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许多酒巴,你要喝水,是要花钱的,但是,你要价值更高的花生,却是免费的,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因为人不吃花生(还有其他东西)可以活7天,但不喝水只能活3天。呵呵。
我想应该有这么几条:
1、水对于酒吧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酒,存在替代,而花生对酒则是互补品。
2、往往吃花生之后,会产生更强烈的喝水的需求,而反过来不一定。
这是一种商家试图改变消费者偏好的行为。
3、毕竟,想要禁止人们带水进入酒吧的难度,要低于禁止人们带花生进入的难度。
降低厂商交易成本。[em01]
水和酒(果汁)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水要钱。
吃花生容易口渴,渴了就想喝水(酒、果汁)。
虽然花生和酒吧其它食物一样也能填肚子,但酒吧主要赚的还是酒钱吧。
花生相对于其它酒吧里的食物而言,一价格低廉,二应该更容易会造成口渴。所以花生免费。
-------------------------------
我极少去酒吧,去了酒吧也没喝过水吃过花生,具体里面什么东西免费,我也不清楚。
刚才电脑已关闭了,后来想过来回答一下,又重启了,不然会比楼上的快些...
-----------------------------
再次关电脑。
P.S 越来越年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3 15:56:28编辑过]
聪明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愚蠢人才各有各的愚蠢呢。 呵呵,开个玩笑,大家该发言就发言。
不要比了吧。下次我让你先说。[em07]
另外,楼主可否详细指出,这是何地的哪个酒吧?
既然谈“真实的经济学”,就不能虚构“真实场景”吧?
(还有,哪家银行给储户额外的回报?)
这一点我倒是相信,楼主不是杜撰的,因为有些酒吧会有入场费或者会员费什么的。
所以这样的酒吧,你一进去,就先送啤酒(一小瓶)和花生(一小包)。
然后就开始想办法搞你的money啦。[em34][em34]
还有,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也应该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解释,不应该止于在书斋里胡蒙乱猜(尽管我们可以大倡“证伪主义”)。
考察是否“杜撰”还相对次要,关键是这样才可能到实地验证一下自己的解释。
“解释”不能止步于书斋里的冥想。
据说来自于日本某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
守在电影院门口免费赠花生,人们吃得口渴后,就买了饮料。
提供目标商品的互补品以促销目标商品。
我想可能和酒吧对客户的进入限制有关吧,如果有人想进去不停的吃花生果腹,大概会被打出来的。
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很戏剧化的描述了这个情况。
另一种可能是,商家发现“此招不灵”,于是放弃,改选他招。
认同!
但为啥不赠送水买花生呢?
我想大概还有两种互补品的“使用价值”有区别吧,水对人非常重要,不喝就难受,花生嘛,不吃也无所谓。
还有就是,相对来说,花生的替代品较为廉价,而水的替代品都比较昂贵。
是啊,我觉得您是越来越年轻漂亮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3 16:40:24编辑过]
这个问题还可以改问一下:酒吧中哪些消费品可能“免费”(名义上的)?
高价消费品的替代品应该不会免费(前面已经有人指出)。
这是我昨晚亲身经历的,不知道为何存在真实不真实的问题。sungmoo兄,我不想回答哪家银行存款给额外费用,因为,人民银行有规定,这属于非法揽存,说出具体银行,怕给人家带来麻烦,另外,只要存在这种给额外费用的现象,至于是具体那家(那几家)银行,对经济解释是没关系的,从这二个角度出发,我没说。sungmoo兄所说不真实,不知道指什么?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与依据,否则,你在判断,太主观了。
2楼与3楼的解释,我认为是有说服力的。
这是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
******
另外,与消费顺序也有关系。
一般是先吃花生,才会口渴,然后饮水。
如果是花生公司在促销,花生公司也许更可能在出售花生的同时“免费”赠水。
这就看你的“真实世界经济学”的“真实”指什么了。
有理!
或者根源在于酒吧本身的属性吧。
如果是酒店就不会这样了。
因为高档酒店的盈利来源应该是酒占60%上下,
但酒吧的酒和饮料的比例肯定会更高(我没有数据)。
如果非要还让我谈“真实”,那就不妨请您真地去问一下那位酒吧里的老板,这其中的原因。
否则,解释的“说服力”的标准,是什么呢?由大家投票,还是由某个人单独说得算?
呵呵,您这不是很有幽默感吗。
平时可有点严肃了。
还有一点,必须在这里指出。
我只是询问具体情况,并没有谈到什么“不真实”。你的表述只是你太主观了。
质疑真实性,与所说“不真实”,难道要画等号吗?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解释”,也许有这样的思路:
(1)分析者亲身观察到某个或某些现象;
(2)分析者运用一些被特殊指定的理论去解释该现象;
(3)至于该解释是不是当事人“真实”的想法,分析者并不需要太关心,分析者只关心自己的解释的内恰性以及自己对该解释的信心。
(以上全是个人根据在本论坛上的亲身观察所做的主观猜想,不知符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如解释不妥,见谅)
以上说话,太自以为是了吧?
我说的二个现象(超市排队与酒吧中的食品价格),我都长时间实地考察过的,我自己都实践过,体会过,观察过、问过当事人。不知道sungmoo兄为何这般肯定地指出“还有,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也应该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为何就这般肯定我没有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呢?为何能这么肯定我是“在书斋里胡蒙乱猜”?你有没有自己实际过,观察过,我不知道,但是,您这样无任何依据地猜测、发表意见、下结论,凭什么呢?没有理由,没有推测,没有更过硬的观察与现象,就能这样指手画脚,就能下结论,这就是您做学问的态度与方式吗?如果是,那么,我可以肯定,在根本的理论态度与方法上我们是两路人,没有任何讨论交流的可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3 19:21:09编辑过]
衣着打扮接近你头像的包间服务员,就是这种花生米的某种替代品。
商家太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