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李昌平的讲话内容与现实的情况。但问题出在哪 ??大家也有意识到。如果我们先去看一下我们的宪法,在哪 里讲的都是好东西,可实施起来就是另一回事。在这个脱节的过程中,我看问题最后集中在一个地方了,就是各"部级单位"在制定具体规章和条文时从来没有考虑宪法的地位。但有没有最高法院和某某部对簿公堂呢?没有,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时,最高法院在维护宪法的神圣地方的不作为也是要考虑的。
一思考这些现实的问题,就发现主流经济学的苍白无力。 我觉得李昌平的认识很深刻,根本问题就是制度问题,记得曾经看过他的另一篇文章,其中一句话令我很触动,“给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大意)! 一直没看到过经济学对公正很好的分析,中国的现实带来的直觉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是不可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治久安,最终必定会走向动乱。经济学该怎么分析呢?因为不公正,产权安排不合理没有效率,使一些人没有资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始终挣扎在贫穷的边缘。一片森林如果他的很多数树木都是很幼小,生了病没办法医治,甚至专门抑制它的生长,即使其中的一些树很高大很强健,这片森林也不可能说强健,也不能抵御大的灾害。一片强健的森林他的树木大多数也必须是强健的,社会也同理。所以,不要太注意加总的东西,让我们直接看现实中具体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企业吧。 听过很多三农问题专家的讲座,说到最后展望未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悲观,很无奈。我有时候就想,难道中华民族真的是。。。。 唉,高宏又要学不下去了。。。
[悲回风]我倒没有屈子那样绝望的悲哀的行动。只是每每想到苦难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延续漫无止境时,倒真产生一种死的边沿的心境。二十世纪末的传媒挽救无数站在汨罗江边的人。
——黄永玉六十有七于香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5 0:59:51编辑过]
在此强烈要求:重新开放房地产!~!~!~因为经济就像路.会塞车. 而各行各业就像
路上的车..卡车不动后面的就受影响.而房地产就像路上的大卡车.只有开动这卡
车.后面的就有路走.----所以说经济是一种带动.是一种促进.不是复苏.强烈批评
就经济问题而引用"经济复苏"一词.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呻吟之说.要知道经济增
长是靠增长.是靠创造.强烈要求,非常强烈~!~!`!~!~!(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
的:因为人应先追求安全,而后追求自由.而手机.汽车.电脑这些就包含有自由的成
份.而房地产才是有关安全的行业.因为他比前者重要)
李昌平说得是现象,容易让人情感波动。但经济学者所要做的是解释现象,只有解释清楚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存在,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在下以为,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思想、中国现实问题是中国经济学者取得突破的地方。
对于农村问题,在下的体会不比李先生差,只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深入问一下,这些制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路径依赖?为什么会依赖呢?暴力?人们为什么会容忍暴力?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解决农村问题要靠制度变迁,但这种变迁是强制呢还是引诱呢?
更为重要的是:由谁来推动变迁。
在下以为:农民的权利还要由农民自己来争取!正如斑竹的权利由自己来维护一样。否则,阿Q也会来抢你的MM。(尚待深入思考。)
另外,绝不能忽视文化价值观因素在约束和导致现存农村问题的作用。
有人曾将制度变迁和转轨的过程总结为三种变化:(1)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腾尼斯);(2)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梅因);(3)由实物名分向权利自由的转变(刘军宁)
其实这种描述都不无道理。制度变迁过程的复杂性不是经济学本身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种知识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