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7970 10
2008-06-28

半年之前就研读了科斯(1937)年的文章,后来又陆续看了些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文章。今天反过来思考这篇文章,有些新的感慨。

他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以下几个值得重视:

1. 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提出这个概念意味着科斯试图放弃了新古典理论的如下假设:1.理性人假设;2.完全信息假设。如果坚持这两个假设,解释组织问题就只能从技术上考虑了。例如,规模经济这个概念被新古典理论用来确定组织实现平均成本最小的规模。

2.利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思想来分析企业出现的原因以及企业的规模。具体说来,标准就是用市场组织的交易和各个企业组织的交易数量要通过调整达到这种状况:一笔交易在每个企业组织的费用相同,且等于由市场来组织是的费用。这种对正统经济学方法的继承有利于它被经济学界接受。

但是,又觉得科斯的这篇文章由以下让人不满意地方:

1.科斯虽然对新古典的基本假设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但却没有总结出契约人的假设,更没有对交易的特征进行概括从而对之进行分类,尽管科斯的确强调了市场上的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存在区别。这个工作由威廉姆森进行了补充。科斯的这种模糊是为了几种研究的主题,他实际是在建立一个的框架,后来的研究虽然弥补了其不足却不能否定这个框架。

2.科斯仅关注了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后来威廉姆森似乎把二者皆视为交易费用),但却没有考虑生产成本的影响。这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直到近几年中国大陆仍有文章对此进行批驳。威廉姆森也认为在治理机制选择时不仅考虑交易费用还要考虑组织费用。但正如德姆赛茨所说的,区分交易费用,组织成本和生产成本并非易事。我们区分三者时,必定要利用会计信息。但是,对企业而言,购买一定量的要素的成本包括交易费用或组织成本,但总体上视为了生产成本。

3.科斯认为,交易可分为两类即市场组织的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但是,他的区分似乎并不太严格。他只是强调,企业内部靠权威或命令来配置资源,而市场则通过价格机制。原因在于,他没有对交易的特征进行归纳。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有三个主要特征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次数,并据此将合约区分为三种即古典合约,新古典合约和关系合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6-29 01:21:00

科斯1937年就很全面的概括了交易成本。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成本。

1972年更明确的写道:“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就存在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就存在为达成每次市场交易而产生的谈判成本和完成每一个分离的契约的成本。”

我想不出还有其他的交易费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08:57:00

      科斯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指出,无论是进行市场还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都需要付出代价,前者耗费交易费用,后者耗费组织费用。科斯事实上是从合约的角度来区分企业和市场的,只是他没有特别的强调这一点。他事实上也认为,资源配置是通过合约进行的,而且合约是不完全的。但是,他并没有提出合约的完整特征更没有进行完整的分类,在探讨合约的不完全性上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过,这些丰富的思想对其他经济学者影响巨大。后来的拓展思路大抵如下:1.解释利用价格机制需要耗费交易费用的原因,如张五常对发现价格的费用进行了仔细的分类进行解释(1983),威廉姆森更是通过提出“契约人”假设和交易特征从合约的达成的全过程对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985);2.利用企业进行资源配置耗费组织成本的原因,如阿尔奇安和德姆赛茨(1972)利用团队生产这个技术特征分析企业主与雇员之间的激励问题,詹森和马克林(1976)菲莫(1980)具体研究因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离而造成的投资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问题;3.解释组织形态的多样性和治理机制的选择,如威廉姆森(1975,1985);4.解释企业的多角化和纵向一体化现象,如大卫梯斯(1982),克莱因,克劳福特,阿尔奇安(1978)等。

   总之,科斯为不完全合约理论打开了大门,尽管他自己没有完全进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0 9:02: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09:10:00

   关于交易费用这个概念,不同经济学者的看法存在一些不一致。

   科斯(1937)视之为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这与利用企业配置资源耗费组织成本有别。但是,威廉姆森似乎将科斯说的这两种费用通称为交易费用(1985)。交易费用经济学(TCE)在探讨组织问题时将产权配置,文化等作为既定的外省变量,因而是在此前提下定义交易费用的。后来,科斯(1960),德姆赛茨(1964,1967),阿尔奇安,德姆赛茨(1973)将产权进行了内生化处理,这就拓展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在张五常看来,交易费用似乎就是利用制度的代价,这个制度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6-30 12:19:00

基本同意一夫的意见

企业理论研究有组织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两条思路,这都来源于科斯又只强调科斯的某方面观点,前者强调市场组织生产和企业家组织生产都是某种契约(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权力需经过所有者们的同意),由于市场组织生产出现失灵才出现由企业家组织生产;后者强调科层同市场有性质的不同(资源配置不通过定价机制而通过科层),科层可以有高于市场的效率也可以有低于市场的效率

两个思路,本来没有冲突,是关公战秦琼的问题,两者不在同一层次上。组织经济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大背景,指出的是契约方式的互相替代问题及对企业家的市场约束,但它不能代替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的研究,同理,若从组织行为学研究推论出企业家可以完全不顾所有者们(投资者,债权人和雇员)的契约限制而实行独裁是有效率的论断,是违反科斯本意的,论题也超出了市场经济的背景,用来研究带强制性的体制还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1 08:52:00

   谢谢罗鹏的评论!

   在科斯看来,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配置方式。他的区别应该是从契约的角度。遗憾的是,科斯(1937)只是特别强调了企业利用权威或命令来配置资源,而市场并非如此。但是,这种提出契约的特征并对之进行分类的方式显然是需要补充的。当然,作为大师,科斯已经为后来的研究作了几点重大的提示:1.他在强调市场和企业配置资源的契约性质不同的同时,又接着指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契约是不同质的,企业同理。这就使得需要对契约的性质作更深入的探讨(威廉姆森,1985);2.他没有明确提出不完全契约的概念,但已经在论文中认同了这一点。

     旧制度经济学派提出将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单位。遗憾的是这种天才的想法没有与合适的经济学方法结合,结果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科斯实现了这种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