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50 3
2014-09-21
   在构建我们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潜意识是一种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阶段;每一种心理活动一开始都是潜意识的,它或者保持一如既往的状态,或者发展成为意识,这取决于它是否遇到抵抗。

  潜意识犹如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个世界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站在两个世界之间,或者说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觉心理系统之间——即对外部感官刺激的知觉和对潜意识的知觉。外部世界给我们的画面让我们从生理影响和生理学影响的角度来了解一切,而内心世界的画面则从精神媒介影响的角度下展示各种事物。这样,把万千星辰连成一片的就不是万有引力,而是造物主的生化妙手了。荣格就特喜欢把潜意识想象成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个世界,那从镜子中都能看到什么物件呢?

  潜意识包括了没有到达意识层面的所有心理状况。譬如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不足以留驻在意识之中,或者只能在将来到达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潜意识里;譬如还有一些心理活动,由于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由此,我们就可以试着描述潜意识应该是如何组成的了。

  我们已经把对压抑的认知作为潜意识的内容了,另外我们还必须加上所有我们已经遗忘的事物。一件事物被遗忘了,并不意味着它就消失了;只是说这个记忆已经变成了潜意识。它的能荷太低,从而无法出现在意识中了。但是,尽管在意识中遗失了,它并没有在潜意识中消失。

  如果说这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话,自然就会遭到反对了。荣格曾用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了这个的意思。假设有两个人,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另一个看了1000本。在10年之后,第一个人只是仅仅活着而已,第二个人读了1000本书。我们把这两个人这10年的记忆都抹了去。现在两人都同样地无知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判断出他们之间谁曾经读过书。尽管阅读的经历遗忘已久,但它依然留下了痕迹。这种间接但持久的影响源于印象的固着。虽然这些印象再也无法到达人的意识中了,但它们依然被保存着。

  除了被遗忘的事物之外,潜意识知觉还构成了潜意识的部分内容。它们可能是没有达到意识听力刺激阈值的感官知觉,或者是处于视觉次要领域的感官知觉;也可能是统觉,也就是说内精神或外部过程的意识。

  所有这些材料就构成了个体潜意识。之所以称之为个体,是因为它完全来自个人生活。因此,任何事物一旦成为潜意识,它就会被由这些潜意识材料所构成的关联网所吸收。高密度的联想性关联转变或上升为意识,就能以灵感、直觉、“好主意”等形式得到复制。

  个体潜意识的概念无法把握潜意识的本质

  如果说潜意识仅具有个体性,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就完全有可能把一个精神失常者的所有幻想都追溯到个人经历和印象上去。毫无疑问,这些幻想材料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简单归因于其个人历史的,但还有某些幻想让人无法在其过往的历史中找到根源。它们的内容与任何事件或者经历都毫无关系,只与神话故事有关。那么,这些神话幻想从何而来呢?它们来自大脑,但不是来自个体的记忆痕迹,而是来自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

  除了躯体之外,我们同时还得到了一个具有高度差异性的大脑,这个大脑携带着它的整个历史。对于“历史”这个词,我们通常指的是我们“制造”的历史,我们称之为“客观历史”。大脑真正的创造幻想活动跟这种历史毫不相干,只与年代久远的自然历史有关系。这种上自鸿蒙以来以生命的形式传递下来的历史,也就是大脑结构的历史。这个结构会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就是人类的故事:死亡与重生生生不息的神话,同时也讲述着多如繁星般穿梭于这个未解之谜的人们的故事。

  自远古以来,在这个神秘的背景中,原始森林夜幕下的阴影中有同样一群但又不断变化的人物。这个背景就像对白日生活的扭曲反射,在夜晚的梦里和恐惧中自我重复。亡灵,鬼魂,那些稍纵即逝、源自一去不复生的监狱的记忆意象,那些由某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所产生、现在以鬼魂的形式所体现的感觉,这些东西统统都幽幽地聚集起来了。他们似乎只不过是白天喝剩的杯子里留下的苦涩余味,是无人问津的残渣,是一无是处的经历沉迹。

  这种潜意识深埋在大脑的结构之中,只会通过创造幻想这一媒介才会显露其未灭的存在,它就是集体潜意识。它在具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复苏,把自己展现在艺术家的想象中,在思想者的灵感里,在潜修者的内心经历上。它对人的了解不限于此时此刻,它也了解人的过去;它了解神话中的人。也正因此,与集体潜意识的关联意味着人对自身的延伸。

  与原始人不同的是,我们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这些东西,而这就是我们唯一高明的地方。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但这桩小事却改变了一切。一直以来,对人类来说,发明新的名称就类似于从噩梦中挣脱出来。

  潜意识是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世界观息息相关的问题。

  原始人不信任临近的部落。由于我们的全球化,我们以为自己早已不再如此了。但是在国际纷争中,这种不信任又卷土重来,而且还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已经不是把邻村烧光的事,也不是砍几颗人头的事例:现在一个个国家陷入混乱,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敌国的体面荡然无存,我们自己的过错出现在他人身上,而且还被无限放大。今天,具有反省能力的高尚心灵何处可寻?即使他们存在,也没有人会留意:相反地,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胡作非为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种难以抗拒的宿命心理,让个体无力保护自己不受其影响。但是,这种集体现象也是个体的责任,因为国家是由个体组成。因此,个体必须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去抵抗这种暴行。我们的理性态度让我们相信,只要有国际性组织、法律,以及其他善意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但是事实上,只有改变个人的态度,国家精神方能复兴。

  有些出发点很好的神学家和人道主义者想要破除权力信条——他人身上的权力信条。但我们首先必须破除自己的这种信条,才会让人信服。自然通过潜意识与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必须聆听它的声音。这样,每个人都会专注于自身,从而放弃想要让世界归位的雄心。

  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特别的问题,而是一个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世界观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多东西之所以是潜意识,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不给它们容身之地,因为我们的教育和训练根本无法让我们应付它们。这样,当它们偶尔以幻想的形式到达我们意识中的时候,我们马上就会对其予以压制。在很大程度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界线就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这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充分对待潜意识这个概念及必须讨论这些普遍性问题的原因。而且,如果想要抓住潜意识的本质,我们就不仅要关注当代的问题,而且还要了解人类心理的历史。

  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世界观对潜意识及其内容的形成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地,顺从潜意识的主动力量来重塑我们的观点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件实实在在、不能不做的事情。依靠个人的秘方是无法永久地治愈一个神经症患者的,因为人无法脱离社会、单单作为孤立的个体而存在。一个人生活中所凭依的信条必须是一个普遍接受的信条,否则这个信条就不会具备人作为群体之一员所不可或缺的自然道德。不过,如果这种信条没有留在黑暗的潜意识中的话,它就会成为一种成型的世界观,而那些习惯于有意识地审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必要的世界观。这也许足以解释我为什么会谈到这些问题,虽然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展示清楚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21 21: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12:23:07
佛教的唯识宗。非常接近现代的心理学。唯识提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普通心理学都提到了。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我执,跟佛洛依德说的潜意识相近。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种子。一个人的所作作为都记录下来了。很多事例证明有很多细微的事。清醒的时候完全忘记。但催眠后却能找出来了。有些例子是濒死的一刻。例如汽车快撞过来而知道避不了的那一刻。有些人在那样短的时间能将自己一生的过程在脑海重温,好像电影重放一次。荣格更提出集体无意识一说。说明人类意识是共通的。荣格有受道教和西藏佛教影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22 18:14:47
潜意识是意识的沉积。沉淀了意识是无法改变的。例如:从小我们就知道(从父母、邻居、社会、人群那里获得的)干活挣钱,努力挣钱,挣大钱,娶媳妇养家过日子。这个沉积下来的潜意识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资本家剥削你,要消灭资本家。把资本家的财产变成大家的,你只能跟着起哄架秧子一时而不会认为那是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