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商品都出清的吗?从不同时间看,肯定有不出清的。比如,我到市场卖白菜,上午不出清,可能到晚上,仍不出清。
价格行为只是经济学行为之一,当然要符合稀缺性的假定,也就是约束下救利益最大的,这是常识,分析时不用再说明了。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不知道你怎末得出来的"这个价格不是利益最大化的价格,因为未出清利益有损失", 能说明理由吗? 难道只有出清才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有约束条件呢? 你是求利益最大化还是数量最大化?.
如果要认可一个价格卖自己的产品,就是为了卖出这个产品后以其收入购买自己需要的享受。如果有想卖而未卖的产品,就失去了本应得到的收入,也失去了本应得到的享受。买方也未利益最大化,因为想买而未买到,也失去了利益。所以双方利益都未最大化。之所以这样,问题出在价格上,这个价格不是对买卖双方都最有利的均衡价格。
顺着你的思路走, 假设存在一个对买卖双方都最有利的均衡价格, 物品出清,那么你的利益= 价格* 物品数量 这利益是你认为能获得的最均衡利益,如果我提高价格, 物品数量下降,是否也会达到你说的最均衡利益? 假设达到了, , 再按照你的说法,由于物品没有卖出有利益损失,那么这个利益还会提高, 按照你的逻辑, 这个利益多少是上限?
市场不存在所谓的“均衡”,而只有“过程”。考虑到市场过程的复杂性,供出售的每一种东西都会在某个价格水平找到一个买者。
在自由市场中,从经济学上说,既没有短缺,也没有剩余。也许有物质形式上的没有出售出去的货物,那是因为卖者宁愿保留那些货物,而不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就像一个人在拍卖过程中所作的那样,他本人“参与竞价”。有些人想要产品而没有买到,原因是他们不愿出卖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因为低于这个价格,卖者本人就会“把产品买回去”。
你的分析对我来说都很深奥,对我这种没学过经济的确实值得学习,期待你们的精彩秒文分析增长我的见识
现在一些商品的价格可能接近其成本,即利润率很低,以达到普及率;主要在后期的服务及辅助产品中大赚
如PSP,Iphone等,开始的硬件并不贵,并不能为企业赚到多少,主要还是在后续的服务和配套上赚钱,你买了硬件,没有游戏和没有网络运行网络支持怎样用?现在的商家都会看中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把要赚的钱,分开拉长地赚.
所以目前商品的定价要加上消费行为心理学反向操作,产品的定价很大程度建立在增值服务及配套的支持上,平台商品不一定赚钱(如:移动的1元购机)
这是完整测定价策略,也就是说将产品分开定价,但是这个和定价原则是不冲突的, 原则上还是能定多高就定多高, 但是还要考虑定价后带来的风险, 当然风险越小越好,别人实践过成功的最好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是不同的概念 不能够混淆了 还有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 产量领导者 价格领导者 等多种情况的定价都是不同的 模型只是真实世界的抽象化 现实世界有时是存在不对称信息的 很多情况都决定价格
拜读,很精彩!
我傻傻地冒一句:
不就是取脂定价法吗?好象也叫掠夺定价法.先趁消费者不懂,狠赚一票,等信息逐渐透明,市场成熟,价格就跌个稀里哗啦……
薛这个说法应该这么解释,薛说利润不存在,是说经济利润不存在。当地主请人耕田时,会计利润总等于土地的机会成本。因为会计利润长了,土地价格就要涨,土地价格一涨,持有土地价格的机会成本就涨了。所以,机会成本总是跟着会计利润走的,而不是相反。既然如此,卖粮所得,农民分得工钱,地主分得会计利润。农民的工钱等于它在此劳动的机会成本,地主的会计利润等于持有土地的机会成本。经济利润等于会计利润减机会成本,所以各自经济利润为零。
但是,别忘了,机会成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可做它用”。如果法律规定,土地不能买卖等等呢呢,此时,持有土地的机会成本为零。再看会计利润,这个利润被粮价决定,它是和机会成本无关的。地主的经济利润等于会计利润减机会成本,由于土地不能买卖,现在的经济利润不为零了,为会计利润!
定价的决定因素:
1、环境;(市场需求)
2、时间;(有效性)
3、炒作;(策略)
定价原则,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
不完全赞同
产品定价不是单纯的源于竞争性产品,而在于体现有“差别”的产品。
定价因人而异,能有效区分市场,真是高明的商家。
虽然过去的时间不成成为成本,但是过去的时间里面所付出的劳力和思想的波动也是成本啊。既然是成本当然就会对“事物”的成本起到作用。
呵呵 有意思 期待精彩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