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4-11-16 19:13 
“交换节约劳动”是说“通过交换获得所需物品耗费的劳动,比自制或通过其它方式获得所需物品耗费的劳动少 ...
好!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这个说法。
假设生产衬衣的人是甲,生产麻布的人是乙。我们知道,甲如果想得到麻布,从而实现你说的这种节约劳动,那么他就不能凭着高喊麻布这个词去得到麻布。为了得到麻布,他需要生产商品衬衣,然后才能通过交换得到乙生产的麻布。但是,甲生产了衬衣是不是一定能得到乙的麻布呢?不一定!甲有可能能够实现交换得到麻布,也有可能不能实现交换得不到麻布,也就是说甲生产衬衣是得到麻布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怎样才能使甲生产衬衣是得到麻布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呢?那就要看交换过程能不能实际发生。如果发生了,那就是既必要且充分了,也就得到了麻布,体现了劳动的节约。反之,就得不到麻布,劳动就节约不成。从这里可以看出,交换是引起这两种逻辑状态的决定因素。这也就是在甲看来,也是在你看来是交换节约劳动的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不是去考察个人的商品交换,而是考察整个社会总体的商品交换呢?那情况就有非常大的区别!
从个人来看,交换可能实现也可能不能实现。从社会整体来看,交换总是存在着,不会出现不存在的情况,除非社会不再生产商品。社会只要生产商品,那就一定有商品交换存在。反正,社会有商品交换存在,那就一定有商品生产存在。这样一来,商品生产跟互换的结果(商品)之间就是既必要且充分的关系。既然交换前的商品和交换后的商品之间是充分必要关系,而交换又不可能不存在,那么,很显然,产生节约劳动的就不是交换,而是商品生产本身。是一种生产排挤和替代了同种生产所导致的劳动的节约。如果还是用衬衣和麻布为例,那么,从社会整体来看,那就是,衬衣一经产出就必然得到麻布,麻布一经产出就必然得到衬衣。可见,交换在这里根本调节不了任何逻辑关系和社会总体的经济状态,能起调节作用的只有生产。由此看来,在局部看来是真理的东西,往往从整体来看就变成了谬误。所以,我以前就说过,交换节约劳动只是一个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