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6-14 12:47: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1:41:00的发言:

cloundsky兄,但说无防,请问你要求人家一次次给你加精,什么意思?不给你加精,就指责别人水平不够,就说人家刻薄,什么意思?(是事实,不是我的主观猜测,事实依据,要是必要,我可以贴在这里),一次次打扰人家,什么意思?

你怎么样说,都可以,你们有更好的现象,更好的解释,都可以拿出来,我们的解释,可以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别人的东西怎么样,是放在具体的现象与现象的解释上来说的,你連自己的东西,自己的解释都没有,就能反驳人家怎么样,就能说明人家的东西怎么样了?一个人,不可能自己没说什么来反驳人家说了些什么的,那怕,这人说得比较差,毕竟有东西了嘛,你呢,拿也自己的具体解释来,再来竞争,再来说人家的怎么样吧。

像我这种能力与水平,只能玩玩,解释一下“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现象,我没有你动不动谈“经世济国的主题”的能力,那样的东西,太大,太宏观,我真的没法子、没能力了解,更不要说去解释了,从这个角度说,cloundsky兄的确比我的水平高,我的确没有你来得“高深”,兴趣与能力所限,像我,只能谈点这些“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现象,高深的东西,只能留待你们这些高手来谈啦。


老大,我要求你加精是因为我觉得你的选题实在是不好。知道什么叫不好么?就是我一看就觉着很生气的哪种。你说吧,我征求你的意见,选题“经济学中国化”的命题,连林毅夫度觉得是个命题,我也非常赞同,也极愿意私下与你沟通,那是因为你是版主,你有权利,你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人大团队。所以,当你一次又一次不明白我的意思的时候,我放下身段,算是“厚颜无耻”的与你沟通。你不觉得我在前面你加精的帖子有关“超市排队”的问题方面就对你的看法很不以为然吗?考虑到你是版主与人大论坛的形象,我说的口吻尽量十分的委婉,但你还是不懂,我只能选择沉默,不能伤你面子。后来。我又弄了个选题,关于劳动与资本的选题,建议你加精,看看大家的意见。你还是不同意。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谈,老大,你觉得你的选题和我这个两个选题有可比性吗?人如其文,你不会真的是这样吧。老大,我委屈一点不要紧,你不要委屈了大家。作为版主,你在论坛因该慎言,而不是一味地和人辩论,记事是辩论也不应该抱着我代表真理的态度,而是以商量的口吻,你看我是怎样和人讨论问题的。

我告诉你啊,我之所以一直不想参加你的这种讨论就是怕伤了和气,这两天心血来潮了,所以就掺和了一下。

前面你和小狮子的辩论我都看了呢?

以上是我对你的回复,再叫你一声老大,你看懂了么?因为,我发现和你沟通很困难,希望没有伤你自尊。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06: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2:53: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1:41:00的发言:

cloundsky兄,但说无防,请问你要求人家一次次给你加精,什么意思?不给你加精,就指责别人水平不够,就说人家刻薄,什么意思

还有啊,老大,我是说叫你原谅我的刻薄,不是说你刻薄,你很不小心啊…………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08: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3:15:00

我提出的现象与问题“现实中的许多酒巴,你要喝水,是要花钱的,但是,你要价值更高的花生,却是免费的,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个现象,我实地观察过,调查过当事人(喝酒的人,服务小姐、酒吧老板),就在提出这个现象与问题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去过酒吧喝过酒,实地观察过这一现象,在一家叫“凤丹白鸬”的酒吧,也的确存在上述现象。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23:00的发言:

另外,楼主可否详细指出,这是何地的哪个酒吧?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26:00的发言:

既然谈“真实的经济学”,就不能虚构“真实场景”吧?

(还有,哪家银行给储户额外的回报?)

然后进入了验证的问题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31:00的发言:

考察是否“杜撰”还相对次要,关键是这样才可能到实地验证一下自己的解释。

“解释”不能止步于书斋里的冥想。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34:00的发言:

据说来自于日本某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

守在电影院门口免费赠花生,人们吃得口渴后,就买了饮料。

提供目标商品的互补品以促销目标商品。

蓝田日暖29评论:是“所说”,到底是不是实例,我们不知道,对“所说”的解释,我们暂且不去说它合理不合理。

针对以上疑问: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3 16:44:00的发言:

这是我昨晚亲身经历的,不知道为何存在真实不真实的问题。sungmoo兄,我不想回答哪家银行存款给额外费用,因为,人民银行有规定,这属于非法揽存,说出具体银行,怕给人家带来麻烦,另外,只要存在这种给额外费用的现象,至于是具体那家(那几家)银行,对经济解释是没关系的,从这二个角度出发,我没说。sungmoo兄所说不真实,不知道指什么?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与依据,否则,你的判断,太主观了。

2楼与3楼的解释,我认为是有说服力的。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47:00的发言:

这就看你的“真实世界经济学”的“真实”指什么了。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49:00的发言:

如果非要还让我谈“真实”,那就不妨请您真地去问一下那位酒吧里的老板,这其中的原因。

否则,解释的“说服力”的标准,是什么呢?由大家投票,还是由某个人单独说得算?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53:00的发言:

还有一点,必须在这里指出。

我只是询问具体情况,并没有谈到什么“不真实”。你的表述只是你太主观了。

质疑真实性,与所说“不真实”,难道要画等号吗?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16:28:00的发言:

还有,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也应该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解释,不应该止于在书斋里胡蒙乱猜(尽管我们可以大倡“证伪主义”)。”

针对以上发言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3 19:05:00的发言:

以上说话,太自以为是了吧?

我说的二个现象(超市排队与酒吧中的食品价格),我都长时间实地考察过的,我自己都实践过,体会过,观察过、问过当事人。不知道sungmoo兄为何这般肯定地指出“还有,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也应该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为何就这般肯定我没有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呢?为何能这么肯定我是“在书斋里胡蒙乱猜”?你有没有自己实际过,观察过,我不知道,但是,您这样无任何依据地猜测、发表意见、下结论,凭什么呢?没有理由,没有推测,没有更过硬的观察与现象,就能这样指手画脚,就能下结论,这就是您做学问的态度与方式吗?如果是,那么,我可以肯定,在根本的理论态度与方法上我们是两路人,没有任何讨论交流的可能了。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22:30:00的发言:

那我们非常想听听当事人自己的讲法(包括商家与顾客本人的考虑)。毕竟,这是个验证的过程。

分析者当然可以动脑猜想(或者说理论分析),不过,既然有验证,为什么不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猜想与验证,这是两个问题。前面说的,仅此而已。

当然,分析者如果认为当事人自己的考虑“不理性”,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3 22:35:00的发言:

如果不肯给出验证的结果,难道不算“在书斋里胡蒙乱猜”?——当然,有人会说“蒙猜是站在超市里进行的,而没有坐在书斋里”。这样,我的确无话可说,也要承认自己确实错了。

任何一个‘经济学者’都有机会进超市的……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3 23:31:00的发言:

听听当事人自己的讲法、当事人的想法就叫验证啦?谁知道当事人是不是在说慌,谁知道当事人说的是不是就是他做的?

经济学的公理性的验证标准,是看当事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的吧?而不是去验证所谓的当事人的讲法与想法的吧?马克思说的,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没读过?(请不要再来辩解什么是实践了吧)

像我,实地观察许多当事人的行为,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如,在许多酒吧,是不是对水收费,是不是对花生不收费,就看观察这些具体的行为的,我就知道这个现象到底是不是普遍的,有没有例外,有例外的话,人家的具体行为是怎么样的,这种例外,要怎么样解释,而不是所谓只去听当事人的讲法,当事人的讲法,当然要听,但与他的能观察到的行为与行为结果相比,在经济学上,你说信哪个呢?

就因为你的这个主观标准,就敢主观判断人家的验证方法与解释是“书斋里胡蒙乱猜”啦?说判断别人的观察没有“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啦?就一定要以你的“果非要还让我谈“真实”,那就不妨请您真地去问一下那位酒吧里的老板,这其中的原因。”为标准啦?否则就说“否则,解释的“说服力”的标准,是什么呢?由大家投票,还是由某个人单独说得算?”啦?

我的看法,验证由当事人的行为选择说了算,不是我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大家投票说了算的。

我真的不懂,你是真不懂,还是故意找茬,如果是后者,恕我不奉陪啦,浪费精力,你我均无益。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8:02:00的发言:

你上面这些话,不外乎就是想说,理论的功用在于“预测”,至于预测的假设基础是不是“真实的”,是不需要管的,换句话说,理论者想的,与当事人的想的,不管相不相同,只要两人的行为结果一样就可以了。

如此来说,你做的,这算“理论解释”呢?还算“理论预测”呢?

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大家明确所谓“真实世界经济学”的含义。

古代占星学家也可以利用自己观察的经验预测(占卜)日食发生的时间(也很准的),依你讲,这算“理论解释”呢?还算“理论预测”呢?

是不是故意找茬,我也不懂,你真地懂不懂。

至于谈到“当事人有没有撒谎”,甚至搬出“马克思的实践检验”,我就更不明白,“在经济学上,你信哪个呢?”

经济学里,分析者如果抱有“旁观者清,当局者未必清”的思想,会导致什么,我就不用多说了。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8:18:00的发言:

关于是不是“故意找茬”。

楼主既然认为理论的关键的验证,是当事人行为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那么,

当两种理论都能准确预测当事人的行为时,你选择哪种?“在经济学上,你说信哪个呢?”

举例子说,理论A考虑了当事人的某种交易成本,而理论B没有考虑,但两种理论都准确预测了当事人的行为,你要更信哪个呢?

当然,按楼主的说法,当事人自己真地有没有考虑到A中的交易成本,是更次要的,也是无法验证的(谁知道当事人是不是在说慌,谁知道当事人说的是不是就是他做的)。

就本贴来说,需不需要“交易成本”?

蓝田日暖29评论,又是“举例子说”,并非实例。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8:27:00的发言: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近邻铁路的耕地地价高,还是远离铁路的耕地地价高?

当事人的说法是:近邻的高,因为火车可以吓走鸟类。

某些分析者却有另一个说法:近邻的低,因为庄稼遭受了火车的破坏。

你信哪个呢?(当然,当事人说法的真实性,是不可验证的,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讲真话)

蓝田日暖29评论还是“故事”,这个故事出来哪里,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发生在哪里,某些分析者是谁,都没有说明,口口声声,动不动要求别人给出具体仔细的,自己给出的“故事”,符合自己的要求了吗?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10:00:00的发言:

换句更简单的问法:“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需不需要关注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想法(当事人了解的现实约束多,还是旁观者了解的现实约束多?“现实约束”是相对于谁来说的)。

仅止步于预测的准确性,也许许多东西都可以成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了。

蓝田日暖29评论,蓝田日暖29的回答不是早说了吗:“经济学的公理性的验证标准,是看当事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的吧?而不是去验证所谓的当事人的讲法与想法的吧?马克思说的,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没读过?(请不要再来辩解什么是实践了吧)

像我,实地观察许多当事人的行为,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如,在许多酒吧,是不是对水收费,是不是对花生不收费,就看观察这些具体的行为的,我就知道这个现象到底是不是普遍的,有没有例外,有例外的话,人家的具体行为是怎么样的,这种例外,要怎么样解释,而不是所谓只去听当事人的讲法,当事人的讲法,当然要听,但与他的能观察到的行为与行为结果相比,在经济学上,你说信哪个呢?

要听当事人的讲法,但是,更要看当事人的行为,sungmoo一定要以当事人的讲法作为验证的唯一标准,而不去理会更有说服力的当事人的具体行为,说得通吗?请问sungmoo兄,难道实证经济学验证的公理性标准:以当事人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讲法(主观判断)为标准,有问题吗?

以上引用,全部来自BBS上原文,自始至终,蓝田日暖29强调实例,强调现实中的,经过作者实地观察、了解,包括观察当事人的行为,了解当事人的讲法,而且,以始终以自己的实地观察结论作为依据,当然,作为难证标准,以行为为准,而不能以主观的讲法为准,这个是实证经济学验证标准的公理性假定了,请问问sungmoo兄对此有什么疑问没有。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sungmoo没有提出过一个实例,没有提出过一个自己实地调查过的现象,有三个事件,一个是“据说来自于日本某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另一个是“举例子说,理论A考虑了当事人的某种交易成本,而理论B没有考虑,但两种理论都准确预测了当事人的行为,你要更信哪个呢?也不是实例,还有一个“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还是故事,不是实例,这个故事出来哪里,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发生在哪里,某些分析者是谁,都没有说明。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sungmoo没有提出过一个实例,却对提出了实例的蓝田日暖29提出了真实性的疑问“还有,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也应该到实地看一看、观一观吧。“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解释,不应该止于在书斋里胡蒙乱猜(尽管我们可以大倡“证伪主义”)

口口声声“真实性”、“真实性”的,要求别人真实性的sungmoo,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却用三个非实例的现象,来反驳别人提出来的实例,我真不知道这是哪档子经济逻辑了?你有说明人家说的非真实,你自己去实地观察调查呀,你举出反例来呀,你这种“以无胜有”,以自己非自己亲自调查得来的例子,来反驳人家的实地观察调查来的实例,你能有说服力吗?

还有一个重要是关于理论验证标准的,蓝田日暖29认为,实证经济学是以验证当事人的具体行为为标准的,而不是sungmoo所说的当事人的讲法,因为,前者是可以观察的现象,后事是无法验证的主观判断,蓝田日暖29所说的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是理论要用实际行动来验证,而非主观判断(比如当事人的讲法)为标准的另一种具体说法,在逻辑上,说验证标准是行为,不是讲法,是一致的。

最后说一句,sungmoo兄,如果连经济学验证是人的行为为标准还是以人的讲法为标准都没统一起来的讨论,我不想讨论了。像我,至少对现实中的现象实地调查过,观察过人们的具体行为,调查过当事人的想法,如果这不算真实,而要以你所谓的主观想象为标准,如果你没有拿出反例,拿出具体的观察结果来,拿出现象与例子来,就能主观臆测我的经过实地观察的现象是“不真实”的,这样的讨论,我没法子进行啦。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10: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3:29: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8-6-14 12:47:00的发言:

老大,我要求你加精是因为我觉得你的选题实在是不好。知道什么叫不好么?就是我一看就觉着很生气的哪种。你说吧,我征求你的意见,选题“经济学中国化”的命题,连林毅夫度觉得是个命题,我也非常赞同,也极愿意私下与你沟通,那是因为你是版主,你有权利,你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人大团队。所以,当你一次又一次不明白我的意思的时候,我放下身段,算是“厚颜无耻”的与你沟通。你不觉得我在前面你加精的帖子有关“超市排队”的问题方面就对你的看法很不以为然吗?考虑到你是版主与人大论坛的形象,我说的口吻尽量十分的委婉,但你还是不懂,我只能选择沉默,不能伤你面子。后来。我又弄了个选题,关于劳动与资本的选题,建议你加精,看看大家的意见。你还是不同意。撇开其他的因素不谈,老大,你觉得你的选题和我这个两个选题有可比性吗?人如其文,你不会真的是这样吧。老大,我委屈一点不要紧,你不要委屈了大家。作为版主,你在论坛因该慎言,而不是一味地和人辩论,记事是辩论也不应该抱着我代表真理的态度,而是以商量的口吻,你看我是怎样和人讨论问题的。

我告诉你啊,我之所以一直不想参加你的这种讨论就是怕伤了和气,这两天心血来潮了,所以就掺和了一下。

前面你和小狮子的辩论我都看了呢?

以上是我对你的回复,再叫你一声老大,你看懂了么?因为,我发现和你沟通很困难,希望没有伤你自尊。谢谢


我怕伤你自尊呀,我是很想把你的帖子加为精华的,虽然我认为你的帖子,不够价值,老实告诉你吧,我把你选择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内容,发到了我们版主讨论群,叫各位版主看看,你这类帖子值不值得加为精华,各位版主的一致意见是,没价值,不能加为精华,你要是不信,各位版主都可以出来作证,我们要不要把你的帖子加为精华的讨论,仍在QQ群里的聊天记录里呢,你认为必要,我也可以证得各位版主同意,把它贴在这里的。

选择什么主题,什么领域,什么题目,并不是体现水平的标准,在同样的题目下,你能讲得和林毅夫一样有实在性内容吗?题目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在题目下的内容,以论题,以题目,作为验证帖子有没有价值的标准,我是不同意的啦。

如果你以选择题目,以题目的“宏大”与“细小”作为标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水平,在确太差了,远不如你。这样的话,你为何不到宏观经济学版面去讨论,那里的许多题目,远比这里“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来得宏大哟。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07: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3:58: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8-6-14 12:47:00的发言:

老大,我要求你加精是因为我觉得你的选题实在是不好。知道什么叫不好么?就是我一看就觉着很生气的哪种。

知道啦,原来选题好不好,是以你生气不生气为标准的呀?这个说法,我算是领教了,新鲜呐!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08: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4:28: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3:29:00的发言:

我怕伤你自尊呀,我是很想把你的帖子加为精华的,虽然我认为你的帖子,不够价值,老实告诉你吧,我把你选择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内容,发到了我们版主讨论群,叫各位版主看看,你这类帖子值不值得加为精华,各位版主的一致意见是,没价值,不能加为精华,你要是不信,各位版主都可以出来作证,我们要不要把你的帖子加为精华的讨论,仍在QQ群里的聊天记录里呢,你认为必要,我也可以证得各位版主同意,把它贴在这里的。

老大,不和你辩了,再辩下去也没意思的。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或者taste不一。你要早说说清楚的,否则我同你讨论,就好象鸡同鸭讲。你总不能认错的,我认错好了。错在我不应该和你讨论,因为我们的taste不一致。

[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8-6-14 17:09: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4:57:00

当你吃着花生的时候 意味着你已经认可他的出价 因此你得买单了 这时无论卖给你什么(水等)  呵呵 高价无疑 这是诱导顾客+利润最大化策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5:25:00
问题不论大小,只要是来自现实的生活,这样的问题就是有意义的。但是像有些坛友争来争去的就没有太多意思了,我们要明白发帖的人想要的是清楚这个问题的存在是因为什么,很讨厌一些无谓的争执,浪费了太多的东西,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谈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8:34: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8-6-14 12:47:00的发言:

前面你和小狮子的辩论我都看了呢?

您到底是谁啊?不方便明说,发短信给我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8:44: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8-6-14 14:28:00的发言:
老大,不和你辩了,再辩下去也没意思的。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或者taste不一。你要早说说清楚的,否则我同你讨论,就好象鸡同鸭讲。你总不能认错的,我认错好了。错在我不应该和你讨论,因为我们的taste不一致。

呵呵,我也这么和另一位版主说过的。不要让他和那些愤青讨论问题。

这次可改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9:2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10:14:00的发言:

其实谁都不会做完“很多实证才回来发贴”的。本人的意思是:

1)不要轻易以自己面对“真实世界”自居;

2)更不要轻易认为自己描述的就是“真实世界”;

3)我们所说的(所解释的),无非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猜想,至多算一种模拟;

4)泛泛的“空谈”是为了追求逻辑的严谨,这是研究的态度问题。

所谓“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像所谓“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那样以“面对真实世界”自居,

虽然借助新古典经济学仍可以对“真实世界”做出许多猜想。

当然,有人会说,以上全是无聊的废话,大家都明白。

您的这段论述很经典,我刚开始还没完全吃透这些话,多读了几遍,越看越有意思。

但要说明几句,为啥我要说“我是不会实证过了才回来发帖的”,以免您误会我是在和您争执。

这句话的主要原因是:

我个人认为“擎天柱”督查的帖子里的意思,是想调和一下您和另一位版主的争执,

比如,他第一条说您的思路对,第二条说另一位版主思路对,两次错的,都是别人,普通网友。

这当然很好,我也曾试图这样做过,可惜失败了。但是,他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

在调和你们的矛盾时,他似乎希望用曲解帖子和损害一般网友利益作为手段,

来调和你们二位版主的矛盾。这就有问题了。

(或许仅仅是猜测,但是根据他的回帖,我能够清晰的看出一些倾向。)

问题就在于,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督查的思路并不是一个论坛管理者应该有的思路,

他在维护的不是论坛的利益,而是“版主集团”的利益,如果有这个集团的话。

更何况这是否真正维护了版主团队的利益,也很难讲,“溺子如杀子”这句话很简单吧。

退一步讲,督查的目的并非有意这样做,他的发言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很好,

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尽管有些人在这些讨论中没有完全理解理论本身的意思,

但敢于出来说话还是一件好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1:53: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19:23:00
酒和氺的替代性应该是主要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0:43:00
同意二楼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0:43:00
同意二楼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1:0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9:53:00的发言:

这里也许需要对您做一些说明。

当人们谈到“理论有误”时,人们关注的是什么?

1)理论中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2)理论中的推理(展开)是否合乎逻辑原则;3)理论中的预言是否符合实际将要发生的事情。

上面您谈到的,应该涉及第1条吧。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对理论“有误与否”的判断,主要关注哪一点?

可能我表达得不好。
我的意思是:
理论说,一个人的行为会符合“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边际”的含义,但不能因此说理论有误。
我关心的当然不是第一条,我是说酒吧的老板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他的行为,他的经营方式符合了某些标准或规律,所以在市场中“活”了下来。
你吃饭未必理解消化的原理,正如酒吧老板赚钱未必掌握经济学一样。

应外,我想我和您的意见相同,都认为第一点是最不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2:08:00

以下是回复天下一人在2008-6-14 9:58:00(14楼)的发言

其一,楼主看到的酒吧,水收费而花生不免费,另外一些酒吧则相反,其不同的收费标准乃出于什么原因?冒昧地猜测一下sungmoo兄质疑的真实意图,可能他是想说,分析楼主提问的人急于用自己所知的理论解释别人提出的“事实”,这样未免缺乏实证精神。
(您指的就是我啦?你要是说大头包租超版,那后果会很严重的。还有,水收费花生不免费,这是超市,不是酒吧。) 1、我愿意向任何一个自己所尊重的人表达不同意见,如果你看我的发帖纪录,可以看到我曾向蓝田日暖(版主)、sungmoo(版主)、青雪叮当(贵宾)、聂辉华博士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我相信他们都会欢迎不同的意见。2、而且,我说“分析楼主提问的人”的时候没有想着你,大概你认为“天下”就你“一人”吧(开个玩笑)?我针对的是所有已经发言和即将发言的人。如果发帖时间比你早,我的分析大概也会和你相近。但是不同意你的第3点,窃以为带花生的难度要低于带水的难度,或者难度相当。3我说了,“冒昧地猜测一下sungmoo兄质疑的真实意图”。4、我写错字了,应该是“水收费而花生免费”。
    这一点我偏向sungmoo兄,但我要解释一下我的意思: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但是觉得在各位对蓝田兄的提问做出分析后,能否进一步对其他酒吧相反的消费标准做出解释?
(老夫当年夜夜笙歌之时,恐怕没心思去做这样的解释,现在有心思啦,可是没精力和钱了。顺带一提,我从来没见过送水买花生的“酒吧”。)1、我的表达应该没有问题?“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2、我去过的不知道叫不叫酒吧,也是喝酒的,花生收费,水免费。我想咱们不必只考虑你老人家去过的酒吧,一则也许有些不同经营方式的酒吧恰巧你没有见过,二则讨论这个问题不必纠缠于酒吧,我们主要想考察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营方式,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方式。
其二,理论说,一个人的行为会符合“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边际”的含义,是否说明理论有误?
(当然无误,您说的很对,作为经济中的每一个个体,他们的目标并非“证明”经济理论,他只需要为了个人的利益,理性的处理自己的行为就好了。不用去管自己要证明自己懂这个“定律”。但作为一个学经济的版主,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如果连这个都需要您来告诉他们,那真是无奈了。)这里只不过想打个比方。我不敢斗胆教谁些什么,但希望能从这里学些东西,还望今后不吝赐教。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偏向蓝田兄。14楼sungmoo兄对网友“星期4”的说法“我想可能和酒吧对客户的进入限制有关吧,如果有人想进去不停的吃花生果腹,大概会被打出来的。”评论说:“另一种可能是,商家发现‘此招不灵’,于是放弃,改选他招。”我完全同意,市场会选择更优的个体,而不需要个体本身知道自己优在何处。
这段话您真的读懂了吗?你是指你没有看懂我这段话,还是说我没有看懂sungmoo版主的话?你可以先看一下14楼那个帖子,再看我这句“我完全同意,市场会选择更优的个体,而不需要个体本身知道自己优在何处。”,就能大概了解我的意思。

感谢您的指示,但是我不会做完很多实证才回来发帖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还有啊,我希望你是在为论坛工作,而不是......1、“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2、抱歉没有如你所愿,我不是在为论坛工作,我只是想找些兴致相似的朋友聊天而已,“指示”也不敢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2:15:00
楼上黑色字是我原来的话,红色加粗为天下一人对我的回复,蓝色字为我对红色字的答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3:06:00

这或许是行规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4 23:28:00
以下是回复文献综述在2008-6-14 19:20:00(70楼)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擎天柱”督查的帖子里的意思,是想调和一下您和另一位版主的争执,比如,他第一条说您的思路对,第二条说另一位版主思路对,两次错的,都是别人,普通网友。 警督是我的“职务”,没有规定我有调和版主争执的义务。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几个自认为相对重要的观点。“擎天柱”是自命的头衔,你可以叫我的网名谁续风流。
他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调和你们的矛盾时,他似乎希望用曲解帖子和损害一般网友利益作为手段,来调和你们二位版主的矛盾。这就有问题了。(或许仅仅是猜测,但是根据他的回帖,我能够清晰的看出一些倾向。)你觉得我在曲解和损害一般网友的利益?我强调一下,我的观点和2、3楼的有很多共同之处,除了2楼的第3点。你看一下我前面的帖子吧。我大概不必为了显示自己账号的“称职”就要全盘肯定所有的观点?另外,3楼的wesker1999是超级版主,怎么解释?你大可看看各位版主的发帖纪录,就知道大家曾经有过多么激烈而精彩的辩论。在下虽不才,但也时常喜欢插嘴提一些不同的想法,包括针对版主的,你也可以查看一下。
问题就在于,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督查的思路并不是一个论坛管理者应该有的思路,他在维护的不是论坛的利益,而是“版主集团”的利益,如果有这个集团的话。更何况这是否真正维护了版主团队的利益,也很难讲,“溺子如杀子”这句话很简单吧。你这倒叫我“诚惶诚恐”了。
退一步讲,督查的目的并非有意这样做,他的发言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很好,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尽管有些人在这些讨论中没有完全理解理论本身的意思,但敢于出来说话还是一件好事情。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是说我没有理解理论,但是还是敢大胆出来说话吗?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欢迎纠正;或者是你说一般网友不理解理论,需要我的解释?那就不敢当了,我只是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像你说出你的想法一样。
但您的身份不是一般人,如果您连最基本的几个概念和逻辑问题都要我给你纠正的时候,说明您的发言还应该做一点整理。你说的是sungmoo版主还是我?
注:红色加粗为网友文献综述的原话,蓝色字体为我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07:42: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3:15:00的发言:要听当事人的讲法,但是,更要看当事人的行为,sungmoo一定要以当事人的讲法作为验证的唯一标准,而不去理会更有说服力的当事人的具体行为,说得通吗?请问sungmoo兄,难道实证经济学验证的公理性标准:以当事人的具体行为,而不是当事人的讲法(主观判断)为标准,有问题吗?

蓝田老兄,你虽然愿意称别人主观,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主观与否?

自始至终:我认为,如果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那么,当事人的讲法是对理论的验证,然而,难道这意味着我要说这是“唯一标准”?(楼主若想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高其他经济学一等,自然要提出更高的标准吧,不能只限于大家都知道的某一条标准吧)

如果不提及所谓“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该采用哪种“公理性标准”,我想不用大家再讨论了吧。

如此,其实,我搞不懂的就是,如果“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仍采用你指出的“公理性标准”,

那么,哪种经济学不算“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呢?这由谁来决定?大家投票,还是某人独裁?

如此,还有必要提出所谓“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吗?

前面不知你看懂或看了我写了什么,

我在向你澄清,所谓“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究竟关注什么?(请参见“有误指什么”那贴)

当然,我的认识也很有限,实在不能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博大精深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07:49: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3:15:00的发言:在整个讨论过程中sungmoo没有提出过一个实例,没有提出过一个自己实地调查过的现象,有三个事件,一个是“据说来自于日本某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另一个是“举例子说,理论A考虑了当事人的某种交易成本,而理论B没有考虑,但两种理论都准确预测了当事人的行为,你要更信哪个呢?也不是实例,还有一个“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还是故事,不是实例,这个故事出来哪里,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发生在哪里,某些分析者是谁,都没有说明。

太有意思了吧。那么愿意看张五常的书,难道不知道史德拉与艾智仁讨论的火车轨道旁的耕地的问题?(原贴有误,现改正)

本人无更多雅致去逛酒巴,这是真实。本人也不愿意太道听途说,所以只能打出“据说”。仅供参考。

不过,本人倒亲自去过青岛啤酒公司的啤酒卖场(类似于室内大排档,如果说它是一个“大酒吧”,估计也没人太反对),那里的啤酒豆(典型的啤酒的互补品),可是要与啤酒一起付费的。

既然,你一切以“实例”为准,既然你讨厌泛泛而谈的“实例”(在你看来,那根本不算“可能出现”的情况,一切要以实际发生为准),为何从来没有听你讲过,你与当事人究竟说了什么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2:46: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08:04: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8-6-14 13:15:00的发言:像我,至少对现实中的现象实地调查过,观察过人们的具体行为,调查过当事人的想法,如果这不算真实,而要以你所谓的主观想象为标准,如果你没有拿出反例,拿出具体的观察结果来,拿出现象与例子来,就能主观臆测我的经过实地观察的现象是“不真实”的,这样的讨论,我没法子进行啦。
我提出的现象与问题“现实中的许多酒巴,你要喝水,是要花钱的,但是,你要价值更高的花生,却是免费的,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个现象,我实地观察过,调查过当事人(喝酒的人,服务小姐、酒吧老板),就在提出这个现象与问题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去过酒吧喝过酒,实地观察过这一现象,在一家叫“凤丹白鸬”的酒吧,也的确存在上述现象。

(1)既然如此,为何楼主迟迟没有交待自己是如何调查当事人的?

我就是想听听你何当事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什么不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你们到底聊了什么)

如果只是去“坐一坐,看一看”,个人以为,但凡经济学,什么都可以算“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2)鄙人不才,在我所涉及的“案例研究”中(请不要滥用“实证”这一词),如果没有本人与当事人的亲口交谈,根本算不上“案例研究”的(至于什么叫“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不要多讲了吧,虽然有人还是总犯晕)。本人也从来不把这种研究称作什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研究。

(3)再说一句:当事人有自己的行为逻辑,分析者有自己的分析逻辑,验证两者的一致性,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要做的(如果你能从我前面的说法中提炼出我在讲“唯一性”,我可以承认我的错误)。

为什么是必要的,前面说过了,经济学者没有自然科学者的幸运,“以旁观者清,当局者未必清”为理念的经济学者,将致经济学与政策的悲剧。

(4)另外,“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侧重“解释”还是“预测”(或者,在其中,如何定义“解释”与“预测”),还没有人说明。

古代占星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言的日食,这算“理论解释”,还是“理论预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08:4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5 8:04:00的发言:

(4)另外,“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侧重“解释”还是“预测”(或者,在其中,如何定义“解释”与“预测”),还没有人说明。

古代占星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言的日食,这算“理论解释”,还是“理论预测”?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好像还不是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我不知道它侧重什么。

古代占星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言的日食,是根据占星学者的解释做预测,而解释中不免有多余的枝节,科学的任务,大概是除去那些多余的枝节或选择更适当的解释。

预测就是,A发生时,B将发生。A是条件,B是所预测的结果。

好几年前看过CCTV10的一个节目,说一个山民上山采药时,能根据祖传的法术避开山里的一种毒蛇。事实上这个方法也很灵。法术的大致方法是,①选择适当的天气,②在山路入口念咒,③结草(把象征蛇的草绑起来,表示绑住了蛇)。

后来蛇专家指出,这种毒蛇在特定的天气下不会出没,所以山民祖传的法术中,符合第一点就可以避开毒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11:49:00
以下是引用谁续风流啊在2008-6-14 22:08:00的发言:

以下是回复天下一人在2008-6-14 9:58:00(14楼)的发言

其一,楼主看到的酒吧,水收费而花生不免费,另外一些酒吧则相反,其不同的收费标准乃出于什么原因?冒昧地猜测一下sungmoo兄质疑的真实意图,可能他是想说,分析楼主提问的人急于用自己所知的理论解释别人提出的“事实”,这样未免缺乏实证精神。
(您指的就是我啦?你要是说大头包租超版,那后果会很严重的。还有,水收费花生不免费,这是超市,不是酒吧。)
  
1、我愿意向任何一个自己所尊重的人表达不同意见,如果你看我的发帖纪录,可以看到我曾向蓝田日暖(版主)、sungmoo(版主)、青雪叮当(贵宾)、聂辉华博士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我相信他们都会欢迎不同的意见。2、而且,我说“分析楼主提问的人”的时候没有想着你,大概你认为“天下”就你“一人”吧(开个玩笑)?我针对的是所有已经发言和即将发言的人。如果发帖时间比你早,我的分析大概也会和你相近。但是不同意你的第3点,窃以为带花生的难度要低于带水的难度,或者难度相当。3我说了,“冒昧地猜测一下sungmoo兄质疑的真实意图”。4、我写错字了,应该是“水收费而花生免费”。(对于1,我很欣赏您在没有进入管理层时的学术态度,我也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雅量的;对于2,“急于”这个词是我怀疑你针对我的关键,更何况我从sungmoo的分析里,没看出有你说的意思。至于“天下一人”的意思是“虽以一人制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个名字想强调的是版主和一般网友关系的问题,关于水和花生哪个更难带,我和你意思一样,您又没仔细看那句话;对于3,我认为,确实冒昧,呵呵;对于4,你有这个雅量,不错。)
    这一点我偏向sungmoo兄,但我要解释一下我的意思: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但是觉得在各位对蓝田兄的提问做出分析后,能否进一步对其他酒吧相反的消费标准做出解释?
(老夫当年夜夜笙歌之时,恐怕没心思去做这样的解释,现在有心思啦,可是没精力和钱了。顺带一提,我从来没见过送水买花生的“酒吧”。)1、我的表达应该没有问题?“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2、我去过的不知道叫不叫酒吧,也是喝酒的,花生收费,水免费。我想咱们不必只考虑你老人家去过的酒吧,一则也许有些不同经营方式的酒吧恰巧你没有见过,二则讨论这个问题不必纠缠于酒吧,我们主要想考察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营方式,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方式。(您还是看完我的话再说话好吧?您说:“能否进一步对其他酒吧相反的消费标准做出解释?”我回答:我从来没见过送水买花生的“酒吧”,既然我没见过相反的现象,我怎么能张嘴就乱解释呢?既然您见过,不妨您来解释下好啦?如果让我解释,我只能学sungmoo的说法:这不是酒吧,是花生吧吧。本人可能比你大个十来岁,还不是老人家。)
其二,理论说,一个人的行为会符合“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边际”的含义,是否说明理论有误?
(当然无误,您说的很对,作为经济中的每一个个体,他们的目标并非“证明”经济理论,他只需要为了个人的利益,理性的处理自己的行为就好了。不用去管自己要证明自己懂这个“定律”。但作为一个学经济的版主,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如果连这个都需要您来告诉他们,那真是无奈了。)这里只不过想打个比方。我不敢斗胆教谁些什么,但希望能从这里学些东西,还望今后不吝赐教。(我可不是想打比方的,我是想说明,您的这些阐述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和下面的讨论无法对上号啊?一句正确的话在不合适的地方说出来,也不会起到应当的作用的。当年,两人打架,其中一人自作聪明,边打边背诵主席语录,结果被路人群殴致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偏向蓝田兄。14楼sungmoo兄对网友“星期4”的说法“我想可能和酒吧对客户的进入限制有关吧,如果有人想进去不停的吃花生果腹,大概会被打出来的。”评论说:“另一种可能是,商家发现‘此招不灵’,于是放弃,改选他招。”我完全同意,市场会选择更优的个体,而不需要个体本身知道自己优在何处。
这段话您真的读懂了吗?你是指你没有看懂我这段话,还是说我没有看懂sungmoo版主的话?你可以先看一下14楼那个帖子,再看我这句“我完全同意,市场会选择更优的个体,而不需要个体本身知道自己优在何处。”,就能大概了解我的意思。(呵呵,这个反问很有意思啊。)

感谢您的指示,但是我不会做完很多实证才回来发帖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还有啊,我希望你是在为论坛工作,而不是......1、“我不要求每个人都要亲自到蓝田兄说的那家酒吧看一下”。2、抱歉没有如你所愿,我不是在为论坛工作,我只是想找些兴致相似的朋友聊天而已,“指示”也不敢当。(1、您说了“急于”说出自己的观点;2、我说为论坛工作的意思是下面的帖子说过的,可以说明,这几个马甲都是我的;3、指示是我表示对别人认真讨论问题的尊敬,不是因为别的,也不是冷语。)

不管如何,你是在试图讨论问题,这就很好,比胡搅蛮缠、倒打一耙的人好很多。(真心话哦。)

[em17][em17][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12:47:00
以下是引用谁续风流啊在2008-6-14 23:28:00的发言:
以下是回复文献综述在2008-6-14 19:20:00(70楼)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擎天柱”督查的帖子里的意思,是想调和一下您和另一位版主的争执,比如,他第一条说您的思路对,第二条说另一位版主思路对,两次错的,都是别人,普通网友。
  
警督是我的“职务”,没有规定我有调和版主争执的义务。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几个自认为相对重要的观点。“擎天柱”是自命的头衔,你可以叫我的网名谁续风流。
(先声明一点,这个帖子是给sungmoo看的,因为怕他误会我的意思,不针对任何第三人。我做这个声明是因为我对你——谁续风流兄督查大人,还是保持着相当的尊敬的,就像我对每个普通的睿智而理性的网友一样的尊敬。
他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调和你们的矛盾时,他似乎希望用曲解帖子和损害一般网友利益作为手段,来调和你们二位版主的矛盾。这就有问题了。(或许仅仅是猜测,但是根据他的回帖,我能够清晰的看出一些倾向。)你觉得我在曲解和损害一般网友的利益?我强调一下,我的观点和2、3楼的有很多共同之处,除了2楼的第3点。你看一下我前面的帖子吧。我大概不必为了显示自己账号的“称职”就要全盘肯定所有的观点?另外,3楼的wesker1999是超级版主,怎么解释?你大可看看各位版主的发帖纪录,就知道大家曾经有过多么激烈而精彩的辩论。在下虽不才,但也时常喜欢插嘴提一些不同的想法,包括针对版主的,你也可以查看一下。
(我就是因为看过了你的发言,在里面看到了闪光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才认真的和你讨论的,你以为我会和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叨叨这些吗?我的时间很珍贵的。还有,这个问题和大头超版无关,不要扯上她。)
问题就在于,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督查的思路并不是一个论坛管理者应该有的思路,他在维护的不是论坛的利益,而是“版主集团”的利益,如果有这个集团的话。更何况这是否真正维护了版主团队的利益,也很难讲,“溺子如杀子”这句话很简单吧。你这倒叫我“诚惶诚恐”了。
(天下正道,贵在我言我心、堂堂正正,维护团队和谐,是完全正确的,又何必惶恐?)
退一步讲,督查的目的并非有意这样做,他的发言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很好,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尽管有些人在这些讨论中没有完全理解理论本身的意思,但敢于出来说话还是一件好事情。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是说我没有理解理论,但是还是敢大胆出来说话吗?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欢迎纠正;或者是你说一般网友不理解理论,需要我的解释?那就不敢当了,我只是说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像你说出你的想法一样。(很好、很好、很好。)
但您的身份不是一般人,如果您连最基本的几个概念和逻辑问题都要我给你纠正的时候,说明您的发言还应该做一点整理。你说的是sungmoo版主还是我?
(我很尊敬sungmoo,不要曲解。不过这句话有点儿歧义,感谢你提出,我已经删除了我的帖子里面的那一句。)
注:红色加粗为网友文献综述的原话,蓝色字体为我(谁续风流)的回复。(红色加粗带括号的是我的回复)

不是在夸你,你确实不错,至少敢于发言而非躲在一边,理性思考而非道德绑架,平等讨论而非一言堂。

只有一点,阅读时要慢一点,思考时和写稿时要更有逻辑、更注意措辞,这是每个成功的人都要注意的细节,

而不仅仅是在虚拟空间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6:57: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16:49:00

谁续风流啊兄,好久不见,欢迎讨论交流具体经济现象与经济解释问题,共同提升对经济学的认识。

你短信中提及的问题,我的确存在,自当改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5 17:03:00
以下是引用谁续风流啊在2008-6-15 8:44:00的发言: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好像还不是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我不知道它侧重什么。

古代占星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言的日食,是根据占星学者的解释做预测,而解释中不免有多余的枝节,科学的任务,大概是除去那些多余的枝节或选择更适当的解释。

预测就是,A发生时,B将发生。A是条件,B是所预测的结果。

好几年前看过CCTV10的一个节目,说一个山民上山采药时,能根据祖传的法术避开山里的一种毒蛇。事实上这个方法也很灵。法术的大致方法是,①选择适当的天气,②在山路入口念咒,③结草(把象征蛇的草绑起来,表示绑住了蛇)。

后来蛇专家指出,这种毒蛇在特定的天气下不会出没,所以山民祖传的法术中,符合第一点就可以避开毒蛇了。

经验当然对指导我们的行为是有用的,生活中,我们许多行为,是靠经验的,比如炒股票。

经验的不足以是事实解释事实,没有在相同条件下一般化的推测能力,这个意义上,能举一反三的理论,更有优势。

推测的理解上,我们是一致,也就是充分条件推理:如A则B,有A条件的出现,则一定有B的结果,没有B的结果,说明没有A的条件,如果没有B,而又有A,则说明如A则B的推测,错了,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出现了反例,则如A则B这个推测至少要修改,有的要放弃。这里,A与B都要求可观察,或者说通过逻辑转换,做到可观察。

具体的例子,比如需求定律,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的变动是事实,需求量则是主观概念,无法直接验证。我们的任务,则是假定需求定律成立,那么在具体的价格变化(张五常三卷本经济解释中,把价格一般化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下,人们的行为动向会怎么变。举个例子,如果需求定律成立,那么,一般而言,我们在超市买东西,在忙时(人多要排队的情况),我们会比空时,多买点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6 17: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4 8:27:00的发言: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近邻铁路的耕地地价高,还是远离铁路的耕地地价高?

当事人的说法是:近邻的高,因为火车可以吓走鸟类。

某些分析者却有另一个说法:近邻的低,因为庄稼遭受了火车的破坏。

你信哪个呢?(当然,当事人说法的真实性,是不可验证的,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讲真话)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6-15 7:49:00的发言:

太有意思了吧。那么愿意看张五常的书,难道不知道史德拉与艾智仁讨论的火车轨道旁的耕地的问题?(原贴有误,现改正)

本人无更多雅致去逛酒巴,这是真实。本人也不愿意太道听途说,所以只能打出“据说”。仅供参考。

不过,本人倒亲自去过青岛啤酒公司的啤酒卖场(类似于室内大排档,如果说它是一个“大酒吧”,估计也没人太反对),那里的啤酒豆(典型的啤酒的互补品),可是要与啤酒一起付费的。

既然,你一切以“实例”为准,既然你讨厌泛泛而谈的“实例”(在你看来,那根本不算“可能出现”的情况,一切要以实际发生为准),为何从来没有听你讲过,你与当事人究竟说了什么呢?

 

 

原来是引用有误呀,我说我读到的经济解释,怎么和你的不一样呢。

 

张五常经济解释原文如下:“庇古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大地如茵的禾田,火车从中穿过,其火花损害了谷稻,也不用负责。这例子有个真实的笑话。一九六九年,史德拉与艾智仁旅游日本,坐火车穿过田地。他们问火车上的管理员:近于车轨的农地是否因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管理员的回应,是近车轨的地价较高,因为火车的声浪把吃稻的飞鸟吓跑了!”

这个例子中,不是因为管理员的回应(主观判断),而是管理员回应的事实,管理员回应的具体现象“近车轨的地价较高,因为火车的声浪把吃稻的飞鸟吓跑了!”,是后者这一事实,这一现象否定了经济学者史德拉与艾智仁的假定与观点:“近于车轨的农地是否因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我说得很清楚,理论的验证,要是当事人的行为为标准,而不是当事人的讲法(主观判断)为标准,你、我在这个基本问题上要是不同意,那么,我们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的,争论一定要有基础的,在基本基础上(比如以什么为理论验证标准,以是人的行为,还是以人的讲法(主观判断)为标准)要是不能统一,那么无法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6 19:23:00

这个可能有很几个原因:

1店主想打广告,给顾客一种好的信息,觉得这个店很大气。

2其实那些花生可能已经隐形地被老板赚了回去,顾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掏钱了,就像人么买东西,虽说国家的消费税是对店主而言,但是每个店主从来不会掏税收钱,都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是一个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16 20:00:00

这个问题前些天看过了,应该是《牛奶可乐经济学》~

书里给的解答似乎就是水和酒是代替品,而花生与酒是互补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