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安踏很早便开始重视消费者数据的重要性,通过ERP实现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安踏在2013年开始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将组织架构全面贴近消费者,重点提升终端店铺和零售商的竞争力。实施产品品类垂直管理的架构,实现品类负责人从品类产品企划到终端销售的全线垂直负责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目前我们拥有7000多家店铺,其中80%左右的店面已覆盖ERP系统。”张涛说。通过数据系统,安踏可以随时了解各店面各种服装的销售情况,会将数据甩给后端,供应链将决定是否生产补单。
自安踏全面启动零售转型战略后,每年的推广费用中,购买体育资源和推广费用只占很小一部分。安踏将大量资金用于所有终端店铺的改造。张涛认为,只有兼顾到消费者的感受,才能增强售卖力。此外还必须提升终端的售罄率及表现力,提升终端跟消费者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提升售卖力。
“未来,安踏会充分发挥强大的品牌价值、高差异化的产品、完善的零售渠道管理,以及具成本效益兼反应迅速的供应链等核心优势,以保持安踏在各市场板块的领导地位,并把握长远市场机遇。”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安踏未来的发展方向。
转型过程中,安踏的供应链足以保证自身的产品快熟的市场反应需求。在安踏的生产线中,专门有一条“特供”生产线,只服务于赞助商的生产线。这样的举措或许是其他国内竞争对手不敢尝试的。“自己不做工厂,就不会有工艺、版型的积累和改进的需求。此外自己做工厂,谈判的时候感觉是不同的。安踏毛利率为什么那么高?因为自己拥有垂直整合模式,全供应链可以实现每个环节上都能管控成本。”据张涛透露,目前安踏已开始着手筹备2016年里约奥运会领奖服的设计工作。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似乎依然没有走出寒冬。在张涛看来,过去消费者是批量满足模式,而今发展成为个体满足模式。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品类需求越来越丰富及个性化。要倾听消费者声音,始终为其提供满意的产品。过去商品是王道,未来整体产业链条匹配度必须严丝合缝,否则就会失败。这将是企业未来巨大的挑战!“受国际化品牌的竞争冲击,未来将如何赢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同,将是国内体育企业的一大挑战。”张庆说。面对挑战,安踏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安踏2014年半年报业绩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1.2亿元,同比增长22.4%;毛利为18.6亿元,同比增长34.4%;股东应占溢利8.03亿元,同比增长28.3%,各项财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安踏市值超过了李宁公司及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前几家之和。而更让人担忧的是,2014年7月17日,李宁发布盈利警告,预期今年上半年大幅亏损5.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亏损为1.84亿元人民币。李宁公司俨然已被安踏彻底甩在身后。
来源:环球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