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要想留住男人的心,先要留住男人的胃”;而在很多企业看来,“要想留住员工的心,也要从留住员工的胃开始”。
现代城市的公司午休时间短,员工午餐问题是每个企业都要涉及的问题,在大多数公司食堂还只是为了解决员工的午餐温饱问题的时候,部分公司已经将员工的餐饮服务作为员工福利的重要部分,谷歌等跨国大企业,国内的万科、腾讯、阿里巴巴等大企业,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银行等,都已经在员工的食堂餐饮上重金投入并实行人性化管理。
为什么部分公司愿意重金投入员工食堂福利?食堂里的饭菜、水果、甜品,表面上展现的是食材与烹饪的艺术,展示的是公司财力与福利的和谐关系,实际上,观察不同公司的食堂福利,你会发现,它也与公司文化、价值观,甚至战略方向都有关联。
杨霏说:“企业是理性的、注重制度、业绩考核导向来推动绩效的文化,还是感性的、人文关怀的来激励员工的奉献、团结和创新精神的文化,在食堂福利中也可以体现,而后者往往能给员工更多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所以一些公司正在创造性地提高员工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尤其是一些人才竞争激烈的行业。”
在自由、开放、富于创新的工程师文化的最佳代表——谷歌公司,这种文化基因也渗透到企业食堂这样的福利地域。谷歌餐厅的厨师的创新热情有多高?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从2007年到2010年,就开发了超过3000种甜品,而菜品的数目则多到无法计算。每周都有固定的一天是“菜品研发日”,几位厨师凑在一起,每人做一道新菜,大伙品尝、点评,选出好的就放在下周的菜单之中。
谷歌中国餐厅的厨师长薛荣升,有近二十年的五星级酒店从业经验,他每周要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与美国总部和亚太地区的主管沟通食堂的近况,厨师团队的秘书则会每日将菜单提前上传至员工内部网站Foodback(饮食反馈)上,与全球的谷歌厨师分享。
他们甚至会应用谷歌的社交网站Google+,设立群组,在线讨论菜单的制定、开发和创新。任何一位谷歌员工都可以在上面发表对每一道菜品的评价和感受。这种在互联网辅助下,食堂厨师与企业员工的有效互动沟通,充分展现了谷歌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个性。
不仅是企业文化风格渗透,有时,在员工餐厅里还能发现公司的战略方向。将谷歌视为竞争对手、正在快速成长的Facebook,近年来一直注重招募不同看法和背景的员工,以产生更多创造力,甚至设立了一名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帮助公司规范程序,确保多元化员工队伍。这在公司员工食堂餐饮风格中也有充分体现。
在Facebook办公园区的建筑群中间,隐藏着一条包括近十家餐馆的美食街,除了富贵寿司这种外来餐馆,其他的所有Facebook自营餐馆都是完全免费的,这其中包括中国拉面、西方快餐、素食沙拉、木炭烤肉、墨西哥菜、甜品冰淇淋等各种各样的美味,甚至还有油条包子这样的中式早点,可见,抓住多元化人才的“胃”很重要。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上述企业那样有实力投入食堂福利,大多数中小型的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出,也没有足够的物理空间来为员工开设一个食堂,该怎么安抚员工的“胃”与“心”?
“有三种方式”,杨霏建议,一是在公司附近找一家口碑不错的饭店或酒楼,与之商谈好每天设定固定区域为员工提供中餐;二是同一栋写字楼的几家公司,可以联合起来在底层设立一个食堂,并邀请外包的餐饮运营机构,做好质量监督,这样可分摊成本,同时也能为员工提供更健康多样的餐饮;三是选定专门的餐饮机构送餐,当然餐饮标准是较高档次的,而非一般的盒饭,这样的餐饮机构由于已经规模化生产,也能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就像Pinterest等诸多硅谷小科技公司,虽然无法像谷歌和Facebook那样耗费巨资打造食堂,但也通过外部承包商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免费的多元午餐选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