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4-11-20 16:58:00
哦,又让一刹春GG见笑了,那该怎么说“师姐”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0 17:23:00

呵呵,不知道,也许是senior之类。原来你辈分嘎小啊。你那位student-sister可是牛人哦。

俺们别在这里闲聊了,又不可能对nie版主有所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2 22:03:00

补充:

今天看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意识到我文章后面的部分太粗糙了。实际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因素,主要不是来自路德的基督教改革,而是来自加尔文的基督教改革。基本的逻辑是:新教——定命论——禁欲主义——行为合理化/劳动天职——分工与专业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3 10:24:00

我接着补充,这个帖子是别人写的,算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读书笔记吧。

『关天茶舍』基督新教怎样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作者:坏郭靖 提交日期:2004-11-14 21:09:00

牐      时至今日,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在他的〈基督教与宪政〉一文中完全肯定了新教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青年经济学家赵晓在一篇书评〈从市场伦理角度理解西方文明〉中有关新教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也有大量论述。   在基督新教中,加尔文教派最突出地体现了新教经济伦理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的,我们试从5个方面探讨加尔文教派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加尔文教派把俗世中的劳动看成是一种义务,一改过去传统天主教神学对世俗的鄙视。我们曾经谈到,天主教不只是反对世俗的经济活动,甚至认为劳动是粗俗的。传统天主教有一种双元的道德说:俗世之中的劳动是辛苦的、粗鄙的。最好是能朝向修道院中那种精神的、超越的、神圣的世界。而在加尔文派的诠释之中,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界线似乎被打散了。每一个俗人都被要求去服从宗教的戒律及其生活的规约。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改革是很大的力量,它把僧侣变成俗人,而把俗人变成僧侣。在宗教改革之后,原本僧侣所具有的很多特权都被剥夺了,也不再具有神圣的地位。但是它要求把每一个俗人变为僧侣,使得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直接受到宗教的控制。由此可知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庸俗的唯物论者,他对于整个西方历史的掌握,尤其在宗教和哲学方面的修养是相当深厚的。马克思所谓的“把僧侣变成俗人,把俗人变成僧侣”正好相应于韦伯所描述之加尔文教派,将宗教的信仰直接加在每一个俗人的身上。所以世俗和神圣的界线似乎就这样泯灭了,世俗的劳动都具有神圣的目的,每一个在俗世的工作都是上帝的“工具”,人们依照上帝的旨意努力地改造这个世界,然后以这个成就来荣耀上帝。为世俗工作所流的每一滴汗水都具有神圣义务的性质。以上所述,可以发现加尔文主义相对于传统天主教神学世俗的意义而言,有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发展方向。   第二点,加尔文主义强调以现世中的成就来荣耀上帝,使得赚取财富不再是一种罪恶,而在良心上反而有一种荣誉感。许多人认为这似乎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因素。不只因为大家认为通过合理的计算方式去获得财富是正当的,而且大家会看到在获得财富之后仍可以遵守着信仰的规约。在这一点上,对西方人来说,在良心上的荣耀感就可以使得他们在赚取金钱的过程中仍旧恪守着宗教上的规定。这不是一种世俗上的荣誉,而是在宗教上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是选民的表征。但是选民的条件并不是具有金钱财富就足够了,重要的还必须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还是在整个教派的监督之下,所以生活还是必须完全地符合作为一个教徒的标准。   第三,加尔文主义反对一切的奢侈逸乐,使得资金不断地在事业上投资。因为赚钱或是花费并不是目的,宗教上的得救才是唯一的目标。加尔文主义反对奢侈逸乐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名位知道加尔文曾经想在瑞士的日内瓦建立一个上帝主城。而这个俗世间的天国廉洁是借着戒令去禁止一切的娱乐与奢侈,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与祈祷,成为一个十足禁欲苦行的信徒。曾经有人认为如此的生活相当不合人性,这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瑞士人仍旧沾沾自喜地认为他们是加尔文的子孙,以拥有如此特殊的宗教上的荣耀而自豪。   第四点,加尔文主义摒除了一切神秘或冥想的宗教仪式,主张人类完全不能影响上帝的意志,由此驱除了一切非合理的巫术和迷信,也打破了现世中凭借任何侥幸来祈福的幻想。加尔文主义把任何的仪式当成是企图去操弄上帝意志的一种行为,所以它取消一切的仪式。它也驱除了任何合理的巫术和迷信,依韦伯所用的术语就是“解除魔咒”。韦伯认为所谓的理性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破除巫术的程度,另一个则是“系统化”的程度,也就是对自己的世界是否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之意。从韦伯的观点来看,宗教的理性化在加尔文教派之中,至少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高潮。因为它不但是一套相当完全整地解释世界的宗教教义系统,而且它把任何依靠巫术或是心存侥幸的祈福的方式予以破除。这使得西方在解除魔咒之上跨出了一大步。   第五点。加尔文主义的选民观念树立了开创产业的“天职”观念、割裂了人际关系中传统的联系。根据加尔文的预定论,信徒确信自己就是上帝预定要拣选的选民。但是,他们也经常地陷入疑虑当中:是否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到底谁是上帝的选民。于是,信徒为了获得这种得救的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便被当作最合适的认知途径。只有世俗活动才能驱散宗教里的疑虑,给人带来恩宠的确定性。信徒把牢牢实践自己的天职解释为获得选民地位的确定性。这就是说,一个新教徒一方面可以自信地宣称:“我是选民,”另一方面必须用实践的客观效果来“证实”他是选民,他是蒙恩典者。信仰必须是有效的信仰,必须通过在世间的工作和创业来证明自己的选民资格。   如此信徒的世俗生活受获得拯救、确保恩典这一超尘世目标支配,他在世上活着就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一方面,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拼命劳动,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另一方面,又有一个终生的目标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理性和秩序:服从上帝的诫命,从而战胜了自然的冲动和享乐。这种“入世禁欲主义”被人们认为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根源。   另外,由每个单独的个人根据基督所说的邻人爱的教义所组织起来的团体,因此有了为事不为人的性格。选民的观念破坏了人际关系之中血缘的成分或传统的联系。每一个单独的个人根据邻人爱的教义所组织起来的团体有了个别的 、对事不对人的特性,然后间接地促成了社会组织或是企业组织中的合理性格。这几点配合起来,西方现代社会的“理性”特征也就被特别塑造出来了。      该文参考书:   〈天职〉曼丽编著 http://ad4.sina.com.cn/book/7/35/2/135/index.html 中央编译出版社 dangdang.com 有   <韦伯学说> 顾忠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7 19:57:00

不错,顶起来,让更多人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00:16:00
问题很多,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11:34:00
我是强烈反对刘翔读博,他已经得到了他应当得到的经济利益,不应当再把一个博士学位给他,这是简直就是对博士学位的玷污,对于在博士的价值的贬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07:51:30
将这两件事扯到一起去想认证一下楼主的观点,我看太牵强。毫无说服力。楼主摘的几段文字都是教材上的。你到网上去搜搜看,关于李之谜的研究有多种解释。楼主在这里将这两件事扯到一起去,无非是再增加了一种解释而已。

    只是,楼主的这种解释和李本人一样,犯了个自相矛盾的错误:你说的“权威错置”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封建社会时代,中国也是这样的“权威错置”,为什么那时的“错置”就能导致领先,后来的“错置”就会导致错失发展良机和落后呢??

    你这样的推理有说服力吗?
    看得出来你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只是如果不增加思考,那理论就是玩文字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12:11:57
名人读博是中国的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9 00:22:03
文章不错,发人深省,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宗教意识形态如何与世俗世界的政务处理巧妙的分割开来,这需要怎样的智慧才能做到,要实现不合一,就要在一定意义上承认政务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 17:41:11
何苦还要读呢??名利双收,真贪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 17:44:47
有人甘做道德犬,专咬平民小百姓。州官放火它不管,咬着百姓不松口。世上除了经济人,还有无私道德犬?纵使披上道德衣,咬人还是为骨头。畜生永远是畜生,难逃走狗烹宿命!
以上情节纯属虚构,请不要对号入座。
跟贴是为了顶帖,顶贴是支持楼主,也是为赚经验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 21:01:24
经典,聂的见识就是好,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4 07:42:17
好文有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2 00:11:39
这篇文章写的有文采,但是有两点值得商榷:1、没有深入阐述“权威错配”:第一,这种错配主要是以仕为导向,商人列席人大常委会,是官僚想拉拢更多的社会资源,官员读博是学位向官僚俯首,刘翔读博,是行政权力在摆弄教育资源。这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的无效乃至有害配置。2、刘翔读博就是李约瑟之谜的答案,这一说法不严谨。在此,同意张三李四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也有些漏洞:欧洲的生存环境比中国更需要科技,那么在15世纪之前,同样的生存环境为什么就没有吹生欧洲先进的科技呢??到今天中国与欧美哪一个生存环境更需要科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2 18:11:50
对比一下,更加佩服邓亚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3:10:00
中国人就喜欢恶搞,刘翔读博简直是胡搞,难怪为啥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中国的教育制度太“**”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3:10:26
中国的教育制度太“**”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3:10:59
中国的教育制度太“bian tai”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4 14:49:13
cezjugengdeke 发表于 2009-7-22 00:11
这篇文章写的有文采,但是有两点值得商榷:1、没有深入阐述“权威错配”:第一,这种错配主要是以仕为导向,商人列席人大常委会,是官僚想拉拢更多的社会资源,官员读博是学位向官僚俯首,刘翔读博,是行政权力在摆弄教育资源。这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的无效乃至有害配置。2、刘翔读博就是李约瑟之谜的答案,这一说法不严谨。在此,同意张三李四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也有些漏洞:欧洲的生存环境比中国更需要科技,那么在15世纪之前,同样的生存环境为什么就没有吹生欧洲先进的科技呢??到今天中国与欧美哪一个生存环境更需要科技??
谢谢支持。

作为医生的我,个人认为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和一个个割裂的小市场,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黑死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5 18:27:18
发发牢骚可以,但论证就马马虎虎了,比如那个稀缺资源,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刘翔就是稀缺资源呀?中国大学生有几个刘翔?华师更少了吧 娱乐而已 再说公平 绝对公平是没有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12:54:43
我觉得分析的相当有道理,本人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6 13:10:30
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对名人读博分析的很到位,和李约瑟之迷一起讨论牵强了些,因为这解释不了现在这种制度依然在中国存在,而中国的科技水平仍在不断进步.这种现在.个人认为林毅夫的解释是比较准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6 21:53:49
人家要读怎么了,人是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 16:07:12
值得大家从不同角度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8 07:01:00
姚洋有一篇李约瑟之谜的在经济研究的文章,前年看过,还是蛮有功力的。虽然对 姚洋的其他分析 比如 戴三块表的 非利益政府等观点 基本认为是牵强附会,但是李约瑟那篇文章还是写的蛮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8 07:37:28
读体育方面的博士未尝不可!!没有必要来讨论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8 13:07:09
我只知道一个能拿到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如果全力去做一件事未必会比别人差。
为什么刘翔读博就一定无效率的说法我并不赞同,活到老学到老,刘翔证明了他的能力,于公于私也不妨给他个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5 03:23:29
有意思 我想起了邓亚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5 18:40:30
不知道聂博士如今把这个问题重新思考之后是什么观点了?通过时间的跨度,身份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迁之后?实际上所有的发言,大家都有一个隐喻的东西在里面,讨论就不充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