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39 12
2014-07-28
“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根源
  
    “劳动价值论”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否认的,其错误也是明显的。那么,“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为什么会那么固执地相信这样一种错漏百出的理论呢?他们这种愚蠢的念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把这其中的原因归因于这些人的智力和清醒程度太低,这固然痛快,但并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帮助这些人今后学会鉴别其他类似的理论。
  


    我认为,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虽然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价格确实往往表现为距成本不远。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如果供求关系使得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生产者就会减少产量,供求关系就会向有利于生产者的方向转化,直到价格重新回到成本以上;但如果需求也同步下降或者下降得更快,价格就会长期低于成本,结果,这种商品就趋于消失。另一方面,如果供求关系使得某种商品的价格大大高于成本,这种商品的利润率就会大大高于其他商品。其他的生产者闻讯就会纷纷投资转而生产这种商品,这就会使得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价格下降会使该商品的利润率逐渐接近其他商品的利润率。市场最终的均衡不仅表现在供求均衡上,也表现在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也相差不多。这种情况在资金过剩的现代社会表现得尤其明显。资本一旦发现比社会平均利润稍高的行业,就会迅速涌入,该行业的利润不久就会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个过程反复作用的结果是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于是,客观上就会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仅比成本略高一些。如果我们比较两个世纪以前和现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明显地看到这种下降的趋势。
  


    正是这种情况给“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造成了错觉,让他们以为是成本把价格拉向了自己。社会平均利润率越低,越容易产生错觉。实际上,是供求关系使价格靠近了成本。拥护者颠倒了因果关系。
  


    也有一些商品的价格不是按上述规律运行的。比如古玩和邮票等许多收藏品、重要人物的纪念性物品等。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相应地调整供应量。可是,这样的商品毕竟是少数,不足以给拥护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拥护者会用其他牵强附会的原因解释这些个别现象。即使解释不了,拥护者也不特别在意。
  


    应该补充说明的是,供求关系使价格靠近了成本,并不表明成本对供求关系有任何的约束作用。供求关系一方面使许多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成本,另一方面又使得许多商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成本。当然,现实中,我们只能看到前一种商品。后一种商品都已经消失了。
  


    另一种情况也是错觉产生的原因。生产者要想击败竞争对手,除了要压低成本以外,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设法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包括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生产出功能更丰富、技术更先进、用料更考究、工艺更精致的商品。“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可能会把投入更多的资源看作“凝结”了更多的劳动,这随他们的便。关键在于,如果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的估计是正确的,他就可以凭借这种更好的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但如果他的估计是不正确的,他所投入的资源只能作为亏损入账。一般来讲,失败的可能性出现的机会更大。可是,由于那些决策正确的生产者会逐渐累积他们商品的品质,也就等于商品中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满意度,于是,他们的商品就会越来越“高级”,越来越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价格也会和那些不那么高级的商品拉开差距。可是那些决策失败的生产者却不可能累积他们的失败,他们只好从头再来,指望下一次能正确地估计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不能累积,加之人们一般倾向于不公开自己的失败,所以,正确的情况就比失败的情况明显。于是,在“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看来,商品“凝结”的劳动越多,价格越高。
  


    但是,如果供求关系不利于生产者,即使他为消费者提供了性能更高、品质更好的商品,他也很难实现高价。比如,计算机自从问世以来,性能以极快的速度提高,但价格却同时大幅下降。
  


    拥护者自身的某些特征也使得他们成为容易接受“劳动价值论”的人。
  


    我注意到,“劳动价值论”的拥护者往往都是远离经营活动的书生和普通劳动者。他们往往会过高评价劳动的作用。这是和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一致的。我很少见到市场中的经营者有相信“劳动价值论”的。长期买进卖出的经验会使他们直观地了解到价格是如何直接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而对于那些远离经营活动的书生和普通劳动者来说,供求关系是一种很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概念,并且往往和投机、欺诈、冷酷无情、唯利是图这些负面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堂堂正正、纯洁无暇的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以能获得收入也正是因为他们为别人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劳动,他们的收入还往往是和劳动量紧密挂钩的,因此,他们非常难以接受价格是脱离劳动而完全受到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说法。
  


    同时,柏拉图式的本质主义观念在深层次上使得拥护者难以割舍“劳动价值论”。
  


    人们在了解一种事物时总是不可遏制地希望得到一种本质性的认识,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真状态。这种愿望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难以彻底实现的。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和理性。即使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器帮助人类观察,最终的判断和认识还是要靠人类自身来完成。可是问题在于,在人类以外并不存在另一个更高的理性,可以作为判断人类的认识是否符合事物本质本真状态的裁判。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自己的认识是否绝对正确,是否符合事物的本质,是否就是事物的本真状态。我们只能把那些暂时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作为对周围世界的正确描述,并且相信世界就是它们向我们描述的那个样子。不这样,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价值就是被本质主义者用来描述商品本质的术语。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并不存在客观不变的、可供人们观察的所谓价值。同一种商品在不同人那里会有不同的价值。了解商品价值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交易去了解,通过交易产生的可观察的价格去了解。如果想知道交易得出的价格是否就是商品“真正的”“应该的”价值,那是永远也得不到确切答案的。即使有人弄出一个答案,又如何知道其正确与否呢?
  


    本质主义观念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在内心深处实际上并不愿意面对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人们希望通过了解本质把握住一种相对固定不变的因素,并为自己构建一个封闭的、相对固定的保护圈,以免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无所适从、无处安身。但世界似乎并没有理由一定要为人类提供这样一种把握的因素。毕竟世界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才有可能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健全的心态去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并为开放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正是自由人的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8 22:39:05
第一段详见政治经济学平均价值论,都是有劳动价值论一步一步的推导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22:45:32
【炊烟】 发表于 2014-7-28 22:39
第一段详见政治经济学平均价值论,都是有劳动价值论一步一步的推导出来的。
你说反了,劳动价值论所谓的“平均利润”,恰恰是市场竞争理论的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22:54:04
he_zr 发表于 2014-7-28 22:45
你说反了,劳动价值论所谓的“平均利润”,恰恰是市场竞争理论的产物。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都是建立在供求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早已没落。不过在马克思那个时代,那一套完备的理论确实令人佩服。不过还是百家争鸣比较好,不至于使世界总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一旦方向发生偏离,缺少了纠正的动力,后果不堪设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23:09:10
【炊烟】 发表于 2014-7-28 22:54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都是建立在供求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早已没落。不过在马克思那个时代,那一套完备的理 ...
神话故事也很完备,但最终还是神话故事,当不了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28 23:35:27
再来颠覆一下吧,如何批判马克思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的?求教哈,我一直在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