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按照资本在商品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不同职能划分的。
(1)处于商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其职能是制造商品使用价值同时形成商品新价值及生产剩余价值;归根结底,该资本是生产性资本,它所生产商品价值包括新价值及剩余价值,都是本部门雇佣劳动者(产业工人)所创造的。所谓“都是”就是指,所有商品价值包括新价值即及剩余价值,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产业资本部门的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商业职工和银行职员,尽管也是雇佣劳动者,但他们二者分别处于商业资本部门和银行资本部门,他们的劳动完成的是商业资本职能和银行资本职能,而这二种资本职能都不直接参与产业资本制造商品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当然也就不具有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形成商品价值包括新价值及剩余价值的职能。
(2)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资本是商业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并起着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商业资本并不直接制造商品使用价值和形成商品新价值,它不会生产商品使用价值,也不会形成商品价值包括新价值及剩余价值的职能,同时它既不会帮助,也不会直接参与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形成商品价值包括新价值及剩余价值。它的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价值,包括实现商品新价值以及产业资本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3)处于商品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之外的另一个职能资本是银行资本,它的职能是经营货币商品,从事货币商品的信贷业务,是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服务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也不是处于商品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资本,但是任何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都是从银行资本转化而来的,也是产业资本在制造商品使用价值同时形成商品新价值及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本。
(4)金融证券资本不是职能资本,马克思称之为“虚拟资本”。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都是“实业资本”,它们所处的经济部门也叫“实体经济部门”。
另外,运输部门的资本,处于商品流通领域,但其并不属于商业资本,而是属于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的延续,表现为生产性资本。
目前的资本职能划分,与马克思的划分有所不同。是按照产业性质划分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据说还有第四产业、第五产业和第六产业的划分。现在经济学界公认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及其加工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主要从事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制造等等行业;第三产业是商业旅游文化生活服务业。电子工业的硬件制造及其嵌入式软件属于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扩展服务的软件开发如互联网应用与电玩游戏等属于第三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旅游及文化影视产业也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房地产开发业不同于建筑业,主要业务是土地及资金运作,由于它与金融证券资本之间具有反向协同性,即股市资本同量减少,则房地产资金必然同量增加;反之亦然。所以,有人认为房地产业属于虚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