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和“实证”相对应的或者相反的还有啥?就从语言对应的角度讲,和实证
相对的是数学的理论证明。有些同学为了显得自己有见识会讲说“看啊,这
个没经过证明的算法不是跑得好好的嘛。”莫名的优越。
其实更一般的认识是,做任何事情总有个理论认知支持的,不管它具体的操作规程上
有什么荒谬的规程,总归是有个做事的方式是事情的作者认同的,甚至他自己都不知
道的。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在华尔街乞讨并且值得玩着多少亿的基金管理者们谈上几
句的人,他们如此行为也必然是有个缘故的。对于信奉形式科学的人而言,他们就是
要那些光辉的结构理论焕发出力量。比如,有一个框架,如果你能完全假设它的基础
可以是错误的,那么你就站在框之外了。其实,假设检验提供了这样一种自我更新的东西。对于信奉厚实理论力量的人有个不
是优势的东西就是他的检验周期比较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获得一种迅捷地检验方式呢?比如,立马做出判断这个人信奉“小孩
不比的大人厉害”的假设的概率是60%,而不是40%。他的一次次的相关行为可以用作判断这个原始假设的资料。问题的关键
还在于你要能够提出这个假设。随着时间的更迭他的想法有可能改变。那么我们对假设判断的有效期也要有自己的估计,还有
他自己的风险函数、目标函数、效用函数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将他的一类函数纳入进一个有方差的一致性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