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规画4步骤
 
计划不是重点,规画才是一切。」
──美国著名军事将领、第34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  
 
                                      From: 经理人杂志
在商场上,每个人都知道策略很重要,但是要能提出、执行优秀的策略,做好策略规画(strategic planning)也是不可或缺的。台大国际企业系教授、策略管理专家汤明哲在《策略精论》一书中就指出,透过策略规画可以使公司的目标和工作顺序更清楚,也可以让企业经理人对未来发展有一致的看法;最重要的是,策略规画的执行可以促使经理人采取策略性的思考,而不是只以救火的方式来处理日常业务。
 
 策略规画一般指的是企业或管理者思考策略方案、设计行动计划的过程。基本上,策略规画的程序不脱以下4大步骤:在竞争激烈愈来愈激烈的商场上,一个错误的策略可能就会对企业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经理人必须要有策略规画的能力,透过理性而系统化的分析和思维方式,完整掌握企业的经营环境,从中有效地推衍出足以克敌致胜的策略构想、化为具体的执行方案,进而协助企业因应各种经营挑战。
 
步骤1:厘清使命目标  
 
在策略规画的过程中,策略的起点来自于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使命和目标提供了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缺乏了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策略就会变成「不知为何而战」,就算勉强拟出,也无法达成应有的效果。所以策略虽然千变万化,但终究得先回到这个源头,才能找出其脉络。
 
 基本上,「使命」指的是对企业应存在的价值以及所应从事的任务,所做的宣告与陈述。例如百视达(Blockbuster)的使命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娱乐器材租借公司,提供卓越的服务、优质的选择、便利的条件和理想的价值」。
 
 使命可以说是策略的地基,透过使命的陈述,可以让企业在变动的环境中,重新厘清自己应该往哪里走,并让内外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的方向和自己的作用,以凝聚共识心、激发承诺感。
 
 至于「目标」,则是企业努力的具体指标。
 
 透过相关的研究评估(例如过去绩效的检视、和标竿企业比较等等)所订出的目标,必须要是对结果的描述,并且清楚、准确、可衡量,例如「市占率达到前三名」等等。透过目标的建立,对策略将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并且可以了解执行的成果。所以,目标可说是策略的原动力。
 
步骤2:分析内外状况  
 
在现实状况中,企业往往会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法令的改变、竞争者的出现、内部技术研发的突破等等。所以策略不是凭空而来的,策略规画者在厘清使命和目标之后,还必须侦察和评估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才能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优势,而做为选择、拟定策略的前提。
 
 在策略规画的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对企业外在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企业内在条件的分析这两部分。在外在环境分析方面,主要包括总体环境分析、产业分析、以及顾客分析3大领域: 外在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的分析,主要在了解企业所处大环境的变动和趋势。许多长青企业之所以能够屹立不摇,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掌握环境的信息,并提早加以因应。
 
 一般来讲,对总体环境的分析通常包括了「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4大层面。 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分析主要是锁定在企业所竞争的市场上。根据佛米沙诺指出,产业分析可划分为3个部分:
 
● 结构:了解产业的现有状况。
● 演进:分析产业的发展趋势。
● 竞争:界定竞争者并研究其作为。
 
 顾客分析 政大商学院教授吴思华认为,顾客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并探究市场各种可能的区隔方式,以及顾客的购买动机 ,以找出未被满足的顾客需要。
 对于以B2C为主的企业而言,顾客分析尤其重要。
 
 除了外在环境的分析,策略规画者还要确认企业内部的组织状态和所拥有的能力,才能设法以本身的条件配合环境的趋势,发展企业的策略。
 
 至于内在条件分析的层面,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商学院教授佛米沙诺(Roger Formisano)认为可以包含「结构」「资源」「文化」这3个部分: 内在条件分析 结构 策略规画者必须对组织的结构了如指掌,所以必须要仔细检视企业的组织形态、活动、流程等等。 资源 资源是指组织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技术或知识,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等。透过对资源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优势所在。
 
 文化 文化的部分,主要是指对营运方式的共识、创业的精神、管理风格、对风险的容忍度。这些因素在从事新事业或进行购并等策略时,就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