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430 46
2014-09-15


论文做学问对有些人来说挺开心,对有些人则苦的一米。这就好比《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的话:对对子为消遣娱乐,今日穿肠兄对到呕吐几十两血,小弟佩服佩服。不信,哥举些例子,
本文例子全部来自南京林业大学李明阳教授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827732.html

1.前两天,到南京一所高校复印室打印材料,遇到了刚刚留校的博士生小D。读博就是赌博,为了达到留校的条件。读博期间,小D牺牲了全部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拼命攒论文,争取出国留学机会。为了发SCI论文,甚至连每篇上万元的代理公司的路子都尝试了。谈及读博期间的科研感受,小D直摇头:科研哪有兴趣可言,纯粹为了生存!

2.昨日在学校食堂吃饭,遇到某博导。问及任职后一篇一作论文也没有发的原因,博导直言不讳: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职称上了,谁还会玩命写论文?你看看,多少人论文写出来,自己都懒得看第二眼。更有甚者,一副教授评上正高后,看着满书柜自己发表的论文专著,厌恶得恶心,一赌气,打电话给废品收购站,全部卖了破烂。

3.上个星期,南京某综合大学的副教授请我到南京1912年喝茶。谈及他主持的国基课题进展,一脸愁容:搞设计的做国基课题、撰写SCI论文,真是痛苦得一笔!等这个课题完成了,评上了教授,这辈子都不想再做科研了。

4.中部某三流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利用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手中掌控了上千万元科研经费。眼看几个课题已经到了结题时间,项目结余还有数百万元。资金花不掉,结余经费会被收回,还会落一个预算编制不科学、课题综合评价欠佳的不良后果。胡乱把钱花掉,在八项注意、反腐倡廉的利剑下,心有余悸。于是乎,终日为剩余的课题经费难以消化而惴惴不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15 06:18:44
国外的教授,每年或者隔几年都需要评估的,所以压力大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5 09:39:59
感同身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5 09:48:55
楼主说的反映的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5 11:50:46
对于科研经费和课题,真的是撑的撑死,饿的饿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15 12:00:34
哎,现实写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