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3665 4
2008-08-04

“什么叫做剩余劳动力,中国存在多少剩余劳动力”一直是农业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我个人却对剩余劳动力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剩余劳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多余的劳动力。怎样衡量劳动力是不是多余呢?一种办法是看劳动力流动以后,农业产出是否受到影响,即产出是否下降了。

舒尔茨曾经对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剩余劳动力说法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其中他的一篇文章就讲到在印度即便是落后的传统农业也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因为一次传染病以后,农业劳动力减少,对农业产出产生了冲击,而如果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因此,对于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多少,以及是否存在剩余劳动力,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识别。至少在90年代中后期以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耕地抛荒的情况,这就说明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抛荒耕地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并不是“剩余劳动力”而是“必需劳动力”!至今在农村仍有大量的耕地被弃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农业劳动力,或者说,农民工,相当一部分不是剩余劳动力。

这里就涉及到是不是农村流出的劳动力是不是剩余劳动力问题。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制度变革导致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从而释放部分农村劳动力,产生剩余劳动力以外,到80年代中期,制度变革的生产力激励空间已经消耗完毕,无法进一步释放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如机械、化肥、生物技术等等,这些现代要素的使用也会带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释放出部分农业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也可以称为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长期不变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这方面的因素对于释放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因此,从80年代中期以来,有农村源源流出的劳动力中,真正称为“剩余劳动力”的人口不多。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时间里,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剩余,而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和非农就业的巨大的收益对农民流动产生的激励作用。因此,看到农村有人口流出,并不能就因此说农业存在剩余劳动力。

还有一种认为我国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依据是,农民有农忙和农闲之分,或者说农民在一年中存在大量的剩余时间。对此,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依据。理由是,从农业生产的劳累程度来看,以及农忙时农民的劳动强度来看,他们平均工作时间和强度也不低。即便是诸如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忙季和淡季之分,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有呢?难道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依据农民有农闲就来判断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鉴于以上的分析,个人觉得“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隐性失业人口”一说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应该换一种说法。当然,上述分析仍有待于深入严谨研究。这是我的一点思考,不知各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4 22:09: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5 12:10:00
中国的生产函数中,农业劳动力人口弹性为负,这还不是劳动力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8 09:14:04
实证出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14:05:29
没调查过,想想应该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30 09:15:22
存在剩余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