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13 0
2014-09-08

3402.关于万有引力与核力的思考

2014.9.7

是什么力量使物质形成原子、分子、星球、星系?传统的解释是万有引力,可万有引力为什么没有使物质成为一体?可见万有引力经不起推敲。

分析核外电子的形成与消失、核外电子共轭的形成与消失、核外电子共轭深度的决定因素,我们会发现同电相聚、正负电荷对偶存在的客观规律,会发现电磁作用力与核力,世界上的所有物质形态可能都源于正负电荷的存在,及其存在形态的转化,包括基本粒子与星系,能量与物质系统。

汞和铅有六层核外电子,可能只有表层核外电子可以形成核外电子共轭,且容易消散、分离,所以熔点、硬度很低。碳元素只有两层核外电子,硅元素只有三层核外电子,熔点、硬度却很高,可能与核外电子共轭的层次,或离子温度、核外电子结合的牢固程度有关。而决定核外电子共轭层次、每层核外电子结合程度、离子温度的应该是原子内部结构形成的不同电磁作用力、同电相聚力、正负电荷对偶存在力,它们共同形成核力。

核力是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所谓万有引力只是局部表象,物质处于相互吸引状态时的表象,本质上是错误的,错在并不存在的普遍性,而排除了万有引力的错误,基本物理作用力就可以在核力的基础上实现统一,统一的基础是作为物质基础的正负电荷的物理性状。

光子是正负电荷对偶存在的一般形态,所以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中微子、电子、原子、星球、星系是正负电荷存在的其他形态,也可以相互转化。而温度的物质基础是光子密度(可能还有频率),所以物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人类科学的进步。

石墨烯的原子六边形镶嵌是两维的,钻石的原子三角形镶嵌是三维的,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关键是较多共同支点的建立,不靠万有引力,而靠核力。碳原子里层还有两个核外电子,可否与不同碳原子表层的核外电子形成共轭?或两层石墨烯核外电子的对偶钻石镶嵌?

石墨转化为钻石人类已经做到了,但成本很高,成果有限。如能实现3D打印,则前途无限,关键是碳原子核外电子的离子化、去离子化的把握,如能实现局部摄氏4000——5000度的高温,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高温可以作用于核力,因为光子也是磁性物质,受磁场影响,也作用于磁场,影响正负电荷的对偶存在,所以高温消磁,高温可以使原子产生离子现象。温度恢复正常,核外电子也会恢复正常,距离较近的核外电子就会产生共轭现象,形成分子结构和物质形态。陶瓷、铸造、热处理运用的都是这个原理,3D打印也不例外。碳分子的熔点接近摄氏4000度,沸点接近摄氏5000度,应该反映了碳原子两层核外电子的离子温度,3D打印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获得以上温度,及使原子充分接近的适当的压力。

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