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20 13
2014-09-20
     简单的几句话。希望解释一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常见错误。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
   如果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就是:唯物辩证主义经济学!作为这个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的经济学。基本观点为劳动创造财富,所有权决定分配。最基本的理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
   一:其是对于财富(价值)创造的整体再生产的认识。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不是针对经济与政治来定义的。并不是因为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内就说他有其他的性质。
   二:共产主义并非是产品的无限。其是首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必然规律。消费决定于产品!这是基本的逻辑。而不是相反!
   三: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践的经济学。因此其并不是教条!个人可以是教条的。但这个理论本身从来不是天生是教条。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中发展而来!这是他的根本。
   四:产品的再消费是一个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规定!这个思想是对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阶段性的认识。
   五:稀缺是对于生产力的稀缺。在封建生产力没有产生前。人类就没有对于封建生产力的消费稀缺!因此铁制的生产工具与畜力的结合在奴隶社会就不是真的稀缺。就如电对于封建经济并非真实稀缺一样。
   六:生产过程的多要素的结合并不等于各要素的作用是一样的。要素作用的内在规律是本质存在。也是真的价值产生规律!因此劳动力的劳动过程与其他要素间的关系才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在于劳动是一切工具要素的源泉,生产意识源泉。自然要素对于生产者的平等。经济存在发展的基本推动要素!
   七:剩余价值不仅仅代表剥削,同时规定社会财富的增长!一切在生产力分工中劳动的经济人都创造价值,同时创造剩余价值。只是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被有产者剥削。
   八:政治经济学是对于经济整体的认识。其并非是专门对于政治与经济关系而认识经济决定政治与政治的反作用!作为共产主义学说是这个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其他学说的衍生理论。
   九:没有教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主义的思想体系。因此其就本质上客观的存在才是其最后的必然。真实的理论是在对应范畴实践中为真的理论。这也是马克思本人不感完全自认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十:没有结束。世界的运动存在是无限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结束。本人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也不会具有终结的一天。因为人类本身发展无限。作为其存在、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就不会终结。
   十一:经济人本身首先就是劳动力,同时在再生产中为消费者。作为自我解放的主体,其首先是对于客观存在的认识与改造。也就是自我解放的第一步!
  
  先暂时论到此、继续补充! 王定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0 09:07:33
我是雇佣学习者.
学有心得.赚大了.

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09:19:17
我是过来呵呵呵呵呵呵呵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0:45:20
bfb 发表于 2014-9-20 09:07
我是雇佣学习者.
学有心得.赚大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搞不清楚,关键在于尚未解决:我们应如何做才叫符合马克思主义。以前认为,忠实于马克思原著的文本及其思想观点,就是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不是叫真正全面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今天在思想界出现了新的“*二*个*凡*是”,一是指凡*是马克思书本和文件上写明的思想观点是不能违反的;二是凡*是马克思书本和文件上已明确赞成或已明确反对的思想观点也是不能违反的。这就不叫真正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第一、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应当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社会实践,给予说明和阐释。也就是说,解释和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话语权掌握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手里,而不是在马克思原著文本里。

(3)例如:马克思说商品及其商品经济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不对,长期以来,我们理论工作者纠结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根子就是在这里。中国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历史要比西方社会长得多,但发展中却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就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着因果联系。什么是资本,什么是资本主义,二者就是是不是一回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实质就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大力发展资本生产和资本市场,这叫不叫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不叫。

(4)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接受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马克思的思想观点及其结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历史性思想成果,离开了这一具体历史的客观条件,马克思有关思想观点及其结论,就不一定正确。通篇看马克思思想观点及其结论,许多地方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中有些是马克思思想观点被他本人放在在不同的特点历史条件下针对不同的问题所论述的,所以看起来有所不同,甚至相互矛盾,这属于方法论的问题,而另一些则是马克思思想观点被他本人放在在相同的特点历史条件下针对同类的问题所论述的,所以看起来明显不同,甚至相互矛盾,这属于思想观念的问题。不论是方法论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评判其正确与否,最终的检验标准所依据的仍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俄国人认为正确的、照搬到中国来并不一定正确;西方人认为正确的,照抄至东方的中国来,也并不一定正确。反之亦然。即便是马克思思想观点及结论经过中国社会的历史检验得出正确的评价,但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升级情况的变化,也并不一定仍保持其原有的真理性。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况且马克思思想观点存在着许多错误和不足,掺杂着许多空想和臆断,正如中国一位伟人所说,“老祖宗说的话,也不一定正确”。所以,评价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那种原封不动地照搬马克思援助文本,去剪裁和评判中国思想界的学术发展成果,以及去剪裁和评判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做法,都是人的思想僵化的表现。

(5)马克思主义是由社会发展中的历史重大问题而引起的,若不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吃不开,就会逐渐衰微下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学术理论研究,若不与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势必学术道理越走越狭窄,越走越不好走。

(6)中国经济学今后叫不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学发展必须坚持自身特点和中国国情,以发展好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为历史使命,以解决中国经济社会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己任。

(7)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理论问题,在发展生产力这一大背景下,没有姓资姓社,姓公姓私之分的。人类劳动分为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之分,或叫个体劳动与协作劳动,这才是人类劳动的实质内容,是人类特有的实体劳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不是决定人类劳动(实体劳动)区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根本标准。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归属劳动者个体所有抑或归属劳动者集体所有(或国有制),这不是区分人类劳动的私有性质或公有性质的客观标准。所谓“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分,与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或集体所有(社会所有)没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和资本,都是人类的实体劳动的一部分,它们没有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区别,贴标签、戴帽子和打棍子的方法,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8)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而是要大力破除长期束缚在中国人思想意识上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特别是形式主义。大力破除套装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常说,要与西方发达国家争夺关于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包括关于市场经济的话语权。西方资本社会不是妖魔鬼怪的大本营,资本的本质就是市场本性,那里有市场,资本就向那里去,那里有需求,资本就往那里投资。利润则是资本盈利的风向标,不是资本的本质。资本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它是人类社会所固有的、共有的,但却不是公有的,更不是国有的。有一天我们变得国强民富,我们也会拥有巨额资本,我们也会在世界范围内追逐市场目标就像今天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意义一样,能够在市场上获取投资回报(利润)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剥削,而且严格意义上也不一定就是剥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死抱僵化概念不放,如“剥削”,在它们看来,资本就是剥削的代名词。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就是一种剥削行为,例如中企的资金放在非洲就叫剥削非洲人民,放在中南美就叫剥削中南美人民,放在东南亚就叫剥削东南亚人民,即便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还叫剥削,那么到底放在哪里?他们认为,将资金深埋地下或堆放在地下室里,这才不叫剥削,只要已拿出去投资即是剥削。其实投资的利润或利息,皆是投资方与受资方之间共同约定的,受资方根据在双方合作中所带来预期发展成果予以投资方一定合理回馈。

(9)资本积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各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道路也不一样,所以,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实现途径与其他国家并不一样,以及资本积累的表现形式也随之不一样,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资本积累都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资本积累也不一样,这是正常的现象,不是特例。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述的一般性原理思想观点,不是指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而是指其实质内容基本一致而表现形式及其具体方法各不一样。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相互分离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积累的起点。

(10)陷于书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能自拔,离开书本马克思主义就形成不了自己的观点思想,甚至不引用书本马克思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论,就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书本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状态,很难适应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3:16:42
不愧为版主,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0 13:3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