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认知协调理论及其表现
认知协调理论告诉我们:一旦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的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
当个体的行为与观念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我们总是为自己的某个行为寻找着内心的平衡,即认知协调,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试图使由不协调造成的不适最小化。认知协调理论告诉我们:一旦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的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我们总是试图采取各种措施或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相信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际交往起源于两种基本的需要:一是与他人认知协调;二是行为上与他人一致,避免冲突。例如,工作中,某个员工表现好、做出业绩的时候,就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及同事的赞许。这里就包含着认知与行为的协调。
认知协调理论与员工情绪的关系
现实世界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完全避免不协调,而不协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员工情绪,发生在工作场合中的认知不协调会给员工的内心带来冲突。
张女士的困惑
某部门主管张女士坚持“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该污染空气和水”的观点。但是,由于工作需要,张女士所处的职位要求她在“自己对污染的态度”和“公司的收益”之间做出抉择:如果将公司的污水排到当地的河流可以给公司节省很大一笔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她该怎么做呢?
显然,这时张女士经受着高度的认知不协调,她不可能忽视这种矛盾。目前她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
(1)辞去工作;
(2)改变自己的行为(停止污染河流)或者认为不协调的行为不是很重要(我需要谋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我不得不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环境和社会利益之上);
(3)改变自己的认知(污染河水没犯什么大错)。
(www.earm.cn/田成杰/2014-11-13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