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劳动较多,则该产品可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技术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与之相对应,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被称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图表1:三种产业发展类型

农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资本密集型农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农业,从人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劳动密集型农业是指在低技术水平下大量投入劳动力的农业,在其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要素成本所占份额最大。传统农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产出成果较少,属于粗放式增长模式。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成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农户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则较少,使用效率低。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业。资本密集型农业是指产出主要依靠资金、机器和设备等资本投入的农业,这种农业的产品总成本中,资本的折旧费所占份额较大。资本密集型农业通常具有机械装备多,消耗的能源多,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多,容纳的劳动力少,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技术密集型农业是指在所生产的农产品成本中研发费用占有较大份额的农业。这类农业的特点是:综合运用农业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生产高精尖农业产品;企业中科技人员占有较大比例,普通劳动力数量较少。
图表2:三种农业类型的定义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目前处于资本密集型农业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层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业的补贴资金逐年增长。同时,农业生产使用的机械和设备数量不断上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的就业人口逐步减少。
国家加大对农业资本投入,农业补贴资金逐年增长。我国对农业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农民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012年,我国对农业的补贴资金合计达到1649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7.3%。新一届中央ZF仍把农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未来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是必然事件。
图表3:ZF对农业资金补贴逐年增长(亿元)

我国农机总动力不断增长,2011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9.77亿千瓦,与2010年相比增长5.3%,增幅连续多年超过5%。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升。我国耕种收机械化率快速提高,201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图表4:我国农机总动力稳步增长(万千瓦)

图表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60%

经验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信息技术将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逐步深入,种养大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意识越来越强,精准农业观念深入人心,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运用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各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管理电子政务,提高ZF管理水平及效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作业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国内产能有限,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较高,粮食安全存在巨大隐患,粮食自给自足存在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拥有量极低,且全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我国特殊国情决定在有限土地资源上满足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的紧迫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迫切的现实需求。
2013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3.6亿人,自然增长率为4.92%。虽然人口数量增速趋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新增人口数量仍然极为可观。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数量增速有所提高是大概率事件。
图表6:我国总人口数量稳定增长(万人)

以国内大豆和玉米消费量为例,二者消费总量逐年增长,2013年其消费量达到78770千吨和172181千吨,皆创历史新高。
图表7:我国大豆消费量和玉米消费量逐年上升(千吨)

以大豆为例,2013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78770千吨,大豆进口量为66500千吨,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高达84.42%。农作物对外依存度过高,对本国的粮食安全将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城市用地对农业用地的征用以及农业用地的污染,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为12172万公顷,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农业用地的面积仍存在进一步缩减的风险。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较低,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低。我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为2.5亩,而同期美国和加拿大分别为43.8亩和96.7亩,分别是中国的17.5倍以及38.7倍。
图表8: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万公顷)

我国主要粮食消费量逐年提升,对国际市场依赖度逐渐加大,而本土人均耕地面积较低且面临不断下降的风险,因此在有限的土地上提升产能极其迫切。农业信息化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风险,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