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入浙江温州与福建泉州、广东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行业人士沟通了解到,特别是服装与制鞋企业已经是微利了,面对的是3高一低(既原材料高、人工成本高、企业费用高、利润低)的现象。企业要给工人保底工资,否则工人流动性太大,不管企业有没有生产这些费用是必须付出的;另外ZF要求企业用工单位必须给于员工做社保。还有就是企业贷款难,银行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拉闸限电限制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样做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拉闸限电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吗?非也,事实是地方领导责任担不起,影响仕途,节能减排做不好,一票否则决。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谁扼杀了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东莞市中小企业群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需不振订单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飙升、人民币汇率攀升的“三座大山”正在挤压着东莞中小企业的微薄利润。
  企业面临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只有另寻出路,资本向来就是流向利润最可观的地方。据了解,很多企业是半工半停状态或者干脆歇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这必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企业纷纷向其他领域投资,股市、房地产、矿产、能源、艺术品收藏等等成为企业投资选择。主营业务逐渐空心化,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钱没有用到生产上去。投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高暴利就存在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