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1714 2
2014-07-19
京东和苏宁在一周之内先后上线了“类众筹”的平台。

  即便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一再强调,他们推出的“众包”平台不同于众筹,“众筹只是筹钱,而我们更全面,它还可以筹力。”但外界还是习惯性地把它归结到了这个时下最当红的、起源于美国KickStarter公司的商业模式。它之所以迷人,也正是因为很多创业者脑子里的想法可以借助于社会的资源,去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一下子拉低了所谓的创业门槛。

  京东和苏宁或许希望做得更多。或者说,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众筹本身就可以颠覆一个商品的产生过程。C2B不再是梦想,要知道这可是电子商务最理想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完全按照用户的订单量去向供应商订货,而这正是众筹的精髓所在。

  所以,“我们的众包就是为了深化采销供应链的改革,提前介入产品的设计、生产等环节。”孙为民称。而在今年5月,苏宁云商(002024,股吧)董事长张近东就谈到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过去以谈判博弈为主导的模式变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合作模式”。

  “明年我们在众包上的目标是250亿元的销售额,而到了2017年,这项指标会达到450亿元。”孙为民公布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而就在下午举行的项目洽谈会上,两个会议室“人满为患”。

  变异

  也许因为众筹是一个太理想主义的商业模式,以致于它在中国刚刚兴起,就争议不断。力挺它的,往往会举出世界银行的一组数据,他们预计到了2025年,全球的众筹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其中的500亿美元就发生在中国。这并不是没有根据,深圳正在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包括英特尔、微软、高通这样的科技巨头都把资源投向了这里,而它们看中的正是这群狂热的智能硬件创业者。

  但不看好的会列举出这种模式的种种弊端,比如他们会认为在没有见到产品前,国内用户很少能出于纯粹支持的动机,不求回报地给予支持。在本报记者的跟踪采访中发现,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募得10万元的项目都屈指可数。

  而国内第一批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干脆转型成一个智能硬件的发布平台,也在验证着这些反对的声音。它成立之时和KickStarter的模式完全相同,后者通过抽取每个项目10%的佣金,在2009年成立不久,就可以保持不错的收入。去年有300万人参与,募得4.8亿美元的资金,在它的平台上,有各式各样的产品、演出,甚至是服务。

  但这种模式在中国看上去行不通,点名时间在去年就干脆改为了免费模式,不收取任何佣金。很多创业者对这个平台的诉求,逐渐地变成了产品曝光、项目推广和被大众认知,这成了一个宣传性的平台。“国内的众筹现在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京东目前在做的产品众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产品和服务作为众筹的回报;第二是公益众筹,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回报,参与者会为了公益事业去赞助金钱;第三是债券众筹,它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算在我们一般谈到的范畴;而第四就是股权众筹,大部分人一想到众筹,往往就会想到这种模式。”京东的众筹业务负责人金麟称。

  但数据显示,众筹在国内已经开始高度集中于两个维度。

  清科资本研究中心联合众筹网发布了一份针对国内众筹业的报告,今年5月,国内各众筹平台共募集资金总额约2052万元,其中股权类的项目约为1112万元,产品类的约为940.67万元,这两类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市场。

  “这说明选择众筹的创业者目的性越来越强,他们有些已经不算是为了理想,就是卖货,比如一些大品牌也开始搞众筹的项目,这其实就是营销的噱头。”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告诉本报记者,“但这也是好事,毕竟更多的参与者还是那些没有任何资源的创业者,对于他们来说,国内的众筹已经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了。”“直到去年底和今年初,我们才找到一点在国内做众筹的感觉。”网信金融CEO盛佳说。这家公司旗下的众筹网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方向,刚刚成立的子品牌“原始会”开始进入股权众筹。而真正的参与者已经变成了投资机构或者天使投资人,与众筹原本最核心的普通大众已经相去甚远。

  从这个层面上讲,国内的众筹已经与美国最本源的众筹分道扬镳了。

  落地

  国内众筹行业的“变异”并不算一个坏消息,至少对于电商行业来说,他们有机会通过众筹去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就是采购模式的一种颠覆式创新。”孙为民称,“以前我们跟品牌商谈报销合同,根本不用动脑子。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算是采购品牌,而不是采购产品。30亿元的打包合同里,什么产品都有,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将来要卖什么。”

  三年前,苏宁搞营销变革,核心就是讨论这件事。他们在2008年成立了一个“自主产品部”,就是根据他们搜集来的用户数据,反馈给厂商,然后定制化一批产品来卖。这个部门现在已经有了200亿元的年收入,而苏宁之所以敢提出450亿元的众包计划,也是基于他们认为这两年都会保持着30%的增长速度。

  但他们一直认为众筹不能解决最本质的问题,也的确如此,智能硬件的“跳票”已经成为常态。

  通常来说,智能硬件从出货量0到200是一个阶段,你不知道这个产品能不能做出来;200到2000这个阶段需要做一些早期的宣传;2000到5000可能就要找经销商了;5000以上就要找京东和天猫等大平台了。

  而大多智能硬件的众筹项目都处在200到2000这个阶段,所以它们急需的是量产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创业者愿意跟京东或苏宁签署包销合同,因为这至少能保证产品在初期就能生产出来。

  在苏宁的扶持计划中,众包平台上也会有VC加入,这也包括苏宁首批投入的10亿元信贷资金。而且苏宁还承诺如果跟他们签约,就会在一周之内快速建立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还享有大量的营销推广资源。“就像我们现在采购的一些产品,很少有听过他们的品牌,但我们只是看好这些产品。那么品牌和营销的事情,我们就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苏宁云商副总裁王哲称。而京东也把众筹项目跟所谓的“JD+计划”联系起来,它也包括在供应链、金融、营销和数据等方面的资源倾斜。

  在这些电商的手中,众筹的不确定性被极大程度地过滤了,比如京东就不会为“一张图纸”去买单。智能硬件的产品周期一般包含了设计图、工程样机、手板到量产这几个阶段,而京东众筹会在手板到量产这个阶段介入。“一方面是出于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很难对不成形的产品产生信任感。”金麟称。

  苏宁则是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团队,下设了战略合作推进中心、采销中心、市场中心和服务中心。其实战略合作推进中心就是要完成与创业者的对接,各方面地去考察合作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众包平台上线之初,苏宁最核心的目标群体还是那些小的创业者。“这会消除创业的门槛,比如一个空调的模具就要上千万元,一般的创业者根本不可能想去尝试做这个。而即便他们去做一些小产品,放在我们的渠道上去卖,不投入资金,也是很难让他们进场的。”孙为民称。

  但随着流程的完善,大品牌也会逐渐地被加入进来。他认为:“首先是包销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另外它们也可以做品牌授权,惠而浦就在我们的平台上众筹了一个空气净化器,毕竟它们在产品质量监控层面,还有不少的优势。”

  众筹一定会在中国“变异”成一个多对多的平台,这上边会有像苏宁、VC这样的资金提供方,也会有大品牌商、代工厂商的制造能力,当然还会有研究机构、质量检测机构,或者高校这样的研发资源。虽然京东现在还是把众筹当成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衍生品,但智能硬件的爆发,势必会让他们在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我们当然希望能将电商平台在产业链的位置前移到量产以前的阶段。”金麟称,核心就是他们希望把手中最值钱的各种消费信息反向影响整个产品的设计。

  有一家脚踏电动车的公司跟苏宁签约,他们前期制定的卖点是定价比国外同等产品低了非常多,但依然没有销路。“我们考察了很久,最后的结论是就不应该把它定义成一个代步工具,因为当它有足够的出货量时,政府肯定会加强监管。如果我们把产品重新设计,把它变成一个玩具,不就好了吗?”孙为民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在他看来,这正是众筹应该帮电商去做的事情。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9 21:55:33
希望老板多出些这方面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3 11:24:44
不错。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