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9797 103
2008-05-26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导论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11e



 

著者:(美)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
译者:马昕  陈宇 
字数:620千 定价:49.80


选题推荐:  熊秉元

审阅:张维迎

作序:道格拉斯·C·诺斯、梁小民

推荐:汪丁丁、夏业良、迟宇宙

西方及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国家最畅销的经济学通识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名家推荐


   同现行的教材相比,本书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恰如本书标题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理解曾经是(今后也一直是)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革命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周遭世界的理解。
  ——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海恩等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我所读到的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这本书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实,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但切入点不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也不同,让一般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海恩所关心的,不是狭隘的“经济活动”,而是更广泛的“人类活动”。……由探索人类活动之中,希望能归纳出生动有趣的“经济思维”。                                           ——熊秉元,台大经济系教授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导论(第11版)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11e


[此贴子已经被鬼魅魍魉于2008-7-29 18:19: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26 11:50:00
值得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7 11:04:00

道格拉斯·C·诺斯序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经济系主任)

  

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偶尔会遇到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和行为与我们所宣称的理想完全一致。我是幸运的,保罗·海恩在1975年进入了我的生活。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始于他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会在这个学期末搬到西雅图来,我想在城里找一所大学或学院教经济学。这是两个独立的决定。在经济系求职一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搬到西雅图来。但是我觉得,教经济学——特别是教经济学导论课是我能做好的事,我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我从1967年起担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并努力将它办成全国最好的经济系之一。我对于“最好”的定义不仅包括学术声望,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确立的,而且也包括对这所州立大学中的广大本科生施以有效而亲切的教育。校方对于优秀的教学只表示口头的褒扬,而薪酬制度仍然与专著的出版挂钩,所有同事都在努力发表专著,鲜有例外。担任系主任之后不久,我决定回到导论课的教学岗位上,看看我们做得究竟如何。结果令人沮丧,我发现情况跟我读本科的时候相比没什么变化。教材中充满了经济学理论的术语,解释什么是完全竞争模型,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还有垄断,边际分析,各式图表随处可见。按照传统的讲法,我在第四讲中讲授完全竞争,并用美国农业的情况加以例证。课上到一半,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对我所讲的大声提出异议。我觉得我应该教训他一下,就请他上台来讲他自己的观点。他走上讲台,谈起价格补助、牛奶营销法案、食糖生产补贴等等,遍及农业的各个方面,甚为精彩,且并不限于竞争模型。我逃回办公室,开始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当我收到保罗的信时,我已经为此努力了数年。我回信问他,要是他来教,他会怎么做。下面是他回信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教书:那里的教员愿为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尽心尽力,并心怀热诚;他们会不断反省通识教育的性质和重要性,并把提供良好的通识教育视为己任;他们将会把自己的学科作为基地,大胆进入其他学科,而不是把自己的学科当作一座城堡,在里面享受清静的生活。在我梦想的学校里,所有人都应该达到某些核心要求;因为任何人都能列出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所人文学院要想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知识共同体,就必然要求有某些共同的核心知识。对于这些核心知识,首先应该要求教员们掌握。(我常想,如果每位教员都要修本科生所有的必修课,而且同事们也将对他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加以评估的话,那么全体教员的课程设置讨论就会更有成效了。)

  保罗放弃了南美以美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来到华盛顿大学做一名没有终身教职的讲师。到2000年3月保罗去世时,他仍然保留着这个职衔。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符合保罗心中对理想教员的期待,但我知道,改变了我校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他改进了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彻底修订了导论课程,并定期和研究生助教讨论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注重高质量的本科生通识教育的人来说,保罗始终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体现了保罗处理经济学以及通识教育的方法。同现行的教材相比,本书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本书关注社会问题,更关注经济学推理澄清这些问题的方式,由此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此外,恰如本书标题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理解曾经是(今后也一直是)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革命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周遭世界的理解。

  每年秋天,我在给大一新生开的讨论班上都会专辟一节讲讲保罗这个人:他在神学院受的教育,他被授予圣职的仪式,他进入经济学之路,还有,他把严密的经济学和一种对社区以及社会福利的开阔而积极的关切结合起来的方式(毫无疑问,保罗的经济学是严密的)。他信奉个人自由,并认为有必要让有责任心的人担当起这份自由。他和他的妻子朱丽就是按照这一信条生活的。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1 12:04: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7 11:14:00

学习中 关注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27 11:15:00
楼主能否把书传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 16:22:00

呵呵,貌似是刚引进的吧~不错的好书~~

在报纸上看了推荐~~蛮期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