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8-9-17 08:3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6 23:39:00的发言:

现在的分歧很简单也很清晰,彼此也都明白对方的意思(前面说过了,不妨当作两种标准,或两种导向),最好请实际操作人士来说明。

我认为只剩下一个分歧了:

如果当年生产出商品,未能销售出去,意外损坏了。(举例,三鹿奶粉。)

这部分和直接损坏在生产线上的商品(发现问题,自动报废牛奶),有何计量和含义上的区别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这就意味着,国民收入核算的时间跨度,会影响计算的结果,当国民收入核算时间跨度越小,

就越接近您的“理论收入”“衡量生产”。

像您说过的,这样的情况说明这个计量程序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8:50: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8:36:00的发言:我认为只剩下一个分歧了:如果当年生产出商品,未能销售出去,意外损坏了。(举例,三鹿奶粉。)这部分和直接损坏在生产线上的商品(发现问题,自动报废牛奶),有何计量和含义上的区别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样的。

我与vincent的分歧在于,

vincent认为,无论是否“意外坏了”,只要坏了(再也不可能被人们实际使用),无论是否销售出去,就不应该计入GDP。

我认为,如果生产出来的合格的产品,因为在保质期内未出售出去而坏了,这样的产品仍计入GDP。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是不合格的,无论是否销售出去,都不应该计入GDP。

简单点说,vincent事实上认为,只要产品坏了(即使是只因为过了保质期),就应该当作“不合作品”处理,不区分最初生产出来时产品是不是合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8: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8:50:00的发言:

我认为,如果生产出来的合格的产品,因为在保质期内未出售出去而坏了,这样的产品仍计入GDP。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是不合格的,无论是否销售出去,都不应该计入GDP。

简单点说,vincent事实上认为,只要产品坏了(即使是只因为过了保质期),就应该当作“不合作品”处理,不区分最初生产出来时产品是不是合格的。

报废时间要是超过年末(核算时点),显然您是对的。

可是如果当年内就报废了,我想可能vincent老兄的解决方法更符合现在的核算制度。

(因为核算必须依靠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中,是不会有当年的生产全部的产品的。)

好像现在的核算时点是月末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8:57: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8:56:00
对于“面包因为坏了没出售出去”这种说法,必须追问,厂商在“面包坏了”之前,都干什么了——厂商有没有把面包摆在超市里等待顾客购买这一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3: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8:55:00的发言:报废时间要是超过年末(核算时点),显然您是对的。可是如果当年内就报废了,我想可能vincent老兄的解决方法更符合现在的核算制度。

这就看GDP的定义想反映什么了。

其实,GDP的定义与核算方法,也属于一个规范的(normal)问题。

*********************

记得以前似乎有这样的说法,厂商卖不出去,由政府买单(从而提高有效需求),然而政府可能也消费不了这么多商品,这些商品很可能就烂在政府仓库里了,但这样可以提高GDP。真地出现这些情况,该国的GDP又是多少呢?(要怎么算,为什么要这么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8:56:00的发言:
对于“面包因为坏了没出售出去”这种说法,必须追问,厂商在“面包坏了”之前,都干什么了——厂商有没有把面包摆在超市里等待顾客购买这一行为。

“面包摆在超市里”本身,是否已经意味着,厂商完成了交易?

我想更好的案例应当是:当月生产的某件制成商品在出库之时,被陨石砸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6: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9:03:00的发言:“面包摆在超市里”本身,是否已经意味着,厂商完成了交易?

未必。

超市(特别是大超市)必然会为厂商承担售不出的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9:03:00的发言:

记得以前似乎有这样的说法,厂商卖不出去,由政府买单(从而提高有效需求),然而政府可能也消费不了这么多商品,这些商品很可能就烂在政府仓库里了,但这样可以提高GDP。真地出现这些情况,该国的GDP又是多少呢?(要怎么算,为什么要这么算)

是否应计入政府消费G?

因为政府购买入库之时,已经意味着最终消费的产生了,至于它是用掉,用来扶贫,还是烂掉,其实区别不大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7: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9:03:00的发言:我想更好的案例应当是:当月生产的某件制成商品在出库之时,被陨石砸坏。

更恰当的例子是,好好的产品刚生产出来,被陨石砸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09: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9:07:00的发言:是否应计入政府消费G?因为政府购买入库之时,已经意味着最终消费的产生了,至于它是用掉,用来扶贫,还是烂掉,其实区别不大了吧。

看来你还未明白vincent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产品烂在购买者手里,也不应该计入GDP,但由于统计方法,这部分部品还会计入GDP,这是GDP的缺陷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1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9:06:00的发言:

未必。

超市(特别是大超市)必然会为厂商承担售不出的损失?

是,大部分超市上架商品(鲜活熟更是如此),都是由厂商承担风险的。

这就是微观问题了,按照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些商品只能记在“委托代销商品”项下,不确认收入。

受托方应计入“受托代销商品”,不增加存货。(税还是要交的。)

不过有时有些企业会想办法调整利润。

这可能是产生GDP计量误差的原因之一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1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9:09:00的发言:

看来你还未明白vincent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产品烂在购买者手里,也不应该计入GDP,但由于统计方法,这部分部品还会计入GDP,这是GDP的缺陷之一。

这个问题上,(如果他是这样认为的)他肯定是错误的,这不是GDP的缺陷。

我认为真正的缺陷在于上面关于陨石的损失,无法计入GDP,这等于是降低了国民“生产”能力的核算数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09:30: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9:18:00的发言:这个问题上,(如果他是这样认为的)他肯定是错误的,这不是GDP的缺陷。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13:00的发言:但是,如果面包最终坏了,谁也没有消费到。严格讲,即便是消费者买了放在家里坏了,都不应该计入GDP。当然,从实践看,这部分最终是计入了GDP,这就是GDP的一个局限。

无论怎么思考,其实都要围绕GDP的“基本意义”,即用GDP反映什么。

另外,对GDP的基本意义的讨论,与对GDP核算操作的讨论,还是有区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00:00

就GDP的实际核算操作而言,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如果产品在没有被消费者最终购买以前,而发生损害,或者变质.这些商品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当然你可以质疑这种核算方法,但实际上是这样操作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03:00

当然,如果商品本来变质,但被商家昧心的卖了出去,或者商品没有完全损坏,可以打折卖出去,也是可以按照打折的价格计入GDP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1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9:30:00的发言:

另外,对GDP的基本意义的讨论,与对GDP核算操作的讨论,还是有区别的。

同意.

前者是规范,后者是实证。我想楼主应该追问的后者。

至于对GDP的基本意义的讨论,是我和版主讨论的延伸。

关于.GDP的基本意义,我坚持的也是生产导向,不过与版主不同,我坚持的“有效生产”的导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24: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7 10:00:00的发言:

就GDP的实际核算操作而言,大家要明确一点:就是如果产品在没有被消费者最终购买以前,而发生损害,或者变质.这些商品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当然你可以质疑这种核算方法,但实际上是这样操作的.

您的意思是,即使超过了核算时点,只要消费者没有购买,就不计入GDP吗?

如果我总结的没错(我经常曲解别人的意思),我认为您的这个观点有些问题。

因为一旦生产出来,而又未出售出去,存货的价值已经提高了,这样就会使年末存货高于年初的,

这部分增值的GDP会在生产当年(当月)进入核算。

日后如果在消费者购买前损坏,会由责任人承担,并形成对最终产品消费的减少,所以和直接出现废品不一样。

请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44: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10:24:00的发言:

您的意思是,即使超过了核算时点,只要消费者没有购买,就不计入GDP吗?

如果我总结的没错(我经常曲解别人的意思),我认为您的这个观点有些问题。

因为一旦生产出来,而又未出售出去,存货的价值已经提高了,这样就会使年末存货高于年初的,

这部分增值的GDP会在生产当年(当月)进入核算。

日后如果在消费者购买前损坏,会由责任人承担,并形成对最终产品消费的减少,所以和直接出现废品不一样。

请指点。

我反复说过,商品生产出来,即便消费者没有购买,也当作厂家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这些是要计入GDP的。

但是,在核算期里发生了存货的腐败变质,完全损坏,会造成存货非正常下降,此时存货投资减少,而此时GDP的其他构成不变,因此,GDP是会减少的。因此,我才说产品生产出来时虽然是合格的,但是在核算期里,在销售出去前,腐败变质了,不应计入GD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0:45: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48:00
就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Mankiw的宏观经济学,里面有明确的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52:00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二位观点一致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0:58: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10:52:00的发言: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二位观点一致了,呵呵。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7 10:44:00的发言:我反复说过,商品生产出来,即便消费者没有购买,也当作厂家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这些是要计入GDP的。但是,在核算期里发生了存货的腐败变质,完全损坏,会造成存货非正常下降,此时存货投资减少,而此时GDP的其他构成不变,因此,GDP是会减少的。因此,我才说产品生产出来时虽然是合格的,但是在核算期里,在销售出去前,腐败变质了,不应计入GDP。

我们的观点并没有一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1:01:00
按我的观点,(总核算时期长度一定)GDP不因单位核算期的张缩而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1:3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10:58:00的发言:

我们的观点并没有一致吧。

您看,vincent老兄已经从最初的: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13:00的发言:

如果第二自然年面包有没有卖出去,同时假设面包永远不会坏,那么你的上述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面包最终坏了,谁也没有消费到。严格讲,即便是消费者买了放在家里坏了,都不应该计入GDP。当然,从实践看,这部分最终是计入了GDP,这就是GDP的一个局限。

转变成了现在的: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7 10:44:00的发言:

我反复说过,商品生产出来,即便消费者没有购买,也当作厂家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这些是要计入GDP的。

但是,在核算期里发生了存货的腐败变质,完全损坏,会造成存货非正常下降,此时存货投资减少,而此时GDP的其他构成不变,因此,GDP是会减少的。因此,我才说产品生产出来时虽然是合格的,但是在核算期里,在销售出去前,腐败变质了,不应计入GDP。

我认为和您指出的“陨石事件”的GDP不计入思想,相差无几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1:37: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11:32:00的发言:我认为和您指出的“陨石事件”的GDP不计入思想,相差无几了吧?

好像还是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1:40:00

“陨石事件”(合格产品刚生产出来就被砸坏了),这些产品计不计入GDP,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1:4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7 11:40:00的发言:

“陨石事件”(合格产品刚生产出来就被砸坏了),这些产品计不计入GDP,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除非将来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实时核算国民生产,否则不应计入吧。

而且“陨石事件”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无人应为此负责,其他的责任只要可以归咎于人,

都可以形成企业的收入和债权(能否还得起,是另一回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3:31:00

您看,vincent老兄已经从最初的: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6 21:13:00的发言:

如果第二自然年面包有没有卖出去,同时假设面包永远不会坏,那么你的上述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面包最终坏了,谁也没有消费到。严格讲,即便是消费者买了放在家里坏了,都不应该计入GDP。当然,从实践看,这部分最终是计入了GDP,这就是GDP的一个局限。

转变成了现在的: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7 10:44:00的发言:

我反复说过,商品生产出来,即便消费者没有购买,也当作厂家自己购买,作为存货投资,这些是要计入GDP的。

但是,在核算期里发生了存货的腐败变质,完全损坏,会造成存货非正常下降,此时存货投资减少,而此时GDP的其他构成不变,因此,GDP是会减少的。因此,我才说产品生产出来时虽然是合格的,但是在核算期里,在销售出去前,腐败变质了,不应计入GDP。

__________

转变?

你认为我的两个说法是不同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3:36:00
以下是引用a_id在2008-9-17 11:44:00的发言:

除非将来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实时核算国民生产,否则不应计入吧。

而且“陨石事件”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无人应为此负责,其他的责任只要可以归咎于人,

都可以形成企业的收入和债权(能否还得起,是另一回事情)。

实时核算国民生产?看来你还不清楚GDP是一个流量。实时核算国民生产会是个什么东西?

“陨石事件”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无人应为此负责————这句话有点让人搞不懂?

你难道认为陨石事件对GDP没有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4:19: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9-17 13:36:00的发言:

实时核算国民生产?看来你还不清楚GDP是一个流量。实时核算国民生产会是个什么东西?

“陨石事件”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无人应为此负责————这句话有点让人搞不懂?

你难道认为陨石事件对GDP没有影响?

1、“实时核算国民生产”是我杜撰的概念,就是期望有一天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全国的信息即时汇总,

这样今年到现在为止创造出的GDP就可以随时查看了。

这样就解决了分期计量GDP,比如以月为单位和以年为单位有区别的现象。(不是指总数的区别。)

2、我认为,陨石掉下来,砸坏产品,和产品被人拿砖破坏(放坏也一样)的最大区别在于无人为陨石负责。

假设有人为产品损害买单,就相当于出售啦,计入GDP,有何不妥?

3、出现陨石事件本身,对GDP当然是有影响的,企业直接损失产成品,相当于存货变化,计入GDP。

4、我的意思是,只要有人负责的损失,就对GDP的总数没有影响。

请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14:37:00

再补充一点:

我提出“陨石事件”,其实像科斯提出“无交易费用”一样,只是一个思考方法。

就是用这种绝对稀少,甚至根本不能发生的情况,来对比其他的货物损失情况。

当一件商品的产权是无法精确定义到某个相关当事人头上的时候,

它的生产本身就是未完成的,所以不应计入GDP。

而一旦出现此产权确定可以由某人或某些人来拥有,并分担其商品实体损失责任的时候,

这个“生产”的过程已经结束了,因此可以也必须计入GDP。

试举一例:

您提到某核算期间,面包因放置而腐败了,是否有人承担腐败的责任呢?

如果有,则相当于出售。

如果没有,企业的经营者和股东将按照对产权的划分,分别承担这个生产的部分损失。

就是说,生产出的面包中的GDP,应该计入总GDP,是由很多相关者把它买下了。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7 14:53: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