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这个词被大量使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起因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其大概意思是指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适龄人口赡养率提高而致储蓄投资优势消失。人口红利消失似乎是中国经济下滑(甚至还有的说日本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这种种类似提法(如“未富先老”的说法等),我认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乃至有一定荒谬性,不宜推广。
第一,从经济学上看,消费乃发展之原动力。进入老龄社会,说明内需会大力增长,这是发展机遇。当然,这要求那些在外贸中赚取苦力钱的资本和权力所有者让渡其相当的利润给老人做社会保障;否则,老人社会的内需动力出不来。因此,感叹人口红利消失的人很可能是害怕社会的再分配政策。
第二,从人口学看,老人仍是生产力。如:退休老人不一定是年轻人的负担,更可能是家庭帮手。事实上,很多退休老人担负了家庭的养育孙子、做饭菜、家庭卫生等家庭高级保姆的事务,且是廉价的甚至无偿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很正确。我觉得,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三代人才有家味,如同做菜需要油盐水之三要素才有菜味。再如;即是身体不健康,只要老人脑瓜子还好使,仍然可以贡献经验知识和智慧。
第三,从伦理学看,孝敬老人是天职。年轻人是红利,老人难道就是负担?这种口吻哪像具有几千年孝道文化的天朝大国风范?有的官员也起哄跟着唱人口红利的消失,其道德水准堪忧。孝是一种修养、修炼、修为,是能启智通神的道场。敬佛拜神不如孝敬老人,不仅赡养还能容恭且要励志更需通灵。神者灵者,并非迷信,而是爱的光辉照耀下的智慧之生态也。
凡鼓吹“人口红利”说的人,要么无知,要么为推脱自己责任,要么别有用心。
欧美进入老龄社会甚至人口负增长后,其经济仍然发展,其科技创新仍日新月异,在知识和智力经济时代,道德将显出更大的发展动力来。我们应当将老龄化当做发展机遇、当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机遇!当做个体明心见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