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情感基础,何来情感认同?
看到某报说部分高校教师“抹黑社会”问题严重,说他们缺少感情认同,我觉得,说这话的记者,说了句大实话。似乎正是因为缺少感情认同,才让这些高校的教师们做了这些记者们说的事情。
什么是情感认同,就是在感情上对某事物有信赖感,有崇拜感,每当说起它就有幸福感,从而对其有奉献的自愿。既然这些记者说一些高校教师缺少感情认同,因此,就要想想,为什么这些教师们对他们“抹黑”的对象,没有信赖感、没有崇拜感、说起它没有幸福感、没有为之主动奉献的意愿。而这似乎是那些记者们没有告诉给大众的。
人是感情的动物,人都能感受快乐和痛苦,都能感受爱,也能表达恨,而这世上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搞清为什么这些教师们缺少情感认同的原因,就无法真正解决这些教师们情感认同缺乏的问题。这是很明白的道理,同样作为知识分子的记者们应该懂。
人不仅是感情动物,人也大多讲理,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不追求完美,他们懂得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对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个人利益问题,他们虽然也考虑,但绝不会只是仅仅因为个人得失而普遍“丧失理智”。因此,当一些记者所说的事情出现在了某些高校教师和知识分子身上而且似乎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的时候,当务之急,就更应该是认真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要如此做的原因了。当一群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做了他们“不该做”的事情,如果再不去反思原因,而去一味地指责他们缺少情感认同,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当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让他们不再做记者们“所说的事情”,可是,明里不做了,明里不说了,心里说不说,私底下说不说,而如果没有感情基础,是做不到情感认同的,而更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缺少感情认同的问题,只做表面文章,最后出现的结果就只会是道路以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