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5751 264
2008-08-11

薛兆丰
2004年1月6日《互联网周刊》

最近读到一篇探讨如何为电子产品定价的文章,里面列举了多种不同的定价策略,使我想到一个被广泛误解的问题,即厂家定价的一般准则究竟是什么。说这个问题“被广泛误解”,意思是普遍的看法与经济学的看法不同。

普遍的看法是,定价不能脱离成本。会计是一门繁琐而深奥的学问,其任务之一,是以成本为基准,加上合理利润,来给产品定价。十吨饲料养出一头牛,要计算整头牛的成本,不算困难;但牛奶、牛肉、牛皮通常是分开来卖的,其成本分别是多少,就得借助复杂的会计准则了。

经济学的看法截然不同。经济学认为,定价与成本无关。虽然,在企业开张前,权衡成本与收益是通行的作法;但一旦开张,产品的定价就与成本脱节了。不管成本是大是小,只要付出了,就不再是成本,而产品定价的一般准则,永远是“能赚多少就赚多少”。

一块地,一个人,两种投入,种出大米。大米能卖多贵、就卖多贵。赚回来的钱,一部分是地租,剩下的全是工资。那利润呢?没有利润,永远没有。如果大米涨价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那多出来的不是利润吗?不是。如果赚的钱多了,那要么地租就得涨了,要么工资就得涨了,要么都涨,反正没有剩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倒过来看的。

一家股份公司,有多种投入,也有多种产品。赚到的钱,首先要用来支付原料、工资、费用、利息、租金等等。剩下的不是利润,而是给经理人才支付的租金。再剩下的分红,也不是利润,而是给股东的风险费。各种投入会把产品赚来的钱瓜分干净,始终没有利润的地位。猫王一夜之间从货车司机变成天王巨星,赚来的钱也不是利润,而是他特殊资本的租金。

从这个角度看,产品的价格不是事前根据成本决定的,而是事后根据市场钞票投票的结果决定的。而钞票投票的结果,在企业投产阶段是个未知数,;那只能在产品出来以后,通过巧取豪夺的营销策略,从消费者手上争取过来。这就是说,定价由供求决定,与成本无关。

只要市场需求大,卖家不会因为成本低而不好意思提价;反过来,只要市场需求确实小,卖家也不会因为成本高而不忍心降价。实战中的厂长经理,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他们要么出于误解,要么迫于舆论压力,要么为了搞好形象,往往左右而言他。

以为“产品定价由成本决定”的误解,往往因产品的实物形态而加深。一幢房子摆在那儿,投入的材料都是实实在在的,说它的定价与成本无关,总有点让人疑惑。同样,由于软件和通信等电子化产品,都没有什么实物形态可言,人们就会反过来认为,它们的定价应该很低才对。

传销是行骗。理论上,随便哪种产品都可以选来传销,因为要销的其实不是“商品”,而骗人的“资格”。交了入会费,你就有资格去骗别人,如此而已。但为了更好地骗,就应当选用容易被人误解其成本高的产品,因为很多人以为“成本高定价就应该高”。几年前,我见过有人选电脑软件来传销。这不高明,很快就失败了。

我是说,任何产品的定价原则,都是“能赚多少就赚多少”;而无形的电子产品,如果能够在营销策略上与有形的产品接合起来,就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但读者不要以为我一面倒,只为企业宰顾客出谋划策。这个定价原则是中立的,因为它的同义语是:“不能多赚就少赚”。

这带出一个奇妙的推论:如果杜绝盗版,那么软件就会很便宜。微软的软件贵,主要原因是盗版严重。因为盗版严重,微软实际上只有企业用户市场,而没有个人用户市场。在企业用户市场上,要是价格再低,总收入就要减少了;而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即使价格减半,由于盗版依然盛行,微软也不会增加收入。

设想你是一个实在只能出100元、也愿意出100元来购买微软产品的个人用户。按照“不能多赚就少赚”的原则,微软其实是应该跟你做买卖的。实际上没有,是因为盗版,是因为微软未能成功分离市场。希望在于:当软件产品逐步过渡为在线服务后,盗版将被杜绝,个人用户就有望以能力之内的价钱享受正版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11 23:17:00

薛兆丰给人的感觉很直爽的。上次给他写了个东西发过去,接着他的话说(原话大概是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了):我的确也不知道您说了些什么!!

然后薛大哥很快就回复了,给我解释他到底说了什么。^_^

但是总感觉他的东西对于刚入门的来说很好,很强大,很有那什么!!!

但是越看就越不觉得怎么样了。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好比看烟火,看了头,却无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2 13:50:00

定价原则,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这句话,说过多次,现在来比较具体地说一说。

关于价格的决定,传统的看法是由供求决定。但是,供给与需求均是经济学家想出的概念,现实生活中,观察不到需求量与供给量,能观察到的,只是购买量与销售量,购买量与销售量永远相等,而怎么样验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没看到过解释。

竞争包括供给竞争与需求竞争。

同产一瓶水,你卖3元,人家卖2元,我就到人家那里买,这是供给竞争。

同样卖西瓜,你采购来西瓜,不够红、不够甜,买的人少,价格卖不高,说明你在考核西瓜品质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不足,人家的经验与知识比你多,你就在卖西瓜竞争中,输掉了,这也是供给竞争。同样的西瓜,人家根据不同人,采取不同价格,平均卖价比你的高,你不能“应人要价”,平均卖价低,你也在供给竞争中输掉了。

据我观察,精明的商人,能根据人的长相、气质、穿着等,判断一个人买一样东西,会出什么价格。比如,我去买虾买鱼,我老婆去买虾买鱼,同样的虾与鱼,她的买价往往比我便宜,不知道商人是怎么样判断我对虾与鱼的品质考核经验与知识不如我老婆的。但人家能“因人要价”,有这个能力,是事实。这同样是供给竞争。

需求,当然也要竞争了。一瓶水,你不要,他要。不卖给你,商人可以卖给别人。同样的虾与鱼,我没品质考核的经验与知识,我就不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回来,你要是有这方面经验,你就能便宜点买回来,这也是需求竞争。

供给竞争越剧烈,价格越低,需求越越剧烈,价格越高,价格就是在这二方面的竞争中被定下来的。

这次说竞争决定价格,下回分解价格决定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2 17:49:00

期待着楼上哥们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2 22:41:00

今天下班,骑车回家。

途中,发生多个卖西瓜的摊位,全是用拖拉机装着,一车车的西瓜在卖。每家,开价格很是不同,有2元一斤的,有6毛一斤的,也有3毛一斤的。还有一家,是按个卖的,开价是2元一个,3元2个。

为何有这种种不同的价格与计价方式(按斤、按个),你要是去买西瓜,你会怎么买,道理何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13 02:56:00
蓝田观察现象思考问题颇有点张五常的味道,期待更多妙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