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91 8
2008-07-26
<p>西方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比较</p><p>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假设,马克思并没有证明。具体可以见:</p><p>《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2004新版本大概在50页。</p><blockquote dir="ltr" style="MARGIN-RIGHT: 0px;"><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br/>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br/>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br/>劳动产品这个属性。</font></p></blockquote><p>商品的各种属性集合={a, b, c, d, .......}。马克思的逻辑是这样的:<br/>X=商品能交换必定体现了一种共同的属性;<br/>Y=体现交换价值的共同属性必定不是使用价值a;<br/>Z=体现交换价值的这个共同属性一定是劳动属性b。</p><p>马克思认为X+Y==>Z成立。但是,这推理要成立,必须要证明这个属性集合中只有a和b。<br/>马克思没有证明,而是假设了只有a和b。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既然交换体现的不是使用价值,那必定体现了劳动属性,由劳动来决定价值就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逻辑出发点,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p><p>后续的一切推演都建立在这基础上。因此,《资本论》只需要看第一卷足够了。后面几卷本身逻辑不严谨,只是手稿,马克思要是活着,出版时肯定要改。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在第一卷里都有。</p><p>所有的商品都要劳动参与,是一种抽象,这是劳动属性;<br/>所有的商品都能给人带来某种效用,是一种抽象,这是效用属性;<br/>所有的商品必定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出来,是一种抽象,这是技术属性;<br/>所有的商品都需要资本参与生产,也是一种抽象,这是资本属性;(劳动工具属于资本)<br/>.........................</p><p>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并不等同于效用属性。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使用价值指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的商品的有用性。如果认为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对各种具体形态的“有用性”的一种抽象,那么它就是效用属性。上面举的一些属性,都和商品的具体形态无关,都是对商品的某一个方面特征的抽象。用另外一种比喻说,叫摸了商品的几个面,每一个面都有点不一样。(科学方法论的盲人摸象见:<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42316&id=338880&page=1&skin=0&Star=2">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42316&id=338880&page=1&skin=0&Star=2</a>)</p><p>如果只考虑劳动,那么假设其他情况不变,不同的商品耗费劳动多的自然就是价格要高。<br/>如果只考虑效用,那么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同样的劳动种出来的西瓜甜的要比不甜的价格高,因为甜的效用高。<br/>如果只考虑技术,那么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同样等量的劳动配合技术高的产品价格肯定要高。例如白痴的“按”动作。按在石头上啥也没有,但按在机器按钮上就会有产出。<br/>..........................</p><p>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问题(斯蒂格勒的批判),根据劳动价值论,钻石和水都没有价值,但价格天壤之别?因为他摸到的面上没有这些问题,所以劳动价值论自然无法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问题。在马经中一般都将此列为特例而不考虑。但这种态度不是一个研究的态度。举个数学的例子。李曼积分处理连续函数的可积性问题,因为当时人们主要认识的是连续函数,但偶然也发现一些不属于连续函数的***函数,例如迪利克累函数,当时的数学家都把这些列为特例而不做考虑。直到后来,数学家才发现存在比连续函数类更广泛的勒贝格可积函数函数类,在这个类里面,李曼可积只是一个特例,因为连续函数类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类。更多的情况下,函数不是李曼可积的,在这里,过去的特例变成了一个更一般的情况。</p><p>回到马克思,马克思所摸的劳动面,得到了有关劳动的理论,当然只能解释和劳动相关的现象。象钻石和水都和劳动无关,自然就不能解释了。但现实商品是很复杂的,是多种抽象属性的综合。西方经济学中,一开始也是劳动、资本、土地等创造价值论(古典),后来有效用价值论(最初是基数效用论,后来效用因无法计算改为序数效用。但近年神经经济学发现大脑神经元能计算效用,西经重新认识了基数效用。但在数学理论上早就证明了基数和序数效用是等价的),后来有熊彼特创新论(技术),再后来一起综合起来共同考虑。在供给方面考虑了技术、资本和劳动,例如solow生产函数y=f(A,K,L)。在需求方面考虑了效用属性(微观经济学一般都是从效用推出需求)。然后在综合的基础上考虑哪些属性对经济的增长更重要,例如劳动和资本对于长期增长没有什么影响,效用属性只影响储蓄跨期优化,因此只是间接影响资本,也没有多大影响,关键在于技术(新古典增长理论)。后面出来的人力资本基本上是技术的一种变体(卢卡斯1988)。再后来就是继续研究技术是如何决定的(内生增长理论),这个研究完了,发现还是制度决定了技术的进步,因此制度最重要(新制度经济学)。</p><p>西方经济学遵循的是科学探索的方法论,因此就是盲人摸象一样一面一面的摸,最后把摸到的知识综合处理后,再摸。马克思在他那个年代,仅仅摸了一面,如果活的足够长,肯定摸其他几个面了。但一个人能摸清楚一面,基本上就是大师了,因此马克思是大师(熊彼特说他是天才)。但后来的人因此认为,这就是经济学的一切了,那是愚昧。</p><p><br/> </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7 9:33: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6 22:20:00
以下是引用zerana在2008-7-26 20:27:00的发言:

马克思在那个年代,摸了一面,如果活着,肯定摸其他几个面了

这个赞誉非常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6 22:48:00

你说的逻辑推论问题,的确是这样。旁巴维克当时就发现了。

要说“铁的逻辑”,那大概是过誉了。不过,可以说,在古典经济学家里,马克思的逻辑是深刻。

不过,逻辑问题几乎很多理论都存在。主要还是看解释能力啦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7 08:47:00

,《资本论》还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恩格斯告诉我们,《资本论》第二卷“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资本论》第二卷3页);“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资本论》第三卷4页)。人们看到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手稿编辑而成的。因为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时不想对马克思的手稿进行大的修改,“在编辑出版时,我最关心的是要编成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版本,即尽可能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表述马克思得出的各种新成果。”(《资本论》第三卷1005页)“只是在绝对不可避免的地方,并且在读者一点也不会怀疑是谁在向他说话的地方,我才加进自己的话。”(《资本论》第三卷第1005页)所以,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没有解决马克思手稿中存在的“多半带有片断性质”和“极不完全”的问题。其次,《资本论》第一、二、三卷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样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中,《资本论》第二卷“多半带有片断性质”,“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不但使《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也使整个《资本论》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最后,《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样确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看成是一个资本家,把无数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看成是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在这个前提下,必然得出、也只能得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组成的,是由千万个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组成的,如果只研究一个资本家企业,只研究中等生产条件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将认识停留在科学抽象阶段上,就会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马克思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科学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科学抽象的结论研究生产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土地资本家的生产规律,研究生产条件不同的资本家企业的生产规律,得出了与科学抽象阶段不同的结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创造的价值比同种劳动要多。”(《资本论》第一卷354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9 05:51:00
    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来衡量.____这与如下的观点相矛盾:生产力高的同量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两种观点只有一个是对的.谁是对的?当然是后者.前者是错的.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09:25: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问题?
----------------------------
根据劳动价值论,钻石和水都没有价值,但价格天壤之别?
-----------------------------

真是笑话。钻石不经劳动,就来到市场了,就有价值了?

事实上,钻石进入市场之前,需要大量的,艰辛的劳动。找矿、开采、加工,哪个环节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啊?

市场上的钻石,凝聚了巨大的劳动。因此,它的价格自然就很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