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4500 10
2014-09-01
    如果没有交换,其实就没有经济和经济学,因为交换之前的生产和之后的消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行为,而这种生物的共同行为和“经济”“经济学”并不沾边。只有人类的交易行为才产生的“经济”和“经济学”。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反复强调,经济学其实就是关于私有者之间的交易行为的理论,而对生产和消费的关注,并不是私有者之间的问题,而只是私有者自身内部的问题。
    私有者参与交易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所得满足自身需求之外有剩余,这种对交易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完全符合逻辑。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不像现在这样为生产而生产,而是首先为自身需求而生产,只有产品有剩余,才可能催生“交易”出现。至于交易形成普遍行为和制度,则一定是建立在总体剩余之上的。
    被交易物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是有而不是“无”,没有交易物的存在——哪怕是现在期货交易市场上的预期存在以及借贷消费当中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支付能力——就根本谈不上交易。
    这就和现代经济学开篇必讲的“经济学的灵魂是稀缺”有着本质的思想冲突。不可能有稀缺之下的交易现象存在。经济学家强调的稀缺,无非是他有你无,只强调你的“无”,避而不谈他的“有”,也不谈你所具有的“支付能力”的存在。
    当我们描述所有制形态的时候,措辞是所有制、私有制或公有制,而不是“所无制”“私无制”“公无制”,一直谈论的都是“有”,不是“无”。资源和产品就在那里,只是归谁所有的问题,不是有无的问题。上个世纪的经济学界曾经热衷于讨论“生产过剩”,但现在似乎很少谈及的,更不要说和稀缺论相提并论了。
    钱皮反复强调,所谓的“稀缺”,本质不过就是私有制下的所有权分割罢了,把一个“有”变成某人私有,对其它私有者来说就“无”了,就“稀缺”了,仅此而已,连经济学的皮毛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是什么经济学的灵魂了。


    言归正传,谈黄油和大炮。
    高年级的经济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很快也会知道,“生产可能性理论”现在已经替代了供求理论,成为经济学教材的首篇。教材这样安排,当然是经济学界的一直共识,也就是要从稀缺性开始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当然,如上所述,“稀缺性”思维是不符合逻辑和荒谬的。
    生产可能性理论,就是大家熟悉的“黄油和大炮”的理论,也就是经济学家构建的一个基本的稀缺模型——生产资料有限,人们既要满足当前的安全之需,需要黄油,也要照顾到长远的安全之需,需要大炮,如何才能在黄油和大炮的生产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这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来由。
    这个在经济学课堂上讲了几十年的经济学基本模型,实际上压根儿和经济学就谈不上联系。上面说了,“稀缺”并不存在。首先,交易是建立在盈余之上的,其次,交易制度是以私有制为政治基础的。非私有制下的物品流动的方式叫做“分配”或者“各取所需”,而不是交易。
    这两点就决定了,撇开盈余和私有这两个谈论问题,都不是经济学的事情。生产可能性理论的出发点就有偏差,第一,它杜撰出了一个稀缺现象,因此才要在稀缺之下考虑如何在黄油和大炮的生产之间取得平衡,以解决生产资料稀缺这个所谓的问题。第二,它避而不谈所谓稀缺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而是从一个掌控这些生产资源的总管家的视角来统筹生产资料的使用,而实际上在私有制下没有这样一个总管家,如果有,也就不是私有制了。在私有制度下,一切生产资料也是私有化的,私有的东西私人做主,消费掉以及如何消费、施舍出去或与人交易,都不须他人操心费神,反过来,你总在筹划着他人的私人财物的用途和规划,就是对私有制的不尊重。而交易和市场是建立在私有制度之上的,或者说,整个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合理这个假定之上的,你如果不尊重私有权,总是觊觎他人的私有物,也就是不尊重市场和交易了,那还谈什么经济学?撇开私有制还有经济现象和经济学吗?
    所以,以社会的总管家的视角去讨论黄油和大炮的生产均衡问题,本身就不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点出发的思路。私有制下,市场是处处均衡的,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究竟是用于生产大炮还是用于生产黄油,私人自有主张,无须他人劳心,你也没有资格劳这份心,如果你有资格,这也不再是私有制度了。
    经济学既然是关于商品交易的理论,那么,对象当然是商品,而商品无论交易前后,都是私有物品,无非是从一个私有者所有变更为另一个私有者所有而已。但是,生产可能性理论当中的“大炮”,却不是商品,尽管现在的军火生意日盛一日。如果大炮是用来武装私有者自己的私人武装的,该造多少门自己决定就行了,要不要勒紧裤带少吃黄油他自有主张,无须他人着太监之急。如果大炮是用来武装国家军队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远远超出“商品”、“经济”和“经济学”的范畴了。现代军火作为“商品”,也是伪商品,只是ZF向以军火敛财的私有者输送利益的一个道具或借口而已。
    反过来问,如果经济学的开篇教材谈论的压根儿都不是商品,都不是经济问题,它还是经济学吗?连学术对象的经济学属性都分不清楚,还谈经济学?


    私有制,是经济学的摇篮和温床,同时也是经济学的克星和坟墓。没有私有制,就没有交易制度和庞大的商品堆积存在(庞大的堆积喔!不是稀缺喔!),就谈不上研究商品和市场的经济学;但有了私有制,一切由被经济学称之为“理性人”或“经济人”的私有者做主并通过市场解决,经济学无须说三道四更不能指手画脚。
    然而,经济学从诞生的年代起就一直在这点上表现的迷茫和不安分。亚里斯多德说经济学是谈论社会公平的;马克思的学说被看作是“革命”理论,被所谓的学院派逐出经济学体系;哈耶克一天到晚都在谈论自由和宪政,却被现代经济学家所尊崇;萨缪尔森把经济学定义为是关于“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学诺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出现在占领华尔街的游行队伍里;中国的经济学教授在挺毛的游行队伍里和反毛者发生了肢体冲突;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几乎不会漏掉任何一场国际政治事件作为其封面头条;作为ZF座上宾的经济学家一天到晚都在谈论制度创新、ZF改革……归纳起来,所有这些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一点不外乎“分配”二字,但是,私有制下,只有交易没有分配,因为“分配”的权力只能是公权力,对应着公有制,也只有公权力公有制才有“公平”问题。
    经济学发展了?还是堕落了?一直有人在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钱皮之见,经济学可以是一门科学,但至少至今还不是,远远不是,而且呈现出与科学性渐行渐远的走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1 10:39:17
不错,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11:27:06
我觉得你这是门外汉之谈,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但是也没看透马克思。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看法:第一,所谓的黄油-大炮模型,其实就是一般均衡模型,这个模型交代了社会在面临稀缺产品时的权衡取舍,重在解释经济机制(市场机制)如何使得社会达到最优。注意,这是解释,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解释经济现象,从而理解经济活动。解释一定是通过建模,比如物理学家用动量守恒解释台球碰撞,那么台球运动员就一定要听物理学家的指导吗?卢卡斯说,鸟儿不懂流体力学但是也会飞翔。即使私人(如企业)不知道经济理论,也不妨碍他实现最优,不然早被社会淘汰了。第二,稀缺性指的是面临选择时候存在的稀缺,正是因为你支付能力有限你才要去选择,才有了稀缺,公有制就不存在稀缺吗?公有制一定有排队和配给现象就正说明了这一点。跟你说的恰恰相反。第三,关于分配问题,公有制就一定会好吗?这个“公”是谁运作?是需要一个大的管理人员?那他会怎样去分配呢?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哪种制度更好,看看实际情况就明白了,占领华尔街结果呢?中国经济学家大多都拼命在讲公司产权,土地产权不就是为了私有化?!这些争论存在了上百年,如果哪种具有完全的优势,早就达到共识了,还需要你来提醒么?有问题欢迎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11:56:53
C木西 发表于 2014-9-1 11:27
我觉得你这是门外汉之谈,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但是也没看透马克思。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看法 ...
呵呵,你知道一般均衡模型?那可是经济学史上最糟糕的东西了。
一般均衡的思维,出发点是供求理论,而供求理论本事就是一个笑话。
没有“社会最优”这个东西。好或者坏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即便是强行以民主投票箱决定一个制度的优劣,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的经济学家都声称经济学不谈论价值判断,但是他们却时时刻刻地在谈论价值判断。关于制度的取舍,本事就是基于价值判断的,除非经济学家们能不再谈论制度。
没有哪种所有制好还是坏这个问题。只有适应性问题。不同的所有制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领域。既不能把天然资源如矿山河流也纳入私有制体系,也不能把个人私权如劳动所得性权力等充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12:25:47
张建平 发表于 2014-9-1 11:56
呵呵,你知道一般均衡模型?那可是经济学史上最糟糕的东西了。
一般均衡的思维,出发点是供求理论,而供 ...
不否认经济理论会有价值判断的问题,关于社会最优,Arrow等一干人等也进行了阐述。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对一般均衡理论提出批评是站不住脚的。试问,所谓的价值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价值选择在经济学大多数领域都是存在公司的。一百块钱掉地上,肯定有人捡,价格升高需求减少这些问题在人类角度看就是正确的,这是经济学的问题。而且即使存在价值差异,现在的经济学是否视其为其理论范畴,如果按您所说的,那经济学家还要研究生物学,因为个体在生物水平上也是不一样的。所谓最优,常常是一种稳态,如果不存在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你看到的大部分只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出于政治目的在谈论价值,而且对于现实影响几何?太好笑的是都把自己当救世主,看得太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 13:06:20
C木西 发表于 2014-9-1 12:25
不否认经济理论会有价值判断的问题,关于社会最优,Arrow等一干人等也进行了阐述。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对一 ...
哈哈,你怕是误解我了。
我才不是上面救世主。各人有其主,无须我做主。
我不是认为不存在均衡,而是恰恰相反,认为市场处处均衡,正因为市场本来就时时处处均衡,所以均衡不是一个问题,不需要经济学家去谈论均衡之道。那些担忧市场失衡而一心要找到均衡之道的人才是真的救世主心态呢。
另外你说价格升高需求增加,好像和经济学的供求曲线不一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