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4380 192
2014-08-17
据路边社消息,某985高校的高层正趁暑假酝酿一场“人事改革”,这个打着“改革”美名的新政策,对该校的海龟(尤其是人文社科类海龟)几乎是灭顶之灾。该校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几年前,学校打着“国际化”的名义,推出了“国际接轨”的制度,一是tenure制,即助理教授入职六年考核通过后授予终身教师,一是国际水平的薪酬,到今年海龟平均年新到了30W+。在实施的前几年,倒是效果很好,甚至吸引到了美国一流大学的不少海龟(尤其是臭名昭彰的坑爹生物学专业),这些海龟一心想着卖命干个六年写几篇paper,六年以后就算啥都不干,至少每年发个几十万,够过上舒舒服服的小日子了,所以都在玩命地发paper,几年下来,竟然有了几篇nature和science,经济学、管理学也有不错的国际发表。
        。。。。。。。。结果,时间一下子过去了,很多年青海龟真得了tenure,从此过上了舒舒服服、一年白拿几十万的日子,尤其是经管类的海龟,他们跟理工科不一样,没有几千万的发大财项目,争社科自科的重大项目又争不过有背景的土鳖,于是一心想着混吃混喝过一辈子。谁知道这时候有几个校领导有想法了,觉得这帮人不再发顶级paper了,却还要一年吃掉上亿的经费,而且还高傲得很,不甩各级领导,就想出个大损招,发动宣传部和土鳖老师造势,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说要“打破铁饭碗”、“废除终身制”、“双轨制并轨”,口号都很好听,其实全都针对海龟,核心内容是,即使是评上了tenure,依然要每三年考核一次,要求参照评tenure的要求,不通过考核的,要么滚蛋,要么转为国内轨的待遇(副高5500,正高7800)。第二套方案是按照“复旦模式”,直接把所有tenure海龟的薪水撸到跟土鳖一个水平,发国际期刊的按级别奖励。两套方案用哪套尚未决定,但这个“人事改革”势在必行,这在校领导一级基本形成共识,等开学就要对各院“征求意见”,如果顺利,预料2015年秋季开始实行。
       看来海归们想奋斗几年然后舒舒服服地过年薪三十万的日子是不太可能了,海龟回来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用“tenure”还是“国际化薪酬”许诺的,都要三思后行,中国最“政治正确”的事情就是“改革”,这几年又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风口,一旦回来中招了,政策变了,哭都没地方哭去(转自mitbb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17 14:20:52
没关系,市场在那,不在这该校还可以转到别的学校,学校间的竞争关键在于师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7 14:26:28
符合市场准则,说明国内进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7 14:32:59
其实,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想要不劳而获都不太可能了。最让人不满的大约是:单位曾经的承诺,只要一改革,就可以单方面毁约。让个人这一弱势方有苦难言。
这也就决定了:任何情况下,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承诺的未来是不可信的,只有现在能拿到的才可信。包括看上去很可信的:养老体系。谁知道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7 14:35:59
另外,关于学习外国体制,个人认为目前是不可行的。
当人们的动力来自收入、奖金等外部激励时,激励一旦失去,人们的动力完全消失。在中国,完全为了研究兴趣而做学术的人,很少,而且很可能不好生存。毕竟,指标在那里,靠兴趣,一辈子做几篇文章,哪里够考核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7 14:45:38
没有人因为兴趣做科研的根本原因在于待遇太低,如果完成标准能够有年薪30,不达标辞退,超标 60,那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用再做兼职来维持生计,投入更多精力 搞科研,水平不就上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