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130 1
2014-11-19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的能力。

  “211工程”目的是在中国建100所名校,“985工程”目的是建设30所世界级的名校。它们不仅是有政策支持,更是有资金投入的。“985工程”选中的院校,仅中央就给予8000万~2个亿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科研,其次就是校园建设。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国家富裕,追加了好多211,985大学。现211已过百所,985有40多所。985院校中80%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百年名校也是比比皆是。如:清华,北大,浙大都100零几岁。

   “211工程”和“985工程”一直是重点高校和知名高校的象征。然而最近有“国家废止211与985,中国大学六年内重新洗牌”的传闻,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证明: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已经不仅是国内众多高校的“口号”和梦想,而且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APEC会议期间,一则网络传闻称,国家将废除“985工程”、“211工程”,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提交相关综合改革方案,引发坊间诸多猜测。据说该新闻出自中南大学某领导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谈到中南大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太少时,这位领导说:“因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目。”

  教育部很快否认了这一传闻,其在回应中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211工程”、“985工程”计划的实施和国家大量的科技投入、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使得数十所重点大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持续丰厚,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影响和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需要从一流的大学建设转向一流的体系建设,以高校体系与社会的匹配性及体系内每所学校是否卓越为衡量标准,整个高等教育构成有机的系统,系统内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同,每所高校以自己的特色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和志向选择心仪的学校,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能力和理想选择符合自己事业发展的学校。

  那么,高校改革如何推进,值得关注,如何务实地指导高校从分类发展走向体系形成,笔者认为:政府管理仍可按两维规划分类:按层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学院”,按类型分为“学科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定位实际上是找到自身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间”光谱地带的位置点,在层次、类型两个维度上选择教学、科研、服务职能在自己学校的搭配,这就是使命和办学目标。此外,专项资金分配的腐败潜规则一定要清除; 教育不均衡,两极分化问题要解决;抓钱比抓学术更重要之风,必须要革除; “唯权力”的潜规则急待需要彻底改变;高校要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实体,鼓励特色发展更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9 11:50:33
不能这样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