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张晓峒
计量经济学的开拓者、守望者
张晓峒是改革开放以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第一个“海归”。1998年,他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南开任教。17年间,他致力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他让计量经济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
国内的计量经济学起步晚,1980年开始作为学科被承认,1998年才写入本科生课程表,而此前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范畴的内容。回国后,张晓峒将国外计量经济学中的有关概念、分析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国内,带回第一套计量经济学的视窗操作软件EViews 2。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没有它,国家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无法准确地评估。这门课程对于本科、硕士、博士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我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教材和EViews软件使用说明书,还有《英汉计量经济学词汇》。这样一整套教材体系就确立起来了……”提起计量经济学,平时言语不多的张晓峒就会口若悬河。因为教授的是新兴学科,张晓峒教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曾多年一人同时承担经济学院每届约400名硕士生(或400名本科生)以及150名博士生的7门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教学任务。他把学生们认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的计量经济学建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选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学生年年爆满。在他的主持下,南开的计量经济学科从无到有,从没有学科点到建立硕士点、博士点,从师资匮乏到带出了一支学术过硬的师资队伍,从相对落后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尽管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张晓峒的科研成果依然不菲,其中的“拳头”当属为国家统计局研制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季节调整软件NBS-SA。以前我们国家只是发布‘同比’经济数据,但是‘同比’数据信息来的太慢,时间周期太长,得等到下一年的同期(月或季度)经济数据才能生产出来;NBS-SA软件实现了‘环比’数据的生产,这对及时掌握经济指标的走势与变化非常有意义,从此结束了中国不生产经济环比数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