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其实还是一个媒体关注度较少的行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驾校的报名费他们是怎么分的,到底分给教练多少,就像出租车行业一样,虽说媒体关注度这么高,但是你还是不知道那些份子钱跑到哪里去了。下面就来详细的剖析一下:
先来说下驾校的体制
1、目前驾校可以分为私人出资办理就像公司制,只要你有证(但现在不好办了,都在削减整合),这类驾校参差不齐,不容易区分,往往一个市有1~3家较好的驾校,而且和车管所的关系比较好,但价格方面不亲民,这就给了其他驾校(小的城市大约有10~20家,一线城市有50~100不等)的存活的空间,利用低价格,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进去之后就任人宰割了,其实这类驾校危害性很大的,他只是让你通过考试,之后就不管了,想想全中国每年的车祸事故有多少是因为驾驶员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而这些又有多少是由于驾校没教好间接造成。
2、第二类其实和第一类差不多,但它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是那些驾校名字中带有“交通”、“公交”等。
再来说说你的学费他们是怎么分的
你要先知道这其中的利益链:车管所----驾校-----教练-----招生代理。车管所肯定拿大头,驾校其次 ,然后再教练,招生代理喝口汤(有的教练也就是代理,如果某一城市的驾校市场不成熟,大约有40%~70%的教练都是兼职代理的。)具体每个部分能分到多少,要根据每个地方的学费,现在全国的驾校学费参差不齐3000到1万的都有。
再来看看教练能分到多少
还是分为两种:
1、员工制教练,这种在比较正规的驾校下,有一定的工资保障,当然每个驾校也会有一定的绩效制度。这种教练还算比较负责的,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大局观,知道学好车关系到学员以后的生命(这里我要说说,这个问题不要说驾校教练没有认识到,车管所也是最近2013新规才认识到,减少车祸要从娃娃抓起啊!最可恨的是学员自己TM也没有认识到,学车就只看便宜,拿证快不快。
2、第二类是挂靠教练,就是一群有着教练证的人挂靠在某一驾校名下,然后打着驾校的旗号招生,并分一点利益给驾校,这类教练绝对是自负盈亏,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学员的报名费是3000元(看到的都在评论留言一下,自己地方的学费是多少),那么教练扣除邮费等杂费大约能赚一个学员500元。那他想赚更多的钱怎么办?克扣学员练车时间、低价揽更多学员(这样更没充足时间练车了)。甚是可恶,但教练并没有一个行业评价体系,所以这些教练们是忽悠了一波又一波。
一句话,考场+驾校+教练在中国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垄断体,除了教练需要到处拉人,其他每个环节都是温床。(根据网友材料编辑整理,仅供参考。)
热点话题推荐:超市跟你玩的15个心理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