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adven_adven在2008-6-20 7:54:00的发言:资金的时间价值到底是什么?他要不要和投机所得区分?如果按照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美银能够在从引进战略投资者到国内市场IPO这短短的时间中取得几倍的收益吗?因此,美银所得,与其说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如说是投机成功而已。这就要讨论范一飞给美银找的第二个理由(中国精英很会为美国爹找理由,但美国精英似乎很不原意为其中国精英儿子找理由,而是经常打他们耳光,当然私下里好处是少不了的),就是投资/投机的风险补偿。从目前美银在中国市场的行为来看,它的算盘是,如果中国政府开放金融市场,就作为长期投资的基础,如果不开放,就投机。问题是,美银为什么能够轻松投机成功呢?因为它对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弱点、中国官僚买办的弱点掌握得非常透彻。至于范一飞的第三点,劝你还是别提了吧,说起来都是世界级笑话。“美银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品牌等无形资产投入所创造的价值”?世界人都知道,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品牌美银是有的,只是建行没有享受到。现在的建行其管理水平、战略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有质的提高吗?你要说有,你的洋爹都不同意。现在的建行,依然是那个靠着垄断混日子,不停地向社会抽血的建行。
范一飞为美银还找了第四个理由,“此外,美银承诺在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回避,并全力协助建行实施海外战略”。众所周知,工行建行至今也没有能够在美国开设分行,更别提什么参股美国金融机构了。本来,中国精英急需其美国爹在这方面让步,这样好堵国人的嘴,但是其美国并不买账,就是不批。于是,中国精英就只好露出流氓嘴脸,说都怪中国人自己无知、下贱。顺便向你请教一下,为什么中投入股黑石,只入股9.9%,而且还没有投票权?为什么中国公司收购甚至参股美国重要的公司要经过美国国会经济安全委员会的审查?美银入股建行,经过人大的审查了吗?
的确,中国股民用6块多买股票好像是自愿的,但这种自愿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种大忽悠把他们忽悠进来的。如果受骗都怨自己蠢,那么何必在法律上规定诈骗罪?为什么在股市低位,具有一点投资价值的时候,精英们不提“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而到了高位需要出货的时候,就大报小报地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了呢?这些忽悠的媒体,是谁掌握着呢?肯定不是你看不起的“愚蠢、贪婪”的大众。另外,需要纠正你一个说法,股民亏损了,从来就没有怪过战略投资者。股民知道战略投资者赚钱是因为他们精。股民怪的是那些代表国家去与战略投资者谈判的精英,这些精英喜欢嘲笑大众的愚蠢和贪婪,结果自己在贪婪的引诱下,利用对代表大众的代表权有意干了蠢事,却不原意承认。于是就更加疯狂地攻击股民蠢,似乎这样就可以掩盖自己的愚蠢、贪婪和黑心。
是的,美银现在一股都没有卖,但是,如果中国不对美开放金融市场的话,你看美银卖不卖?我们不妨在这里先立此存照。
你说,““无论是政府赚的还是美银赚的,都是政府与外资合谋”,看到这种话,我除了疾走,不敢反顾外,还敢说啥?”。似乎你受了我的恐吓,或者我在造谣。那么,我还要问你一句话:“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没有公平交易的原则?有没有基本的国民待遇? ”你敢摸着自己的良心回答吗?
最后,你问了我一句话“你这是什么GP逻辑?”。你能否解释一下,GP是什么意思?你及其他几位版主因为多读了几本美国金融学著作,就喜欢高傲地指责其他参与者“不懂最基本的金融学常识”。难道“金融与政治密切相关”不是最基本的金融学常识?哦,我知道了,也许你读的那几本美国金融学著作没有讲到这个。看来,你不过是一只“美国鹦鹉”啊。建议你留学美国,把金融学融会贯通了再回国发飚吧。当然,希望你回来的时候,还有一颗起码的中国人的良心。在此之前,你还是洗洗你的臭嘴吧。
来劲了嘿,看来不花点时间给你灌输点逻辑思维,你是看不懂我在说什么的。
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时间价值,和投机毫无关系,根本没有“要不要和投机所得区分”这么个概念,你懂么?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按照美国的资金价格计算,你太有才了。取得数倍的账面收益,如范一飞所说,是几个因素综合的结果(这里面不仅包括范一飞所指四个因素),谈及数倍账面收益时,你是健忘还是选择性失明,闭口不提其它因素只提时间价值呢,哪个国家的资金能够贵到让本金在数年内翻几番?
“中国精英很会为美国爹找理由,但美国精英似乎很不原意为其中国精英儿子找理由,而是经常打他们耳光,当然私下里好处是少不了的”-- --这样的话见了太多,左左和愤青们的专利,不值得评述。
“从目前美银在中国市场的行为来看,它的算盘是,如果中国政府开放金融市场,就作为长期投资的基础,如果不开放,就投机。”为什么说左左和愤青们不讲逻辑,这就是例子了:如果不开放,或者开放政策倒退,美银的投资就烂在中国了,还投机?投机个P啊。你自己都在假设“如果不开放”,这就是风险,你明白不?
至于你所说的“世界级笑话”,来看看去年八月建行发言人席德炎的发言:
中国建设银行发言人席德炎昨日透露,建行与美国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两年来,双方已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资金服务、信息技术等26个领域开展合作,今后合作领域将扩大到债券资本市场、资金业务、信用卡以及成立合资租赁公司等。
在城商行招揽海外战略投资者如火如荼之时,第一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已开始交上答卷。
26个项目构筑全面转型
席德炎透露,截至目前,建行与美国银行双方共启动26个协助型项目,其中,2006年上半年设立的零售网点转型、个贷中心建设、呼叫中心改进、直联汇款、ATM免服务费取现等6个零售业务领域的项目均已完成;2006年下半年设立的6个信息技术项目和2个风险项目将于2007年下半年完成。
2007年双方新设立12个协助项目,加上上年度下半年设立的8个跨年度项目,今年实施20个协助型项目,涉及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零售业务、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领域,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之中。
席德炎介绍,2006年双方围绕建行战略转型及关键领域管理改进需求,在关键业务领域开展的协助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ATM免费取现项目自去年4月初推出至今年4月,两行ATM免费取现业务量折合人民币11189万元,其中99%是美国银行卡在建行的取现。此举使建行获得了较高的中间业务收益。两行间直联汇款产品于2006年10月下旬试点推出,在项目实施后的两个月内,建行月均汇出金额增长10倍。
搭建港澳发展平台
除了网点转型等战略合作外,美国银行还促使建行快速搭建了建行港澳发展平台。去年底,双方协议收购美国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新的“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使建行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由原来的第 16位升至第9位。
在海外信贷业务合作方面,双方制定了“6+1”方案,将美国银行作为建行6个海外分行之外的“+1”,在建行提供担保的情况下,由美国银行为建行客户提供贸易融资和信贷服务,2006年11月美国银行已与建行一家客户签署贷款协议。在全球资金业务方面,双方合作募集了两期QDII。
“我们在执行每一个项目时,并没有照搬美国银行的经验”,建行行长张建国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强调,建行与美国银行的每一步合作,旨在从实际出发,围绕自身业务发展战略,改进业务流程和提高竞争能力。他认为,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带来的是“双赢”。
老兄,在你抛出一个命题前或者后,你得举出事实或者数据,“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品牌美银是有的,只是建行没有享受到”,你咋知道咧?建行的“管理水平、战略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没有提高,何以见得?你中不能指望一个婴儿今天生下来明天就能走路吧?
“你要说有,你的洋爹都不同意。”-- --你爸妈没教你怎么说话吗?
“工行建行至今也没有能够在美国开设分行”,招行刚在去年获得了在美开设分行的资格,工行建行的申请为什么在美国被拒?那是因为其控股股东汇金是只主权财富基金,美国法律对此不允许。设想一下如果哪天一家美国政府控股的公司到中国开展业务,左左们还不跳上了天?再说了,美国人拒绝中国人到美国开分行,不代表中国就要对美国的银行关门啊,和美国银行入股价格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为什么中投入股黑石,只入股9.9%,而且还没有投票权?”你没见过没有投票权的股份么?在国外这是司空见惯的安排,国内目前没有,难怪左左们蜀犬吠日的大呼小叫了。
“为什么中国公司收购甚至参股美国重要的公司要经过美国国会经济安全委员会的审查?美银入股建行,经过人大的审查了吗?”-- --我给你普及下:在中国,审批国内外投资项目的分别是发改委和商务部,特别重大的投资项目需要国务院通过。中国的审批是世界有名的繁琐,试问目前中国的哪个外商投资项目没有经过政府审批?或者说,没有审批,别说老外到中国投资,就是中国人自己在国内投资也是限制重重。
“这种大忽悠把他们忽悠进来的。如果受骗都怨自己蠢,那么何必在法律上规定诈骗罪?为什么在股市低位,具有一点投资价值的时候,精英们不提“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而到了高位需要出货的时候,就大报小报地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了呢?”-- --看清楚我前面的回帖好不?分清楚什么叫诈骗什么叫宣传!再说了,在一个充满噪音的市场里,亏钱的理所当然是哪些没有主见,打听小道消息,或者说就是你所说的“容易被忽悠”的散户,这和外资是否入股,完全没有关系,即便不让外资进来,亏钱的也是散户。
“如果中国不对美开放金融市场的话,你看美银卖不卖?”真不知道你喋喋不休的在说什么,现在有没有开放?难道在你眼里,只有只有完全的封闭和完全的没有管制两种状态?真怀疑你是学计算机的,眼里只有0和1两种非此即彼的状态。
中国政府有没有和外资“合谋”,是要讲事实和证据的,摸着良心并不能让自己的说辞更加有说服力,你明白么?我不讲任何良心和立场,我只认事实和逻辑。
最后,迄今为止,我没有在人大论坛指责任何人“不懂基本金融学常识”,不嫌麻烦的话你可以搜索我回过的帖子,我不敢质疑你的专业能力(我甚至不知道你什么专业),但我至少肯定你不重视逻辑。
我的话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