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楼主的问题,可以先把第二个问题解决:剥削制度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判断,是否为一显性的贬义词?我认为是这样的,剥削这个概念是马克思经典的表述。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跟当今的经济学还是由很大的不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价值倾向(而现在的经济学研究,基本都是经验化乃至数理化发展,除了经济思想史中的介绍会有价值评论和“价值涉入”,经验研究的话都可以看做是价值中立)。而且我们一听到剥削,本能的就想到“资本家”对劳动者无所不用其极的掠夺,想到封建、奴隶社会的人身依附,再加上我们从小到大的意识形态灌输,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那第一个问题,剥削制度是否是不劳而获。根据生产要素的说法,需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工人无疑是付出了劳动力成本(并且可以一般化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做了什么?是不是剥削了工人的剩余价值?-----肯定不是不劳而获,因为他们付出了资金,也付出了管理成本,也就是脑力劳动,所谓的“剩余价值”其实就是资本家的工作产出,当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确实是有压迫出现,这个也是一种历史的问题,跟发展阶段有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讲,他们是“岗位提供者”,如果没有工作岗位,工人们也没有了“被剥削”的机会。
这个差别在德语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以往西德的话语体系中,资本家就是“岗位提供者”,而东德则就是“资本家”。所以,持左派立场的人,自然会觉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剥削,是压迫什么的,而自由主义的,大概也就会觉得这都是市场规律,按照市场的逻辑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市场只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