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出发点是不对的,不能什么都说是阴谋论
中国汽车的市场还远未到进入国际市场的成熟程度,就算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中国汽车也进入不了国际市场
另外,17楼的对一汽颇多微词,也有欠公允
耐住寂寞二十年是竺延风曾经说过的话,这个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呢?
20世纪初,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经济频道对话栏目中说的
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谓是仁者见仁,不管当事者本人后来如何去圆这句话,但是至少带给媒体或者公众的印象是不积极的,虽然一汽后来在自主上的付出,比上汽或者东风都要多,但是这段话的影响是消积的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说这句话,一个在另外一个场合,说过更为直接的一段话的一位政府要人,他的政治生命因此打上了休止符
大约是2004年,龙永图在一次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对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的合资方式的支持,对自主发展方式表示出一种怀疑态度,其后不久本人就失势了
我们回到20世纪初期,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中国汽车业刚刚开始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汽车产量开始大幅提升,轿车进入到了家庭,这是一个汽车业的景气时代,人们完全不会想到,仅仅就是五年以前,中国的汽车产业还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是谁能在国外汽车的强大压力下生存下来的问题。
难道中国汽车业仅仅就是靠这几年的时间,就化解了这么大的压力?当然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化解压力的不是我们自己。
中国的入关谈判旷日持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为我们的汽车工业争取优惠条件,争取保护,争取拖延时间,但是最后,我们发现,这一切都是盲然的,拖延没有任何意义,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于我们的预料,狼是来了,但它不是来吃羊的
国外的汽车企业,没有采取长驱直入的方式,没有采取整车入关的方式进入中国,而是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采用了合资的生产方式
因此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汽车业不仅没有死亡,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汽车业的老一辈人物,有了一些反思,那就是我们现在满大街都是国外的品牌,我们中国的自己民族产业到底还要不要发展?而反对者则提出,我们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只有它是在中国生产,就是中国的汽车工业
说到底就是二种意见,一种是要谋求中国汽车的独立发展,一种是认为可以依托在跨国汽车巨头的合作方面。我记得二种意见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李纲,一个是陈祖涛,好象还有何光远,对中国汽车发展历史有点兴趣的人,应该知道这几个人
二种意见,针锋相对,最后报告上给了中央,常委们都看了,但是没个准意见,这可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好好讨论一下。中央没个意见,汽车业人士就乱放炮,总得说来,国内三大汽车厂都倾向于合资模式,上汽和东风走的更远,上汽早把它的上海牌的车子扔了,东风也很干脆,这一回把它自己的研发中心解散了,它的部分骨干,后来去了奇瑞,这是奇瑞早期的技术班底。
所以在那个时候,能说出耐住寂寞二十年,其实这已经是一种乐观看法了,当时的中国的汽车业早已是三十万人齐卸甲,基本上只是在卡车上还保持自主权
那么为什么后来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为什么大家咬着牙也要干自主呢?这一方面是中国近年民族热情高涨,一方面是奇瑞的出现
我到现在也是怀着一种对奇瑞的复杂心情,奇瑞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有能力干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说明了我们自主的能力,但是它的成功,也是一种无耐,是一种在无可选条件之下的选择,这不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因为它不赚钱
一汽现在就重新进行了定位,在自主上要投入大力气,说白了就是要加大投入,但是投入的钱哪里来呢?合资企业的赢利。因为自主是挣不来钱的,如果有一家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告诉你它是挣钱的,一个它是在骗你,二是它可能生产的是别人淘汰的破车
但是这种模式是很困难的,合作对象是绝对不欢迎这样的合作伙伴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抽逃资金。因为企业要发展,后劲就要足,投入就要多。后期发展好,双方就得多投入,但是股比是固定的,中方没钱,外方就算想投都投不了,所以你挣钱了,就把钱拿走,它一定不高兴
所以一汽干自主,损失很大,现在一汽海南马自达正在谋求摆脱一汽独立,我怀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南汽车要在河南扩长,一汽没那么多钱投入,海南汽车就算有钱也没办法。
这个问题,不是一汽有,大家都有。但是象上汽这样的企业,就没有这样严重。2007年上汽的销售利润率比一汽差不多高出40%,原因就是一汽在自主上的投入太多,而不是品牌经营不善,双方的乘用车市场是差不多的。2008年,广州丰田要扩大产能,就要投入30个亿,这个钱要是都象银行借,就算能借到,也不合适,所以股东的投入很重要,你要是还有个自主的副业,哪里有那么多钱呢?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在汽车这样的资本密集型企业,搞自主是要花很多的钱,你要用很多的钱保证高投入,每年的折旧要非常大,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玩不起的,并不是说你是不会玩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储备要达到十年,也就是说你的产品是你十年前开发出来的技术,你要是这种玩法陪下去,早被他拖黄了
国家的科技发展,是一种战略模式;而汽车的生产是一种商业模式,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