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宪政之后的国家建设。
 《理论研究,把市场机制引入执政竞争》    前言:世上每一个人一生中事实上都在不同程度地追求着同一个目标,这就是:为获得自身的解放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经济上的彻底解放”,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当别人的奴隶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失去自由,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在经济上受别人的剥削而心肝情愿地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实现了民主,宪政只是人生道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虽然实现了把统治者和权贵们关进笼子里的愿望,个人获得了政治上的自由,但离经济上的彻底解放还有一段距离。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为追求经济上的彻底解放可能才是问题的实质,人们为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和自由只是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铺平道路,也就是说:人们为求得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只是为了达到后一个目的的一种必要手段(经济上的彻底解放)。如果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人们在实际生活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话,人们会不会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假民主(民主只是为富人阶层和权贵阶层提供了一个争权夺利的和平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穷人无关,在这种社会中会实现永久的和谐吗?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必须得使国民在实际生活水准上的这一差距逐步缩小,而不能使贫者更贫富者更富,也就是说:当人们获得了政治上平等的权利之后就应当逐步把重心转移到追求经济上的解放上来才能实现其社会的永久性和谐。
我们学经济不仅仅是要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要拿出人们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学者或专家。也有人说经济学与其它科学相比它是属于另类,意思是学者提出的经济理论或执政者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否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研究经济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准,以减小其阶级社会中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活资料方面的物质财富极度的不足而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从而实现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怎么会说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的好坏没有检验的标准呢?难道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速度不能作为衡量该国所采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吗?我想也只有那些滥竽充数的经济学学者和专家以及不负责任的国家政府才不肯面对,也不敢去面对这块试金石验证效果的原因。如果人们放弃了这块试金石,单方面的去追求与人们生活水准提高毫无关系的生产力发展,我们的追求和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这就有点像上个世纪二战时期中的德国一样,当时他的经济虽然可以借助其战争景气而飞速发展,但这并不是当时德国人民由其是广大的劳苦大众所愿意看到和追求的国家经济发展。由于社会公权利的私有,富人阶层利用已有的资源绑架了穷人,并使他们为了某些富人不正当的欲望追求和权利之争去拼搏,在这种环境下穷人阶层永远只能是富人和权贵阶层们的奴隶。
经济学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要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就不难发现一个极其普通的道理,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是统治者,封建社会的封建贵族也是统治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者仍然属于统治者,为什么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不如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又不如资本主义社会呢?原因只有一个,前者的社会生产劳动是带强制性的。而后者的社会生产劳动是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下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使劳动者自觉自愿地进行的。“你可以强迫一个人进行单间的体力劳动但却无法强迫一个人去完成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劳动者的劳动是带强制性的那你也无法避免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就不偷懒,这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最大区别。随着社会的变革统治者的统治艺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从野蛮向人性化转变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何调动和发挥全体公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最大地发挥并服务于整个社会),这就是人们要学的经济学,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要点和精髓所在。
在阶级社会中不论社会制度怎么地变迁劳动人民始终都是劳动人民,而统治者仍然还是统治者,劳动人民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了政治上的自由就不要他们的政府。我经常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如此地艰难?为什么奴隶社会中的统治者们就不能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统治艺术来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使奴隶社会能够和平地过度到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呢?这样不是于人于已都更好吗?非要通过血的洗礼才能促进统治者统治艺术的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剧。在社会的公共权利被私人占有的时代社会制度的变革必然要触动一部分统治者的利益,由于这一部分人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而又无法提高自己的统治艺术时,社会的进步就必然会促成这类悲剧的再一次发生。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意识,公平原则,市场机制,执政竞争这此要素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这类悲剧在一国内部的发生。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当代不同国度之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蒂就是社会制度和体制的竞争。要体现和突出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要点和精髓部分就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各项运行机制,并建立起合理,公平公正而又透明的游戏规则。但制度的安排和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权限却不在民间,而在各级政府官员手上,如何来保证这些为公之人(政府官员)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制定出来的这些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谈的主题(把市场机制引入执政竞争)。
经济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如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科学家从事某项科学实验,若是失败了社会所损失的仅仅是一点投资。而任何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只要付诸实施实际上都是在拿整个国民经济来做实验,假若一旦失败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损失就会非常的大,一个国家或民族又能够承受得了多少次政策的失误对国民所造成的伤害和打击?所以这样的经济实验不论是经济学学者或是执政者来讲都应当谨慎。某一个经济理论或某一项经济政策,在它未付诸实施之前都应该让它在学术界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这种方式先在理论上验证一下它的正确性,这不仅是对学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负责,同时也是执政者对自己采纳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行为负责,更是对国人负责的态度。民选官员不是不好而是有所不足,在人们实现了民主宪政之后怎样才能把最优秀的专业人才选入为公人的行业,并确保他们个个都有责任心这才是民众首先应考虑的制度安排。如果民选官员不能有效保证整个为公人行业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的话,就有可能形成无为而治的国家局面。执政者的政绩考核标准必须由民众来为他们制定,政府要做的就是为民众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各种法律,法规和透明,公平,公正而合理的游戏规则并当好裁判接受民众的监督,不该做的事可以不做,但该做的事情就必须把它做好,民众接受并听从官员的领导,主动地维护其官员的权威,这就是民权与官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民众不必个个都要去研究经济学,但你们只需牢记国民人均生活水准的提高速度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真实经济发展快慢的试金石,同时也是衡量执政者政绩好坏的检验标准就足够了。没有比较就不知道好坏,缺少反省就不可能有进步。给执政者来一点压力,只需随意地选择几个国家,并把他们的人均国民生活水准拿来综合一下再与本国的人均国民生活水准做一个横向的比较,(注这个国民人均生活水准必须是除去用于社会投资外的实际人均生活水准,如一个人的年最高消费水准是30万,年收入超出30万元的只能按30万统计,因为超出部分他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可能用于个人消费,年收入不足30万元的应按实际收入统计,所得出的人均数才是真实的国民人均生活水准),若现在比较的结果是5倍之差,要是他国的人均生活水准比你国的高,人们可以把目标锁定在缩小上,作为一个执政者的你,在执政期间能把这一差距缩小到什么程度?国家经济得不到发展这个目标无法实现,就是经济得到了发展如果分配不公这个目标也同样无法实现。反之则相反,人们可以把目标锁定在如何扩大上。把这一检验国家经济发展和考核执政者政绩的试金石形成文写入国家的宪法之中,(不求在收入和财富上的均等,只求国民在实际生活水准上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让各执政者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竞争,同时也让执政者围绕这个目标去执政。不同国家之间在国民人均生活水准提高程度上的这种竞赛,必然会更快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了民众给为公人框定的这一执政目标,不论是国内的经济改革或政治改革才会避免其少走弯路。为预防和避免执政竞争过程中的假,大,空现象和政策失误对民众所造成的伤害,仅有民选官这一民主纠错机制还不够,要不然执政者在竞争中给你民众许下一大堆愿,到了执政期结束一样都未对现,你民众该去找谁呢?就像不完善的承包责任制一样承包人只包盈不包亏,若是亏了你就是追究他的行事责任也是于事无补,结果是个个都在跃跃欲试想去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分分加入竞争的行业,拿大家的利益来做赌注自己却不承担一点风险,只是得利,这也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国家能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适当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专项基金,用作激励那些有能力并对国民做出了贡献的执政者,同时执政竞争者也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作为保证金,保证金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扩展到学术界中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支持者个人,让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这种选择进行投资。执政者在执政期间达到了自己在竞争时提出的执政目标,国家按投保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与奖励并返还全部保证金,如果执政者在执政期内由于政策的失误而对自己在竞争时提出的执政目标落空,保证金全额充公作为失信于民执政者个人和支持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样一来经济学术界中的不民主现象也会因此而消失,不仅经济学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济政策的主张会更加谨慎,执政者在选择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上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的郑重。如果民众不能为执政者确立执政的目标,规范其执政竞争的程序,执政者就很有可能会把民众当猴耍,制定出一些与劳苦大众生活水准的提高毫无关系的大而空的执政目标让民众去努力,去奋斗,自己吃饱喝足之后却把民众的疾苦抛到了一边。作者,邹平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