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602 6
2014-08-10
小弟看的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按照曼昆的教材的观点梳理如下:

货币需求函数为(M/P)需求=kY(式1),再加入利率因素就是(M/P)需求=L(i,Y)(式2),当考虑到名义利率i=实际利率r+通货膨胀预期πe时,变成(M/P)需求=L(r+[size=14.399999618530273px]πe,Y)(式3)。
曼昆给的解释如下:
1、对于(式1),当经济体中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不变导出kY不变,当增加货币供给M时,物价水平P上涨。

2、对于(式3),当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根据费雪效应i=r+[size=14.399999618530273px]π e得到名义利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导致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r+[size=14.399999618530273px]πe上升,当把货币看作是一项资产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人们倾向于持有其他资产,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的需求(M/P)需求=L(r+[size=14.399999618530273px]π e,Y)[size=14.399999618530273px]下降,而货币供给不变,导出物价水平P上升。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小1的这个解释我还勉强接受,在仅考虑商品市场的情况下,当增加M时,kY如果不变,那么P是上涨的。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小2的观点从公式的角度来看,逻辑是没问题的。但是我对其细节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些不能理解:
1)当考虑名义利率时,我们加入了一个金融市场,这里面出现了三种交易品:货币、资产、商品。
2)在金融市场中,名义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降,对资产的需求上升。
3)假设货币供给M不变,货币在金融市场和在商品市场的平均流通速率不变,所以mv就是不变的。
4)当把货币看作是资产的同时,再把货币看作是交易媒介,因为MV不变,所以货币资产的总量不变。既然货币资产的总量不变,货币是与其他商品(在这两个市场中就是商品和资产)的交换体现出来货币的供需。
5)货币的供给:一段时间内MV不变可以理解为一段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一段时间内这种稀缺资源的供给量是不变的(即货币的交易量MV不变)。
6)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由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决定。单独考虑在商品市场中,PY增加,货币的需求增加(这点我能够理解),当商品市场的货币供给是一个固定值时,PY会是一个固定值,我理解为当商品市场上出现降价+增加产量的产品会导致PY不变。单独考虑在金融市场中,曼昆认为按照资产需求理论(货币以外的)其他资产名义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需求减少,例如,在预期的通货膨胀上升引起的名义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在这里假设购买的资产不直接影响商品市场,而是通过购买资产过程中的货币传导到商品市场,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当预期名义利率上升时,资产的价格会很快下跌,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
问题1:资产价格会下跌到future/(1+r)?还是下降到正好货币持有者不想购买的水平?如果下降到货币持有者不愿购买的价位是否意味着货币持有者的货币需求没有变化?
假设资产价格下跌到货币持有者想要购买的范围内,货币持有者想要购买资产,导出在金融市场的货币需求增加。
问题2:金融市场的货币需求增加,个体把货币从商品市场用到金融市场,导出商品市场的货币需求减少,这样理解对吗?
如果问题2的回答是肯定,那么从供求分析转换成实际行为就变为:金融市场需要的用货币进行的交易增加,而用货币进行的交易量是固定值,商品市场用货币进行的交易量减少。也就是曼昆所说的,名义利率上升,[size=14.399999618530273px]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的需求(M/P)需求=L(r+[size=14.399999618530273px]πe,Y)[size=14.399999618530273px]下降,其实是商品市场的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导出M/P变小,由于M恒定,推出P变大。


但是,问题出在由金融市场的货币交易量推导到商品市场的货币量:当金融市场的货币需求增加(货币持有者想要购买资产),那么金融市场的货币交易量上升,因为总的MV固定(也是5)中理解的货币供给),商品市场的货币供给势必减少,所以商品市场的货币交易量下降,PY是下降的,那么Y不变,导出P是下降的。结论与上段不符,我认为商品问题出在商品市场的货币需求减少上。
问题3:名义利率能够导致商品市场的货币需求减少吗?如果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反倒是推出商品市场的货币交易量下降。我们是否应该从货币供给MV不变的角度来思考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
写到最后已深夜,突然发现我们是否搞混了(包括上面的文字),货币持有者能够是货币需求者吗?货币持有者想要购买资产能够说他的货币需求减少吗?还是应该说他的货币供给在增加,但是,假设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不变,货币供给到金融市场多了一点,抬高了资产价格,在商品市场的货币供给减少,压低了商品价格。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从金融市场到商品市场的推导,反而是商品价格降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10 17:12:34
顶顶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0 18:26:14
我感觉自己很可能走偏了,您能不能提下意见,帮我分析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19:30:17
给顶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26 05:06:51
fanjuncai 发表于 2014-8-10 18:26
我感觉自己很可能走偏了,您能不能提下意见,帮我分析一下?
我跟你想的有很多共同点,看到了这个帖子,不知道你有答案了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5 12:37:50
一楼的分析,现在看来真的是,半纸荒唐言啊。
个体即是货币的需求者又是货币的供给者,这点没错。
y实际GDP代替实际交易量,py上升,货币需求上升,没问题。i名义利率代表机会成本,i上升,货币需求下降,没问题。
mv不变,我们可以认为货币供给不变。
如果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率突然上升,心中的名义利率变高,人们会认为这之前的借贷市场的名义利率太低了,人们心里的p=f/(1+i)突然变小,纷纷抛售债券,f不变,p变低,i上升,也就是费雪效应,预期通胀上升,名义利率上升。由于是假设借贷市场很有效,瞬间就完成了债券价格的调整,整个过程占用的货币交易量会很小的。
i的上升,货币需求下降,如果借贷市场只调整了利率不考虑货币交易量问题,商品市场只调整价格考虑交易量问题,那么货币供给不变,我们必须要调整p使得货币需求上去,p因此上升。虽然i上升,但是调整了p,从而货币需求保持与货币供给相等。
名义利率变化导致借贷市场的交易量变化相对于商品市场的p的变化很小,这个假设需要经验数据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