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322 3
2014-12-01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劳动者除劳动力一无所有,无偿生产剩余价值

与其它剥削制度的差别
奴隶为奴隶主财产
劳动者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和土地依附关系
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

我的问题是:
1.如何理解剥削制度?其是否等价于不劳而获?
2.剥削制度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判断?其是否为一显性的贬义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1 10:48:46
先顶再看好习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 12:29:09
回答楼主的问题,可以先把第二个问题解决:剥削制度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判断,是否为一显性的贬义词?我认为是这样的,剥削这个概念是马克思经典的表述。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跟当今的经济学还是由很大的不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价值倾向(而现在的经济学研究,基本都是经验化乃至数理化发展,除了经济思想史中的介绍会有价值评论和“价值涉入”,经验研究的话都可以看做是价值中立)。而且我们一听到剥削,本能的就想到“资本家”对劳动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掠夺,想到封建、奴隶社会的人身依附,再加上我们从小到大的意识形态灌输,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那第一个问题,剥削制度是否是不劳而获。根据生产要素的说法,需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工人无疑是付出了劳动力成本(并且可以一般化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做了什么?是不是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肯定不是不劳而获,因为他们付出了资金,也付出了管理成本,也就是脑力劳动,所谓的“剩余价值”其实就是资本家的工作产出,当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确实是有压迫出现,这个也是一种历史的问题,跟发展阶段有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讲,他们是“岗位提供者”,如果没有工作岗位,工人们也没有了“被剥削”的机会。
这个差别在德语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以往西德的话语体系中,资本家就是“岗位提供者”,而东德则就是“资本家”。所以,持左派立场的人,自然会觉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剥削,是压迫什么的,而自由主义的,大概也就会觉得这都是市场规律,按照市场的逻辑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市场只以成败论英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1 21:16:06
感谢楼上朋友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