<P><B></B></P>
<P><B><B>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活动</B><B></B>
<P>
<P>劳动,从人与自然相区别的角度来看,劳动是创新,是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从人类不同活动相区别的角度来看,劳动促进着人类发展,创造着人类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P>
<P>大自然的物质与生命运动,不具备创新与发展的特征。非生命物质的运动,是一种无意识的运动;蜜蜂、猿猴等生命体的运动,虽然有一定智力特征或是极其精巧的行为,但仅仅依靠基因信息或通过简单的代际交流,代代相传,机械地重复着这些行为,延续着种族,没有进步与发展。人类如果止步不前,人类所有“高、精、尖”的技术活动,与动物活动也没有什么区别。
<P>
<P>
<P>但是,人类是不断前进的。因此,人类简单的活动,如简单的播种、耕作,便有了劳动性,它们是促使人类进步复杂分工的组成部分,即劳动分工。但是,抢劫、犯罪等活动,不是人类进步之必须,相反起着反动作用,不是劳动;吃饭、生育等行为,是原始的动物行为,不是劳动。只有为人类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利于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行为,才是劳动。
<B> 二、价值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通过交换所能得到的劳动;这种物品即财富,物品的价值量即物品财富的量;全部社会财富所能换取的现时劳动总量(在现时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全部财富所需要的劳动付出)即社会价值总量,或社会财富总量;</B><B>
<P></B>
<P>
<P>财富是人类劳动的赋予,是人脑的发现与脑体结合的创造。自然物质的运动、动物的活动只是转变了物质的形态,人的劳动赋予其财富意义。“赋予”意味着财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P>
<P>没有劳动就没有财富,没有劳动也不可能有交换,这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事实;交换的本质在于获取他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不同的使用价值。天然物品之间的交换,不过是人类劳动交换的延伸。价值不是劳动的凝结,而是劳动的赋予。</P>
<P>三、使用价值是商品自然属性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统一;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商品可分得的劳动量的多少;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基于使用价值分得的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着商品的财富量;财富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一定量的使用价值,对应着一定量的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变动不居,商品的价值与财富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P>
<P>尽管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但是,商品的价值量并非直接就是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而是商品所换回(分得)的劳动量,即商品的价值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决定。使用价值越大,分得的劳动越多,价值量越大。相同商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量不同,但能以同样的价格交换,是因为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使用价值。两个苹果的价值之所以是一个苹果的2倍,是因为两个苹果的使用价值是一个苹果使用价值的2倍;1斤鸡蛋换1斤苹果,是因为1斤鸡蛋与1斤苹果使用价值相同,因而能分得等量的劳动。一些天然物品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其具有使用价值,因而分得价值。1粒天然钻石价格是1粒人造钻石价格的2倍,意味着前者的使用价值是后者的两倍;相反,有些物品,尽管属于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价值,如废品。价值基于使用价值的分配规律,就是价值分配规律。
<P>
<P>
<P>供求决定价格的实质是使用价值决定价值分配。供求决定价格只是一种假象,如果物品的使用价值很小,绝对数量再少,也不能卖出高价。
<P>
<P>
<P>马克思所说的等价交换规律,是一种变动趋势。价值分配规律与等价交换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两大基本规律,二者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中共同构成作用于商品经济的无形之手。
<P>
<P>
<P>
<P>
<P></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 22:26: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