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PSL和商业银行的RMBS是为定向降准提供支撑,而定向降准的两个目的在于促使GDP增速达到7.5%,以及为经济结构性调整开辟道路。
从目前的政策指引来看,定向降准的资金供给包括三个方面:汇率市场化、三农和小微。
其实单从不断注资于小微企业的角度来讲,这个所谓的“定向降准”就存在着方向性错误,或者说,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创业者不断增多,但是能够“上位”的却少之又少,这是没什么?有人怪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大部分的市场资源被大型国企所占据,但是话又说回来,国有企业并没有垄断所有产业,主要是与国家稳定有关的十大行业,而随着“二改”的不断深入,其中的“垄断行业”也会被逐步“解锁”出来,而“解锁”的实质就是要激发经济活力和释放市场资源。
激发经济活力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创业精神来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毕竟未来的市场经济是民营者的天下,而释放市场资源的意图则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合理,而这也正是推进创新产业发展的源泉。
中国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民营者,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讲,又不能将过多的希望投入到众多的小微企业身上,否则,前段所说的就会成为空谈。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获取却是无度的,而政策导向的不断深入将会促使小微企业不断增多,那么资源供应就会越发紧张,其实从获取资源的角度来讲,大中企业明显竞争不过小微企业,因为前者会以数量来压低资源成本,而后者则会不顾价格来获取资源,小微企业的不断增多导致市场资源越发紧张,这是导致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而小微企业不计价格的资源获取方式又会促使资源价格的再次攀升,而融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则会导致小微的利润不断减少,而上述原因就解释了在持续通胀的背景下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与物价水平严重不符的原因所在,也是小微企业只能赚快钱而失去创新思维的根源所在,否则,如何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而在这种恶劣的竞争环境下,众多创业者所谓的资产再运作,就能够不断拉大与中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那么这个方向性错误将会导致接二连三的政策举措皆在运行当中出现偏差,不信咱们就来分析看看。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其实则不然,在一部法律体系当中,认定该行为是否属于侵权行为,则是要看这个行为本身是否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客体,而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当中,对于客体的保护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保护的并非是实物的权属关系,而是实物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理念,拿苹果诉三星来举例,诉讼标的一定是三星的某款手机的设计理念与苹果手机雷同,从而促使消费者认为只要购买三星手机就能够享受到苹果手机的相关性能,而这才是《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客体,一种理念,一种在实物操作当中所反映出来的感觉。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中,要想体现出《知识产权法》的价值,就必须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而“成熟”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所打造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而“美分”的保留则体现出美国的确拥有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具备上述条件吗?看懂前段就能够得出答案,即定向降准的方向之一是支撑小微企业发展,而小微企业的不断增多却是融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而当这种发展趋势蔓延至大中企业的时候,企业利润的不断减少如何促使企业推进创新发展?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下滑又如何促进物价市场的稳定?那么需求的疲软现状自然就滋生出众多的山寨产品。因此,不是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到位,而是法律无外乎人情,毕竟中低收入者要通过购买便宜货来维系生活的。
研究问题就必须要究其质,否则,就找不出根源所在。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汇率市场化的问题,汇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提升货币的利用率,但是这种所谓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强劲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要以强劲的实体经济来促使国际市场对于该国货币的需求形成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赔本赚吆喝,从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现状来讲,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即中国的招商引资是建立在自然资源被外资不断掠夺和货币政策存在方向性错误的基础之上。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且该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处于弱势的时候,请问再一味的追求外表的华丽还有意义吗?只会带来更大的伤痛。还有我不明白支撑小微企业不断发展的货币政策还算是定向降准?其实就是全面降准,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在幻想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岂不就是在自欺欺人,而这就好像打仗一样,当前沿防线已被攻克的时候,难不成还想组织全面反击?请问兵力还够用吗?只有一个办法,即集中剩余兵力来死守防线当中的制高点,以备寻找机会随时突围,否则,当家底都拼光的时候,又何以东山再起?其实汇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经济一体化,然而当一个国家的本土产品不具备风向标的资格,从而引导外来产品定价的时候,那么消费市场就只能被一味的掠夺,由此所产生的大量货币刺激政策无非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而这也正是货币价值对外升且对内贬的根源所在。
再来谈谈民营银行的问题,设立民营银行的实质在于通过引入多元化竞争来促使贷款利率回归于理性水平。个人认为,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为时尚早,根源在于“在商言商”的这句话,无论是拥有何种文化理念的企业,也无论该企业有无社会责任心,企业的宗旨都是为了赚钱,那么从目前的经济现状来讲,货币政策所存在的方向性错误已经促使民众的赚快钱心理蔓延至实体经济的发展当中,并且根深蒂固,那么当经济社会的可协调式发展,只能依靠不断的通胀来维系的时候,货币自然就成为了稀缺资源,而且很难改变。其原因在于两点:1.虽然汇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新的“印钱”依据,但是货币供应必须要符合收支平衡,即便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但是还要硬着头皮将物价水平调控在一定区间。2.目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央和各级ZF为保GDP7.5个百分点,显然就只能依靠投资,中央不用说了,资金能够满足所有投资需求,但是地方ZF如何解决资金需求?一方面在招商引资金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基建项目来补足,而所需资金就只能由ZF来承担。3.80后和90后为结婚购房将成为未来楼市的主要需求者,而这部分资金需求将被商业银行以“效益说”挡在门外。然而这些资金缺口将被民营银行的业务所补足。
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无非是通过资金投入和揽储所取得,但是“人性化”的经营理念和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将会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而在货币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贷款利率略高于商业银行,否则,如何以高额的存款利率来揽储,其实民营银行的出现无非是将P2P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转为合法化,并且进行O2O式的布局,因此,揽储利率一定不低。那么久而久之,商业银行将会再度失去对于揽储的竞争力,而贷款所要面临的复杂程序和贷款种类的单一性将会迫使其逐渐的失去需求者,毕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动荡时期,实体经济需要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比如,满足其对于资金需求的急迫性和资源整合的专业性。而在这些方面传统银行一定不如民营银行,其原因在于民营银行更懂得如何在商言商。虽然民营银行的经营理念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但是在存贷款方面的竞争优势却与利率市场化相违反,而国家层面将再次为所可能出现的“钱荒”而大量注资,当货币政策存在着方向错误的前提下,通胀不但解决不了目前的经济问题,还会促使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
最后再来谈谈新型城镇化,其实定向降准应当将汇率市场化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然后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定向降准当中的“定向”应当是在建立全球性人民币清算体系的背景下,要积极支持有潜力的大中企业布局海外市场,一方面能够帮助本土贸易企业盘活存量,由于产业之间具有发展的关键性,因此,盘活存量就具有普遍性。而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来引导实体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其目的在于促使本土企业围绕海外企业来进行转型升级,形成一类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二类企业辅助创新发展,三类企业成为加工承揽型企业和品牌服务类企业,以“全民皆兵”的发展模式来共同提升海外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并以此来平衡本土市场的消费需求,当这种发展模式形成之后,各级ZF就会依据自身的地域特点和发展特色来重新布局经济结构,而这个重新布局的经济结构,其实就是新型城镇化。
综上所述,央行的PSL作为支撑定向降准的措施之一,从其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讨论价值,大家无非是好奇于资金投入的数额是多少,但是当定向降准存在着方向性错误的时候,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国家层面有必要进行符合式调整,从而避免问题的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