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
上文中举的茅于轼的观点,我赞同茅于轼前辈的部分观点。如“不光看动机,还应该看效果” 如老师和社会媒体报道的一些实例得出结论。一个瘸子给国家收税(就是企业逃得税),收了20万,三年换假腿花了国家一百万;
还有电视上的一个节目说“一个老教师瞎了,还坚持给学生上课”,而同时很多的师范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
这是中国的悲哀,不是说上两例不好,社会不需要这种感动,而事实上我对这种感动已习惯庄子的冷眼。
因为这种事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说明了我国福利的不足。
再譬如说,一个不能胜任某工作的人,自愿为国家加班20小时每天,但是有3小时/天就可以完成工作的人,如何使社会的福利更大呢?
说白了全国人努力做的一切就是全国人的幸福,怎么幸福?多一点自主时间和自主消费。条件是什么?就是多制造高级产品,少制造初级品,现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工人阶级只能打时间战了,批斗知识分子的时候估计谁也想不到为什么现在很累?再批斗知识分子吧,即使开放300年外国也不会无偿给你最先进的技术。
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孔子、老子等等最主要的还是作为哲学家,哲学是各个学科的概括,也就是方法论的综合,而它的分支就是各个具体学科,学科中的精通者一般称之为——知识分子、专家等等,虽然现在水货很多。一脉相承,有马克思的方法论,打到了它的下属分支,从哲学上讲注定失败。只尊重哲学而不对它的下属具体分支中所含方法论重视不够,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