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核心竞争力
含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国内在论述企业文化重要性时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其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我们建设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有了核心价值观,企业就有了核心竞争力。为了证明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很多人都会引经据典的做出类似下面的论述: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或是更为直接一些的论述: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实战派管理咨询专家,他在企业文化有多部论著,其中《企业文化生存指南》是他最近的论著。但可惜的是,我查遍《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全书,也没有见到沙因有过类似的说法,甚至没有提到“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核心能力”,指的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通俗的讲,核心竞争力就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以佳能公司为例,从早期的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以技术为主导的经营战略基础,经过近20年的专注经营,到60年代后期,佳能公司不仅在精密机械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三个技术领域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并且使三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佳能在图像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沙因使用了“独特竞争力”这么一个概念,它不同于核心竞争力,它只是表明了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即以什么独特方式来参与竞争。对于企业文化与独特竞争力的关系,沙因并没有做什么重点的阐述,只是认为“文化假设界定了组织的认同感和独特竞争力”。对于这一观点,书中的一个汽巴嘉基公司例子可以帮我们理解。
汽巴嘉基公司早期对科研部门的偏重一直延续到公司相当成熟之后。由于产品研发向来被认作是公司成功的基石,科研能力始终被定位为公司的独特竞争力,尽管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公开承认,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市场营销、严格的财务控制以及有效的经营运作。
在这个例子中,“产品研发向来被认作是公司成功的基石”是汽巴嘉基公司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假设,这种文化假设使得科研能力被界定为汽巴嘉基公司的独特竞争力。不仅汽巴嘉基公司,每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都可以界定出其独特竞争力。也就是说,一家公司的以什么独特的方式来竞争是由这家公司长期形成的文化所决定的,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这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或是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任何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就不会有“大量案例证明”这样含糊其词的说法,也不会做出“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这样直接武断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只能干扰人们对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
显然,这位最初的引经据典者根本就没有仔细阅读过《企业文化生存指南》这本书,更不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很随意的篡改引述别人的著作,而其后的引经据典者则是不加任何验证地直接引用过来。
这种治学态度不仅仅是使得这样的研究文章失去了价值,更为严重的是,把企业文化理论篡改的面目皆非。现在一般人学到并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理论,而只是按我们一些人所理解的企业文化理论,最典型的就是把CIS加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则是有一个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