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07 5
2008-06-28
<p>《资本论》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或者“物化”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资本论没有介绍何谓物化?物化的方式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可否观察?可否计量?从而导致了唯心主义倾向。因为,既然是物化,就意味着物质化,物质化的东西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计量的、比较的,比如信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愿意为信息支付价格,信息对生产、销售、生活有明显的、可测算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劳动的“物化”有唯心主义倾向。</p><p>比如,同样一双皮鞋,用两种方式获得:人工加工和机器加工。前者“物化”了工人的劳动,后者却没有“物化”工人的劳动。如何观察?如何计量?如何区别?</p><p>或者你会说,机器加工的皮鞋“间接物化”了工人劳动,即生产机器的劳动。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人工培育的木耳和野生的木耳,各挑1斤,形状、质量皆类似。前者“物化”了人工劳动,后者什么劳动也没有“物化”,拿到菜市场去销售,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你如何观察、计量、区别哪个物化了劳动,哪个没有物化劳动?消费者为什么不去费力气区别?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包括生产者本人。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人去辨别这种“物化”。</p><p>相反,从市场销售的实际观察来看,如果你告诉消费者,哪是野生的,哪是人工培养的,消费者会出高价钱抢购野生的,反而会冷落人工培养的。可见,即使生产者知道哪个有物化,哪个没有物化,消费者也不买账。</p><p>一个脱离实际的概念,显然具有唯心主义倾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8 9:52: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28 13:24:00

物化还要介绍吗?你去劳动,你的劳动就物化在产品中。这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28 22:30:00
以下是引用来者可追在2008-6-28 9:48:00的发言:

《资本论》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或者“物化”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资本论没有介绍何谓物化?物化的方式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可否观察?可否计量?从而导致了唯心主义倾向。因为,既然是物化,就意味着物质化,物质化的东西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计量的、比较的,比如信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愿意为信息支付价格,信息对生产、销售、生活有明显的、可测算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劳动的“物化”有唯心主义倾向。

比如,同样一双皮鞋,用两种方式获得:人工加工和机器加工。前者“物化”了工人的劳动,后者却没有“物化”工人的劳动。如何观察?如何计量?如何区别?

或者你会说,机器加工的皮鞋“间接物化”了工人劳动,即生产机器的劳动。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人工培育的木耳和野生的木耳,各挑1斤,形状、质量皆类似。前者“物化”了人工劳动,后者什么劳动也没有“物化”,拿到菜市场去销售,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你如何观察、计量、区别哪个物化了劳动,哪个没有物化劳动?消费者为什么不去费力气区别?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包括生产者本人。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人去辨别这种“物化”。

相反,从市场销售的实际观察来看,如果你告诉消费者,哪是野生的,哪是人工培养的,消费者会出高价钱抢购野生的,反而会冷落人工培养的。可见,即使生产者知道哪个有物化,哪个没有物化,消费者也不买账。

一个脱离实际的概念,显然具有唯心主义倾向。


物化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从李嘉图那儿继承来的。

李嘉图试图用“物化劳动”,来衡量固定资本的价值,进而研究该固定资本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由于李嘉图的错误抽象,造成他的理论存在两个巨大矛盾:1,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不一致;2,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不一致。

造成的原因是这样的:

                               李嘉图是如此计算的,假如产品(A),由固定资本(B)和劳动力生产,而固定资本(B)仅由活劳动生产,则产品(A)的价值等于耗费在(B)上的劳动的转移(假定一年折完)加上活劳动的投入或耗费。但是,这样计算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个大前提下,固定资本(B)不仅与活劳动成比例,而且至少与一般利润(利润率)有关系。略去了一般利润(利润率),就等于否定了资本所有权的存在,即改变了研究的大前提,这是李嘉图及古典学派常见的错误,马克思亦不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10:11:00
以下是引用amakesi在2008-6-28 13:24:00的发言:

物化还要介绍吗?你去劳动,你的劳动就物化在产品中。这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呵呵,你又在大搞唯心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10:1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8-6-28 22:30:00的发言:

物化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从李嘉图那儿继承来的。

李嘉图试图用“物化劳动”,来衡量固定资本的价值,进而研究该固定资本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由于李嘉图的错误抽象,造成他的理论存在两个巨大矛盾:1,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不一致;2,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不一致。

造成的原因是这样的:

                               李嘉图是如此计算的,假如产品(A),由固定资本(B)和劳动力生产,而固定资本(B)仅由活劳动生产,则产品(A)的价值等于耗费在(B)上的劳动的转移(假定一年折完)加上活劳动的投入或耗费。但是,这样计算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个大前提下,固定资本(B)不仅与活劳动成比例,而且至少与一般利润(利润率)有关系。略去了一般利润(利润率),就等于否定了资本所有权的存在,即改变了研究的大前提,这是李嘉图及古典学派常见的错误,马克思亦不例外。

谢谢你的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 23:49:00

我读李嘉图的英文版《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时,发现李嘉图用的词为“bestowed”,这个词有神学含义,中文翻译为“物化”,不太准确,它的中文含义应该是“耗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