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529 2
2016-07-28

拒绝上市的Kickstarter,一直悄悄地在给大家分红_kickstarter探索打破典型融资



撰文:Joshua Brustein


Kickstarter悄悄地向投资者派发红利,这种做法在创业公司中实属罕见
“我的结论是,他们应该有大量现金流”

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通常十分简单。创业公司利用从风投资本获得的每一分钱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如果创业公司上市或是被收购,投资者就能立刻获得回报。要么让投资者获利退出,要么破产——中间似乎没有其他选项。因此,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悄悄开始为投资者派发红利,实在显得有些怪异。

1356386587.jpg


Kickstarter网站主页



第一波红利是2016年3月派发的。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首席执行官阿南德·桑瓦尔(Anand Sanwal)说,在依靠风险投资运作的私营科技公司中,这种做法是史无前例的。“对于一家由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来说,这么做显得很奇怪,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正在往外掏钱,而不是把钱投资到公司里,”他说。Kickstarter已经证实公司确实派发了红利,但是除此之外拒绝置评。

在派发红利之前,Kickstarter就已经拥有不同寻常的履历。它在去年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承诺把5%的利润捐给慈善事业。几位创始人当时还表示,公司将正常缴税,不会利用规则漏洞或其他法律上的策略来避税,此外,公司也不会寻求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拒绝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也不再把追逐利润放在首位,”他们在宣布Kickstarter转型为公益企业的博文中写道。

861924992.jpg


Kickstarter CEO 杨西·斯特里克勒(Yancey Strickler)


自2009年创办以来,Kickstarter就告诉投资者,它没有兴趣被大公司收购。Kickstarter早期投资方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s)的执行合伙人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说,率先提出用派发红利的方式回报风险投资者的,是联合创始人佩里·陈(Perry Chen)。威尔逊说,在得知该计划之后,“我算了算,仔细考虑了一下,结论是他们应该有大量现金流,可以用来派发红利。”

合广投资在3月收到的红利在未来将成为一项稳定的收入。威尔逊不愿透露这笔红利的数额。他说,自己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因为不知道未来能收到多少红利。“现在都是猜测,仍然无法知道结果如何,”他说。“5到10年后再来找我吧。”他不打算一直等下去。就像多数风险资本一样,合广投资打算在这个项目上运作10年。威尔逊说,虽然投资期限很容易推迟,但他在某个时间一定会卖掉Kickstarter的股份。

收回投资成本的紧迫性是其他一些风险投资者质疑Kickstarter分红模式的原因之一。风投公司Foundry Group的董事总经理赛斯·莱文(Seth Levine)说,如果一家公司想要获得自己的投资,就必须有潜力给他至少三倍于投资数额的回报。莱文也喜欢打破常规——就像Kickstarter一样,Foundry也刚刚改制为一家公益企业——但他怀疑派发红利的做法能否取得成功。“他们在较短的时期内通过红利让投资者获得四倍、五倍、甚至六倍的回报吗?”

1152203557.jpg



许多由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公司会采取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做法,大力投资增长,不在乎短期是否盈利。Kickstarter的不同寻常之处还在于,它从成立第二年开始就一直在盈利。但该公司的增长正在放缓,这既包括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还包括为项目筹集的资金总数。Kickstater上的项目获得的资金总额在2013年增长了一倍,但在去年仅增长了不到50%,为21亿美元。按照硅谷的标准,这个趋势令人担忧。

Kickstarter的员工又该怎么办?加入科技创业公司的一大好处就是能获得股权,在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时大赚一笔。在派发红利的同时,Kickstarter还主动从寻求流动性的员工那里回购股权。“我知道这对Kickstarter的管理者们非常重要,他们要确保那些为公司卖命的人在财务上得到很好的照顾,”Kickstarter的另一位投资人约书亚·斯蒂尔曼(Joshua Stylman)说。

Kickstarter并非唯一一家探索打破典型融资模式的公司。想要把股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创业公司已经开始向投资者出售可赎回优先股,约定在某个时间点如果有能力就把股票买回来。另一方面,新兴的风险投资公司Indie.vc为企业投资的同时却无意获得企业的控股权,而是购买期权,在企业上市时再转化成控股权。不上市的企业可以为这家公司派发现金,让它获得五倍于最初投资的回报。

2094124905.jpg


这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在Indie.vc担任投资人的威尔逊预计,这家公司将继续采用这种投资方式。“这种做法可能会越来越常见,但我不认为未来5到10年所有企业都会这样运作,”他说。“99%的企业家对于目前的制度很满意。坦率地讲,我们也是。”

翻译:王湛
编辑:刘馨蔚、张丹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8 16:21:2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8 16:23:21
谢谢楼主分享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