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77 17
2014-07-19

<价格和价值的解释>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谁的时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奇怪的是,这个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由干的最好的决定的,也不是由干的最不好的决定的。而是处于中间速度、不勤不懒、不偏不沉的工人师傅决定说了算。干得好干得快的工厂同样时间会出产大批产品供国家分配调度;干得差的干得慢的工厂产品数量不及前者的比如十分之一。
      进一步想的话,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条件下,干得多拿得多,人们干劲应该十足才对,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事实证明:
      干得好干得差都一样拿工资,谁也别想占便宜,国家的财产大家都有份,按等级也得我先来。没有强硬的考核指标,没有彻彻底底的按劳分配。
      分析道理可能但不限于:
      产品多的工厂本来可以以低价出售商品抢占人民的粮票,获得更好的收益,却偏偏必须和低自己一个脉速的工厂定一样的价格,平分秋色;干的差的干得慢的却能拿到比自己干的好的同志产品的价格——国家为了铁饭碗定价无所不能嘛。
       这里面暗藏着一个问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是怎么决定出来的?是国家?
       国家定价权,保护低效率,压制高效率(锦旗表扬除外)。这也为后来价格双轨埋下伏笔。
       另外一个问题也跟着蹦出来:商品的价值量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即使高效率的工厂,如果只看人的效力,忽略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到底一件商品的价值有多大,真要打个问号。假如人都很勤,可偏偏用的是最贵的最奢侈的工具盒,反正价值量是劳动时间说了算,一件衣服身价千金,成本太大,赔死了。

价值、价格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人们通过劳动结合生产资料创造出产品,人们交换完全依赖各种产品中蕴含的劳动价值量,别无他。这个价值量就是人的动手动脑耗费的能量。

      有人拿矿山出产的珍贵岩石来做反例,是说天然宝石除了前期的打捞和挖掘、运输外,没有多少人类劳动的凝结,试图证明劳动价值论的荒谬。所有反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想证明有些东西没有凝结多少人类劳动,却有着较高的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相违背。

      似乎忘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门历史学科,生产关系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不断试验交易的过程,有交易,就有判断,有谈判,有妥协,交易会让双方都获得益处。从长远来看,马克思没有界定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时间周期。观察价值规律需要提供较广泛的样本范围,进行考察。

       上述的反例中,宝石表面上的确没有凝结多少人的劳动,但是当它被卖到市场上并以高价成交,之前的一切保护措施、押运风险、呵护程度无不是劳动的凝结。

       所以从这个角度想,所有有价值的产品都是凝结了人类的劳动的。劳动形式无限精彩。

        西方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规律,因此价值体现为市场价格,并以微观个体体验为前提。不管是劳动还是其他什么元素决定了价值,都必须换算成价格来衡量。一件物品交换另一件物品,交换双方持有人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出价、还价,几来几往,拍案定价。价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也就是物品在边际上的最高用值。有些用值无法用市价表示,暂且用代价表示之。一件物品我愿不愿意买,我会想它对我的用处有多大,我会用最低的代价(能替换它的其他物品的价格)去出价还价。卖方也会考虑自己的代价。因为交易的魅力是互换有无,花钱的买东西,花东西的买钱,因为钱只是个媒介,可以单独剥离开。

        有人认为资本创造了价值。其实也是离不开交易两个字。通过资本流动,互换有无,市场会自动把资源留给最需要它的人。所以价值在这里显得很有个性,很微观。没有马经那么宏大关系,可是再宏大的网络也是微观组成的。世上本没有宏观,微观难以计数。

其他价值形态的两种解释

        价值还会被用来表示自己的价格: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最大价值得到发挥等等。这些可以用上述两个理论解释。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一切代价换来的是凝结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产品——成功。尽管这个成功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仁智各异,但是,每个口号的背后总会刻着一道劳动的风景线。

        而用西经的价值概念来看的话,每个人的价值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或群体的认可。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内涵表现出可用值极大,如果把这种内涵换成其他物品,数量可观。并且更强调自己的体验感觉,自我价值是对自己代价的高估,价值在这里是自己保留的市值报价。

        一个是社会群体关系的波动缠绕,一个是个体主管审验。哪个会被反例推翻,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9 07:2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9 08:56:51
上述的反例中,宝石表面上的确没有凝结多少人的劳动,但是当它被卖到市场上并以高价成交,之前的一切保护措施、押运风险、呵护程度无不是劳动的凝结。所以从这个角度想,所有有价值的产品都是凝结了人类的劳动的。劳动形式无限精彩。
那不一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就没有经过劳动力耗费,但所有权这个商品却可交换。

其次,商品是否凝结了劳动力耗费是一回事,劳动力耗费是否代表了商品价格的全部内容则是另回事。比如一车煤矿和一车黄土,假设开挖、装卸、运输和目的地等所有劳动力耗费条件均相等,扣除劳动力耗费价格后,是不是代表煤矿和黄土的纯价格相等?若不是,那是什么原因不相等?再比如,市中心和市郊分别建造两栋一模一样的大楼,假设建设条件和所有的劳动力耗费条件均相等,扣除劳动力耗费价格后,为什么两栋大楼的房价不一样?差别原因又是什么?

劳动形式是够“精彩”,但“精彩”过后有人就忘乎所以而乐极生悲,造出荒谬的理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9 13:19:44
he_zr 发表于 2014-7-19 08:56
那不一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就没有经过劳动力耗费,但所有权这个商品却可交换。

其次,商品是否 ...
马克思可以说:人们不会为了所有权去交易,还是为了实在的物品。如果物品没有价值,为何而换?一块烂地,所有权归甲,乙会买吗。

煤的探寻和黄土的探寻不可等同而语。

劳动可不仅仅是动动手那么简单可比,市中心和市郊的建设可不是任意选择而建的。就目前中国来看,在市中心建楼房,除去工人一样辛苦的劳动外,事前开发商盘下龙盘费得劳动可不比工人轻松。寸土寸金,务实兴国。

以上是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试做的解释,并不代表本人观点。我原文本来就列举了两种解释,你的比较接近后者,不知道看完没有。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9 17:21:59
lee_zhonghua 发表于 2014-7-19 13:19
马克思可以说:人们不会为了所有权去交易,还是为了实在的物品。如果物品没有价值,为何而换?一块烂地, ...
所有权与被所有对象是不相分离的,因此所有权的交换实质仍是商品在交换。提出所有权与被所有对象分离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回避实质问题。商品交换的条件只有两个,一是交换物具有使用性(使用价值),二是交换物具有稀缺性(交换者各自所没有,双方才会互通有无)。劳动只是构成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成因,与交换没有丝毫关系。把劳动说成是交换的成因,是把商品的成因与交换的条件混为一谈。像土地、原始森林和人体器官等非劳动产品,它们本身就具有使用性和稀缺性,不是来自劳动创造,劳动不是它们的成因,它们自身就构成商品,也同时天然形成交换的条件。

煤有需要寻探的,也有不需要寻探的,如露天煤矿,露天煤矿哪来的寻探劳动力耗费?

至于什么“市中心和市郊的建设可不是任意选择而建的”的说法,实属言不及意,答非所问,也是没听懂什么叫“建设条件相同”这一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9 17:28:58
clm0600 发表于 2014-7-19 14:34
比如一车煤矿和一车黄土,假设开挖、装卸、运输和目的地等所有劳动力耗费条件均相等,扣除劳动力耗费价格 ...
有无问题变成多少问题,居然看不懂示例在比较什么,所以火星逻辑总是偏离地球逻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