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305 56
2014-10-09

【本文节选自王鸿飞的博文】


第一个从我的研究组答辩的博士生饶毅,是我所有学生的大师兄。他只比我小一岁半,他的儿子小饶现在已经在纽约念高中,而我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

饶毅是湖北人,是我在武汉捡来的学生。我2000年初到武汉大学去做报告,住在武汉分院的招待所。那个时候正好公布当年博士考试分数线的时候,不知道他怎么就到招待所找到了我,问可不可以做我的研究生。他找上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原来的单位不同意在入学时给他提供档案和人事关系,所以他原来报考的高校没法去,他想到中科院来试试运气。幸好那个时候科学院在这些问题上比较自由,不象高校那样要求在入学时就必须转入档案,只要求学生保证在毕业时能把档案转入,否则到时没办法授予学位。就这样饶毅跟上了我。

饶毅来了以后,我才知道他虽然有某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但他大学念的是专科。好在那个时候专科的质量比现在的大多数本科还扎实,所以他在研究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先天的不足,这是我的幸运。当然,因为他的基础开始看起来较差,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对他太放心。后来我发现做好的导师的一个诀窍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太放心,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做导师的经验,是我最初的几个背景不够强劲的学生给了我这个机会,使我没有走上歧途。

当然我也给了他机会成为一个非常能干的学生。一个人刚开始做教授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管学生的经验,实验室的条件也很差,当然这就给了学生莫大的锻炼的机会。我最早的几个学生明显要比后来的学生更能干,正是因为他们很多事情是从零开始摸索,没有办法依赖别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先天的长处。

饶毅刚来的时候,我估计他的理想应该超不出混个学位,然后有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之类。他的长处是即使对结果期望不一定高,在研究中还是总能习惯性地显露出一种看得见的求知欲。他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怨天尤人的时候比较少,总是想办法或和我讨论后自己动手解决,而不是在实验室装神弄鬼地设个神龛之类的企求各路天神保佑。当然,他也没有别的选择。这些年来他在非常复杂的激光物理化学实验方面的内行程度早已超出了我的想象,谁回想到他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触摸过这些玩意儿呢?我每一次看到他经过努力弄懂某件事之后的满足模样,就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莫名欣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9 00:24:10
我们一开始的研究并没有多少进展,所以我估计他当时也会对我有很多意见和抱怨。不过他几乎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表露过这些。那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研究只有一些粗略的方向性的想法,还没有找到学术上真正的突破点,所以也不能给他很具体的指导。不少人那个时候可能已经都在腹诽我不学无术,空背着中国科大和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名校的牌子。也可能是饶毅本来对自己的期望就不高,所以他竟然还能在实验室中坚持。我其实不知道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自己能不能做到他那样。

我当时不知道的事情是因为饶毅“私自”到科学院念博士,他的原单位竟然将她的太太下岗,结果他全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靠向亲友借钱维持。其实就算我当时知道,我也没有办法去接济他。一方面是我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另一方面那也不是我的责任。我或许能救得了他的一点急,但绝对救不了他全家的穷。所以我很感谢他从来没有和我提到过他的困难,没有让我为自己研究之外的事左右为难。

2002年我女儿出生之后不久,我还常常在办公室和饶毅他们熬夜。饶毅对我说,王老师,我以为你家小孩刚出生不久,你会忙不过来就不管我们了呢。我开玩笑说,你们不也都是我的小孩吗?

饶毅一开始的研究走了些弯路,好在当时有小土鳖黄岩谊帮了大忙,否则我给他计划的实验要做出来,恐怕没那么容易。2002年夏天我在西雅图的光学会议上和在波士顿的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各做了一个报告。在波士顿报告的是饶毅在实验室刚获得的新数据。虽然那些数据很有趣,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办法解释。真正给我们信心的是虽然我告诉大家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数据,在座的国际同行在我的报告之后却没有向我提供任何可能的解释。当时我虽然并不知道是他们对这些数据不感兴趣还是的确不知道答案,但我的感觉是我们要么是摸到了重要的东西,要么是在白费力气。

从波士顿回来之后,我和饶毅就加班加点地试图理解那些数据。终于在2002年9月底把理解所有数据的整个理论框架发展了出来。我们灵光闪现的时刻发生在其中一天的晚上12点之后我和饶毅回家和回宿舍的路上的中关村二桥的人行道上。后来这些年我们就一直在这个框架上深入做文章,其它就不用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9 00:25:51
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饶毅都是一个扎实可靠的科学家。他目前的唯一问题和我一样,就是发表的论文数目比较少。他最让我感动的是我自己居然有能力让一个他这样表面上看来做学问希望不大的人成为一个扎扎实实的科学家,能够在国际同行那里受到起码的尊重,并且有充实的家庭和生活。他现在研究的很多东西,无论在实验手段上还是理论上度已经远远超出我的理解。虽然我知道这不全是我的功劳,但至少可以让我假装是,这就够了。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大概是命中注定的,而且难以捉摸。所以我们常常只能说: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夫复何求?

起码,任何时候这样说都会让人感到一点欣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9 00:30:5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现实版!节选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9 04:40:44
同名同姓,根本不是一个人,标题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9 07:42:10
海雨兴风 发表于 2014-10-9 04:40
同名同姓,根本不是一个人,标题党。
抱歉,我搞错了,改下标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