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9-16 21:39:00

GDP的核算假设了任何一种最终产品都可以换到货币——无论被核算的产品有没有实际参与这种交换。

之所以假设这一点,个人以为,首要考虑的是,核算中的量纲统一性。而不是“被需求的才是被核算的”。

既然宏观经济分析中存在“宏观经济均衡与否”这样的概念,显然,宏观理论允许“没有售出的最终产品也是产出”这种观念——也就是说,承认生产(供给)可以大于或小于有效需求。

这样,不能只从使用方面来规定GDP。

而且,当生产大于有效需求时,核算中还要虚拟出“非自愿存货增加”这样的“投资”概念来“补充”有效需求与生产间的缺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1:41: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38:00的发言:可能要澄清一下:我没有说”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卖出,就不计入GDP“。其实产品生产出来,只要在核算期内没坏掉,无论有没有卖出去,应该都要计入GDP。问题在于,如果生产出来的是完全的废品,或者腐败了,不应计入GDP

其实,咱们的分歧就在后面。

也正是由后面的分歧,才派生出前面的对“GDP的局限”的理解上的分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1:4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38:00的发言:问题在于,如果生产出来的是完全的废品,或者腐败了,不应计入GDP。

另外请注意:我说的是,生产出来的面包是符合保质期标准的合格产品,我没有说生产“废品”。

“废品”与“腐败”,可有本质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1: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1:29:00的发言:

在本人看来,恰恰相反。

只要(本国本年)生产出来的面包是满足保质期要求的合格产品,无论是否售出,无论怎么烂掉,无论是否被吃掉,都应该计入本国本年GDP。

在本人看来,GDP核算的缺陷是:实践上(如果实践确实如此),没有出售便没有计入GDP,这才是GDP的一个局限。

GDP从收入法讲,是核算一国的收入。根据Fisher在the theory of interest的说法,(享用)收入不是获得的货币,也不是用货币买到的商品,而是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因此,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生产出来而最终坏掉的商品(没有被卖出去)不被计入GDP的原因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12: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1:5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1:43:00的发言:

另外请注意:我说的是,生产出来的面包是符合保质期标准的合格产品,我没有说生产“废品”。

“废品”与“腐败”,可有本质区别。

如果生产出来的是符合保质期标准的合格产品,但是直到保质期都过了,商品腐败了,也没有卖出去,而这一切都在一个核算期间发生。根据MANKIW的说法,不应计入GD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1:52: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01:00

如果商品生产出来,最后又腐败了,无法销售出去,这种情况计入GDP,会造成与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不一致。

例如,假设一个面包厂,生产了一个价值100的面包。(假设其中材料成本40,人工成本60),但是过了保质期也没有卖出去。最后,面包被扔进了垃圾箱。

如果这坏掉的面包也计入GDP,那么GDP=100。

但是根据收入法原材料供应商收入40,面包厂工人收入60,面包厂老板利润-100。最后总收入=40+60-100=0,结果不一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04: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06: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46:00的发言:GDP从收入法讲,是核算一国的收入。根据Fisher在the theory of interest的定义,实际收入不是获得的货币,也不是用货币买到的商品,而是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因此,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生产出来而最终坏掉的商品(没有被卖出去)不被计入GDP的原因吧。

如果这样讲,GDP就不会是生产性的,只看有效需求就可以了,也无所谓存货调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09: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01:00的发言:如果商品生产出来,最后又腐败了,无法销售出去

注意,是先没有售出,而后腐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12: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01:00的发言:如果商品生产出来,最后又腐败了,无法销售出去,这种情况计入GDP,会造成与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不一致。

这里先要明确,某种方法不是先决性的,所核算的内容的意义才是先决性的,某种方法的设计要受制于先决性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18: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01:00的发言:例如,假设一个面包厂,生产了一个价值100的面包。(假设其中材料成本40,人工成本60),但是过了保质期也没有卖出去。最后,面包被扔进了垃圾箱。
如果这坏掉的面包也计入GDP,那么GDP=100。但是根据收入法原材料供应商收入40,面包厂工人收入60,面包厂老板利润。最后总收入=40+60-100=0,结果不一致。


此时,老板的利润仍为零——相当于老板自己分享到了自己的面包,老板把别的最终产品换成了自己的面包。

******

如按你的算法,如果最终产品计入存货(产品也没有卖出去),老板的利润也为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24: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2:09:00的发言:

注意,是先没有售出,而后腐败。

处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21:00
另外,如果计入存货的最终产品永远没有卖出去,但也永远没有变质,你认为怎么核算GDP呢?——这些产品永远没有人消费,是否也不该计入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21: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21:00的发言:处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性质可是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1:31:00的发言:

现在,最简单地,是请实际操作的人士来解答一下。

本人的观点不妨称作“生产导向型”,vincent的观点不妨称作“使用导向型”。

http://www.stats.gov.cn/tjdt/gmjjhs/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不知能否解此疑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3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2:18:00的发言:


法,如果最终产品计入存货(产品也没有卖出去),老板的利润也为负了?


产品没有卖出去,可以处理为面包厂自己向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同时获得一笔收入。因此老板利润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2:21:00的发言:

性质可是不同的。

性质有何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38:00

看这样的说法,应该是sungmoo正确啦。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这句话解释了关于原油涨价的问题。】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我的理解是,只要生产出来,就算数了,不用管能否出售的出去。】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活动的提供与使用同时发生,一般把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得到的服务作为出口。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47: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42: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6 22:38:00的发言:

看这样的说法,应该是sungmoo正确啦。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我的理解是,只要生产出来,就算数了,不用管能否出售的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你没有抓住我们争论的焦点。我们在这一点上并无分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44: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46: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42:00的发言:

看来,你没有抓住我们争论的焦点。我们在这一点上并无分歧。

请您明示一下这个焦点好吗?

要不然,我这一下午到现在就白看了几百楼了。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47: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38:00的发言:可能要澄清一下:我没有说”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卖出,就不计入GDP“。其实产品生产出来,只要在核算期内没坏掉,无论有没有卖出去,应该都要计入GDP。问题在于,如果生产出来的是完全的废品,或者腐败了,不应计入GDP。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48607-1-1.html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2:49: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38:00的发言:可能要澄清一下:我没有说”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卖出,就不计入GDP“。其实产品生产出来,只要在核算期内没坏掉,无论有没有卖出去,应该都要计入GDP。问题在于,如果生产出来的是完全的废品,或者腐败了,不应计入GDP。

先腐败?还是因为卖不出去而腐败?

[em01]

我感觉自己说话都有点像sungmoo了。

如果先腐败,显然不计入GDP,但是要是生产出来了,再腐败、损坏、丢失、被奶农掺入三氯氰胺.......

这应该计入GD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2:55: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02: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6 22:49:00的发言:

先腐败?还是因为卖不出去而腐败?

[em01]

我感觉自己说话都有点像sungmoo了。

如果先腐败,显然不计入GDP,但是要是生产出来了,再腐败、损坏、丢失、被奶农掺入三氯氰胺.......

这应该计入GDP。

不管是因腐败而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而腐败,在GDP核算处理上没有不同。

因为,结果都是2方面:1 产品没有卖出去,2 没卖出去的产品在以后没有任何用处,完全当垃圾废品处理了(与生产出来,直到GDP的核算期末都没有坏,可以为下一期的生产销售服务的存货投资是不同的)。

另外,我前面也说了,如果产品卖出去,然后消费者没有及时消费而腐败,这是要计入GDP的。(尽管从Fisher的意义上,不应计入GD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3:11: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11: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3:02:00的发言:

不管是因腐败而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而腐败,在GDP核算处理上没有不同。

因为,结果都是2方面:1 产品没有卖出去,2 没卖出去的产品没有任何用处。

另外,我前面也说了,如果产品卖出去,然后消费者没有及时消费而腐败,这是要计入GDP的。(尽管从Fisher的意义上,不应计入GDP)

最终计算结果数量一致,这个我和您的理解并无区别。

可问题在于,存货的金额是以入库时为标准的,如果生产出废品,是不会入库的,

入库后,甚至运输到网点出售后,再出现报废的问题,在计算GDP时,应当不能直接冲减存货吧。

最后只能影响支出法中的企业相关者的最终消费,来达到与直接报废相同的GDP数值。

我认为,这个数值最终应该能和收入法中,收入的损失来一致,进而影响一系列GDP组成要素。

(Fisher说过,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呵呵。)

影响Vencent老兄的休息啦,真不好意思,今天就告一段落啦。

改日再向您请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6 23:23: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19: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6 23:11:00的发言:

最终计算结果数量一致,这个我和您的理解并无区别。

可问题在于,存货的金额是以入库时为标准的,如果生产出废品,是不会入库的,

入库后,甚至运输到网点出售后,再出现报废的问题,在计算GDP时,应当不能直接冲减存货吧。

我认为,最终应该以收入法中,收入的损失来抵消之,进而影响一系列GDP组成要素。

(Fisher说过,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呵呵。)

注意,存货投资是存货价值的变动来计的。而不是以什么入库为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25: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3:19:00的发言:

注意,存货投资是存货价值的变动来计的。而不是以什么入库为标准。

请看上面我的修改,明天讨论吧,老兄晚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28: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33:00的发言:性质有何不同?

先腐败,说明厂商就不想出售(除非厂商黑了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30: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3:02:00的发言:

不管是因腐败而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而腐败,在GDP核算处理上没有不同。

因为,结果都是2方面:1 产品没有卖出去,2 没卖出去的产品在以后没有任何用处,完全当垃圾废品处理了(与生产出来,直到GDP的核算期末都没有坏,可以为下一期的生产销售服务的存货投资是不同的)。

问题是(前面问过的),一种永远不坏,又永远不出售的产品(比如厂商自己生产出来的却不打算卖的东西),你怎么核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33: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2:31:00的发言:产品没有卖出去,可以处理为面包厂自己向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同时获得一笔收入。因此老板利润为0。

那么,面包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39:00

现在的分歧很简单也很清晰,彼此也都明白对方的意思(前面说过了,不妨当作两种标准,或两种导向),最好请实际操作人士来说明。

不过,像Fisher那样,把“实际使用”当作“收入”,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谁也不能核算出个确切数目来,因为每个人享受的感觉、每个人使用的生理过程都是不同的。GDP的核算要因人而异了,这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与模糊。

(比如同样吃个面包,有人感觉味道很好,却消化不良,吸收不了其中多少营养;有人感觉味道差,但能吸收其中很多营养。如此说来,一个人的“收入”该是多少呢?GDP又是多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44:00

再结合前面说的,只从“实际使用”角度去看GDP,“本国本年生产”的意义也被弱化了。

外国往年的产品也可以在本年给本国居民消费,这种消费又算不算“收入”呢?为何非要强调本国本年生产的产品呢?难道只是为了突出“本国使用本国产品”?

不是所有支出,也不是所有收入,都可用来核算GDP,为什么?恰恰是因为GDP是生产的概念,而不是使用或收入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