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6-24 10:27:00
补充一下,马克思的东西就是这样说的,你可以说他不对,然后提出你自己的一套理论来阐明马克思的怎么不对,但是你说大家都错误理解了马克思主义,说除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也是价值源泉显然是不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0:47:00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0:53:00

挑战太简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1:46:00
一滴水就呛死了芦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1:51:00

顶,支持不同的声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2:06:00

楼主被风刮跑了吧

楼主能解释下:喂奶警察的行为是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如果是简单劳动,她为什么能当上政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2:10:00
                                      “警察妈妈”是怎么被提拔的?

王铭三

从网上公示到正式任命,“喂奶女警察当副政委”就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其实这是一次非常符合规则和规律的正常提拔,之所以这么多网友提出质疑,是因为对人事管理不了解。

本人混迹职场45年,见了不少的提拔,对现行的人事制度有个基本的了解,愿将我的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简单的劳动,标准单一,成绩明显,容易区分,挑100斤就比挑80斤能干,所以很少有异议;而复杂的劳动就不容易区分,尤其是每一个岗位都在干着不同的工作,成绩没有可比性,就很难区分谁比谁强,所以在干部中评选先进工作者往往轮流坐庄吃“大锅饭”,这也是改革20多年来“大锅饭”一直打不破的原因。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每提拔一个干部,特别是破格提拔,都会引起一片质疑,大家都在问“凭什么?”不相干的人再多的质疑都不打紧,关键还是要平复内部人,特别是本部门人的质疑,因为提拔的理由不充分,不能服人,即使是强行提拔,也会因大家不服而难开展工作。

最难服众的理由莫过于他(或是她)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对于企业而言,与众不同的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对于现代化管理而言,创造与众不同的优势就是“差异化管理”。

共同的优势相当于没有优势,如果大家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成了这个群体的共同优点,而不是哪个人的优点。因此,相对群体而言,有时资格老、学历高就有了被提拔的可能,论资排辈、唯文凭论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存在了。

正是由于蒋晓娟“灾区喂奶”具有无可攀比的唯一性,被各种媒体广为传颂,再加上网友的普遍赞誉,这个“警察妈妈”被公安部和中组部授予了“二级英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在江油市公安局范围内,能够获得这个级别光荣称号的有几个?如果仅此一人,那么这就是她不可比拟的与众不同优势,当然也就有了被提拔的可能。

公安部和中组部不可能抛开江油市公安局,直接授予蒋晓娟任何称号,必须由江油市公安局进行最基层的申报,假如蒋晓娟平时的工作并不令领导满意,群众关系一团糟,江油市公安局也不会为她申报,更不会对她破格提拔,因为哪个领导也不会为提拔一个人得罪一大群。由此可见,蒋晓娟平时的工作和群众关系,已经有了可提拔的基础,“喂奶”只是她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公安部和中组部授予的称号才是提拔的真正理由,因为公安部和中组部的称号是记入档案的,是人事管理的可靠依据。

蒋晓娟被破格提拔,从“喂奶”开始,经历了媒体宣传、网友赞誉、公安局申报、公安部和中组部授予称号、江油市公安局任命整个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简化成“喂奶——提拔”,当然就匪夷所思了。

“差异化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中国特色,哪里的提拔都需要被提拔的人有与众不同的突出点,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挖空心思出奇招,为什么千方百计要出名,就是要为自己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优势,不然就只能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了,没办法。

我劝年轻的网友,在职场多创造些与众不同的亮点,即使没有得到提拔,也会受到老板的青睐。赌气、怄气、说风凉话都于事无补,因为这是世界通用的规律,谁也不可能改变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2:38:00
我认为马克思还是很牛的,虽然我没有发言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3:12:00
"The road to serfd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3:42:00

马克思并没有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马克思批判的是按照生产要素分配的三位一体的观点。

我所引用的文字,充分说明了我要阐述的观点,“机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手段”当然表明机器创造剩余价值。因为,机器不过是劳动者手臂的延长,因为劳动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统一,没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不能生产出劳动产品的。马克思说地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也就是说,土地也是创造价值的因素。更说明了这个观点。至于你说的“鲜花是泡MM的手段”与这个问题的性质不同,不能类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3:43:00

看到现在,感觉这个解答最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3:50:00
支持楼主,虽然我不懂,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中国就缺你这样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4:27:00
LZ,刚入道吧,好好学习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5:02:00
楼上万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5:19:00
提出质疑是好事,只要你研之有理,我觉得那些对争论问题不懂,而只是对提出质疑者冷嘲热讽的做法,这样的人最可耻,想做学术讨论的人不要与这些人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6:13:00
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什么错误,是你没有读懂《资本论》。好好学习《资本论》吧!她不仅是经济学,而且是哲学。读不懂《资本论》就不懂得真正的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7:20:00
44楼的说的好! 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7:39:00
读不读懂资本论没有关系,人大教授是不会用它来指导实践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8:14:00

44楼讲得很实在,偶没看全资本论,争论是好事,别太自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18:33:00
楼主确实想当然 了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20:06:00

不喜欢这个态度。

堂吉诃德的风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21:02:00

很有启发的说。。。

坚持劳动价值论就像坚持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一样,
劳动价值论本身并不可笑,可笑的是"坚持"。

的确

价值创造的问题,讨论的几方一开始各自的逻辑假设和概念范畴就不一致,恐怕这样很难论出结果的吧,最好还是先平静下来明确各方的出发点,了解同在哪里,异又在哪里,会更好些呢

至于马克思的理论,个人觉得如果严格贯彻他本人的理论,尤其是其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话,改革开放发展非公有制是非常自然的,其实当今对改革深化起阻碍作用的理论,似乎更多的是来自斯大林主义之类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的残余。。。

个人观点,不成熟,欢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22:15:00

meiyisidezhenglu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22:36:00

没有绝对的经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4 23:47:00
楼主不厚道哈,开始那么狂妄,现在遇到高人了,怎么也要打个GG表示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07:37:00

补充、完善《资本论》

《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恩格斯告诉我们,《资本论》第二卷“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资本论》第二卷3页);“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资本论》第三卷4页)。人们看到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手稿编辑而成的。因为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时不想对马克思的手稿进行大的修改,“在编辑出版时,我最关心的是要编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版本,即尽可能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表述马克思得出的各种新成果。”(《资本论》第三卷1005页)“只是在绝对不可避免的地方,并且在读者一点也不会怀疑是谁在向他说话的地方,我才加进自己的话。”(《资本论》第三卷第1005页)所以,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没有解决马克思手稿中存在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问题。其次,《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样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论》第二卷“多半带有片断性质”,“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不但使《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也使整个《资本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最后,《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确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

看到我说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人们可能以为我是要否定《资本论》。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与他们的想法相反,我指出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正确理解《资本论》、科学发展《资本论》、广泛应用《资本论》。

一是为了坚决捍卫《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科学的阐述,唯物史观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证明。“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1卷第10页)可是,自《资本论》出版以来,反对《资本论》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反对《资本论》的声音甚嚣尘上。有明目张胆否定《资本论》的“错误论”,也有打着肯定的旗号否定《资本论》的“过时论”。他们反对《资本论》的共同方法是:从解读《资本论》开始,抓住《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那些没有认真读过《资本论》的人以为,《资本论》真的错了。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毅力,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战斗力,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当然要捍卫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资本论》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补充、完善起来。

二是为了正确理解《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但它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作为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揭露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秘密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可是,过去人们对《资本论》阐述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了解得并不多,理解得也不正确。主要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得出的经济理论研究具体问题,不知道《资本论》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把马克思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当作终极真理,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要正确理解《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知道《资本论》采用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把马克思没有完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必须把没有完成的《资本论》补充、完善起来。

三是为了科学发展《资本论》。凡是读懂《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只是为了让当时文化水平不高的无产阶级能够看懂这部著作,马克思才“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理论。(《资本论》第一卷7页)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了解马克思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阐述经济理论良苦用心,错误地认为,《资本论》没有用数理逻辑知识阐述的经济理论是肤浅的经济理论、不科学的经济理论。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必须把《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中包含的深奥的数理逻辑知识阐述清楚,必须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更重要的是,《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必须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好办法是用现代数理逻辑知识将《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补充、完善起来。

四是为了广泛应用《资本论》。《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商品经济的根本理论,只要商品经济还存在,《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理论当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可是,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他们一致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劳动者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劳动者使用的机器设备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这种认识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例如,错误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释现在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给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劳动者分配较多劳动产品等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也找不到深化经济改革的正确方法。因此,要取得改革开放的彻底胜利,就必须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本义,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早就认识到了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可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变成了左、右两派的“角斗场”。“左派”死抱着过去的错误认识不放,发表的观点苍白无力;右派则抓住“左派”的错误,猛烈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不得不偃旗息鼓。

可是,“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场大讨论是不能偃旗息鼓的。因为这等于宣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正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正确,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不正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不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会正确吗?更重要的是,不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搞清楚,就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碰得头破血流。因此,在“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大讨论偃旗息鼓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写成了《劳动价值论反正》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出版可以把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依旧。这里自然有我人微言轻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来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不知道《资本论》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不知道《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写一本补充、完善《资本论》的书。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补充、完善《资本论》的同时,还应用《资本论》阐述的经济理论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如有错误和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1:56:00
以下是引用amakesi在2008-6-25 7:37:00的发言:

因此,在“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大讨论偃旗息鼓的情况下,我独自一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写成了《劳动价值论反正》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原本以为,这本书的出版可以把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认识纠正过来。但是,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依旧。这里自然有我人微言轻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来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不知道《资本论》没有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进行到底;不知道《资本论》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写一本补充、完善《资本论》的书。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不能做什么评论。如果作者有半小时的时间,那么可以在版上写下这本书解决了马克思的哪几个逻辑推演的矛盾(500字以内,写多了说明没有清晰提炼出逻辑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3:32:00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资本论》的这个研究方法,他们把马克思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当成了绝对真理,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新的结论。所以,错误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5:04:00
以下是引用amakesi在2008-6-25 13:32:00的发言: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资本论》的这个研究方法,他们把马克思在科学抽象阶段得出的结论当成了绝对真理,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具体问题,得出了新的结论。所以,错误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我把你的逻辑概括一下,不知道是否正确(不到200字):
假设1:资本家个体同质性;   假设2:资本家个体异质性
结论1:“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结论2:“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
你的推理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1-->结论1,假设2-->结论2
你认为别人的问题在于:在假设2的情况下运用结论1,发现错误,从而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以上170多字的概括不知道符合原意否!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我的评论是:人大复旦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十多年前就已经写清楚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你可以参考一下。国内的政经专家们对结论1和结论2的相容性好像并没有什么怀疑和分歧,不知道你为什么认为它们一直不相容。对马克思资本论上的那些话的诠释,是难不倒国内政经专家的。看来你对国内的文献尚不够熟悉,不知道你对西马是否熟悉?

我只问一个问题:“劳动创造价值,为什么决定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要告诉我资本论上这样说的,我是在问:为什么???西马对此有很多文献。这才是研究。你上面的推理还停留在诠释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5 18:34: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5 15:55:00

Amakesi 先生:本坛60楼的zerana先生,读了你写在59楼的长篇大论,夸耀你自己的某部著作,如何如何高明,它完善了、补充了《资本论》。由于他没有看过你的文章,所以希望你能在版上用500字内的简介,来讲明你是怎样解决了马克思的具体逻辑矛盾的。他还声明如果你作不到,那么只能表明你不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能力。我完全同意他的建议。刚才看了你写在楼上的答复。大失所望。你唯一的有实质性的答复就是你不断重复你在本主题其他各楼上已经多次重复过的“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两句话,这种答复正是证明了zeran先生预言——你不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能力。

    我看到你在人大论坛上开了五六个讲坛,我原认为一定有真才实学,高度造诣,起码也有一得之明吧,我不惜化时间,翻阅了你主持的几个论坛发言,,才弄清了原来你在其他讲坛,也就是这么一些空洞的宏大的抽象问题。我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今后对你主持的论坛,我只好敬而远之了。

    还有,你在答复中,引了《资本论》一句话“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你注明是引自《资本论》第一卷354页。但是我没有在这一页找到。你以后再引马克思著作的语录时,务请注明版本号和印刷年月,以免浪费别人的查阅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