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71 1
2014-07-24

现在无ZF主义甚嚣尘上,在2000年后接受了经济学科普的经济学爱好者有一部分人已经厌倦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实证分析,在对基本经济学原理并不见得吃透的情况下,纷纷转移到了发挥空间更加自由的道德说教路线上,他们披挂上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幻想连篇,粪土万户侯!


首先要承认,这是繁荣的表现。在军阀混战、无ZF的年代里,人们首先想做的恐怕是找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去避难,而不是大谈无ZF。所谓仓廪实而谈风月,衣食丰而笑江山。


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要繁荣的多,市场经济活动也日趋频繁。这好像给了人们一种错觉,以为市场边界会不断扩大,直至吞没了整个ZF,从而达到一种无ZF的状态。这好比在另一种分析框架里的描述,人们走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将来必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但这种趋势推论本身就是值得推敲的。在一块土地上耕种,两个劳力能比一个劳力的产出翻倍,那10个劳力比两个劳力产出又增加不少。但1万个劳力挤在一块儿土地上会多产出一万倍吗? 同理,市场的边界即便不断扩大,ZF疆域逐渐缩小,将来就必然进入无ZF社会吗?何况,事实上我们经历的也并非是一个市场边界不断扩大、ZF逐渐缩小的历史。


实际上,中国现在的ZF比历史上的任何ZF都要更加庞大,从世界范围看,各国ZF也是日益庞大,部门也越来越多。ZF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的更小。随着交流的频繁,人际冲突的增加,ZF往往更容易借力打力,扩大自己的地盘。


好在随着人们对ZF弊端认识的增加,反对ZF扩权的力量也越来越强。这两种力量在不断较力和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对ZF、对人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人们发现,历史上的无ZF社会不是短命鬼,便是只在很小的一块儿区域存在。他们在历史上总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又被新崛起的ZF取代,而就在短暂的无ZF过程中间,大多伴随着动荡不安、流离失所。

若ZF真的没有一点儿存在的必要,想必ZF根本就无法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应该早被历史淘汰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并非说ZF越大越好,大ZF带给人们的灾难已经在社会主义试验田上领教过了,更多的智者和自由先驱也不遗余力的批评ZF并传播自由的力量。这种力量也传播到了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多数严肃的学者都反对ZF扩权,但他们却都对无ZF社会的支持持谨慎态度。以我所知,从远点儿的胡适之,到当代的张维迎,虽都对ZF有尖锐批评却从没有否认过ZF的必要性。


胡适之说过ZF要保留“警察权”。张维迎曾说过:“ZF本身的存在有其理由,比如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秩序和产权”。而对无ZF最为热衷的却往往是对经济和社会一知半解的热血小青年。如果将来有一位颇有手腕的大政治家出现,也很有可能通过煽动这些热血青年给社会来场暴风雨式的无ZF革命。然后,再建立另一个ZF。


这些激进的无ZF主义小青年对无ZF社会的运转做了很多细节描述。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无ZF主义者是最反对有人对企业或ZF的运转指手画脚了,前者被指责为“上帝”,后者被指责为“国师”。然而,这些教条遵守奥派“方法论个人主义”的青年,不能对已发生的社会现象做系统分析,却能对未发生过的现象做详细设计。


张五常说“那些无论何事都必须依靠市场的言论,是宗教,不是科学”。是的,无ZF主义者的诸多言论与宗教言论别无二致。他们认为市场无所不能,包括维护用来维护市场规则的规则。就像人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拔起来一样,市场也无法通过某种神秘的算法来做到自组织。(如果真有了这种“自组织”能力,那么市场就有了某种生命体征)。


无ZF主义者认为保安公司可以互相竞争,提供服务,然而他们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暴力的自由竞争不是市场竞争!将暴力引入市场,就已经不是市场了。


最后让我用薛兆丰的一段话来做结尾:

ZF并非人类遭遇的不幸意外,而是由于人际纠纷而内生的机制。ZF不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而且即使硬性建立无ZF乌托邦,具有与ZF同样功能的机制,也仍然会重新生长出来。我们可以尖锐地批评ZF的规模和做法,为更好的治理模式而探索,但完全没有ZF的社会,则只是不谙世事、无视现实、闭门造车之士的幻想。文/磨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4 04:16:07
lee_zhonghua 发表于 2014-7-24 00:19
思想有力量,成事也害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