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应从实处着手
何为企业文化,在Schein 的《组织文化与领导》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一书中是做了这样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该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从字面上看,我们也不难想象,每个企业,它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无论这个企业是大是小、是强是弱,只不过有的企业文化是隐性、有的是显性,隐性的企业文化是未被发掘、未被建设的缘故,而显性的企业文化则是经过系统的建设、培养的结果,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发生了系统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变化,相应的影响了企业的行为准则、企业的外在形象。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建设、培育,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文化就像是企业的“性格”,我们的员工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企业的“性格”,才能够更好的融入进来,和企业共同发展;决策者才能因此更准确的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会在发展战略上走错路(当然,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并不能保证企业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正确、都可以赢利,只是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做出决定时,可以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社会大众才能更加真切地认识企业,企业也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并未形成,有很多经过“建设、培养”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真正的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而实际上只是简单的模仿。他们并没有经过价值观的系统研究、建设、培养而带动相应的企业文化因素的发展,而只是做了表皮的功夫,也没有经过认真的对所在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就照搬其他大企业的模式,只是喊出了几句口号,或对企业内部的个别规定进行了积极但简单的变动,同样,一些给各部门下发几张相关文件就应付了事等等的方法,看上去对企业文化动了一定的手术,实际并未从根本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发掘、建设,这样做只会使管理者和员工更不容易找到企业的真谛,使企业文化或者成为具体的几个广告、几条规定,或者干脆变成大家都弄不清楚的空洞的概念,不能为管理者提供重大决策的参考条件,也不能为员工寻找到群体自身及他们与企业之间共同的依托点,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使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加的符合企业实际,让企业、员工、管理者得到企业文化系统建设的好处呢?能够使建设后的企业文化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伴随、促进企业的发展,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到相应的改进呢?我们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培养的直接效果就是员工的权责概念更加清晰,处理事件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每个人的个性得到改变,这是现今非常值得企业文化领域人员注意的地方。我们要争取建立起注重实验、不断尝试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也要对因为尝试改进而犯的错误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这样才能鼓励创新,促进发展。通常来讲,以下几点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
1、对企业所在社会环境以及该环境文化的分析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它的建立、发展、灭亡都会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所辖区的企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也有不同的文化。在建立、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面对中国的企业和外国的企业,面对广东的企业和内蒙古的企业,就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差异,因为每个企业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员构成,而每个独立的人员群体又都具有特殊的行事风格,风俗习惯,即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例如,现代人的流动性很大,一个企业可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南方人、北方人,他们都具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性情,甚至讲话也都带有各个地方的特色,这种情况在现在的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即使是这样,企业中的人员以及企业的价值观仍然不会摆脱当地文化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该项,对所有的企业都千篇一律的对待,这样就会造成企业文化的建设缺少根基、特色。此外,社会环境文化还包括国家的相关政策、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等。这些都要在发掘企业文化前,进行认真的调研,争取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对准确数据。
2、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分析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盈利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企业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既然盈利是企业各项社会功能更好得到发挥的前提,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考虑如何使企业提高效率,得到更大的回报。(但企业文化并不是以盈利为中心,盈利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带来的结果,却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要搞清该问题,首先必须熟悉、了解企业所在的某个行业的特性。只有对行业的本质弄清楚,才能制定出使企业适应行业特点的政策,才能不违背行业的发展规律。如果一个企业所在的行业是需要快速反应才能获利的行业,那么你在发掘企业文化的因素中就要着重注意对某项组织职能进行建设,使其各职能部门在应对业务的过程中,争取快速的做出正确决策。否则,违背行业的特性,即使再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空中楼阁。
3、对企业的分析
对企业的分析包括:对企业自身(目前价值观的状况、企业发展历史、当前发展情况、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管理层、基层员工等)的调查;对企业同行业竞争者(主要是业务上的交叉竞争点)的调查、对服务对象即顾客(顾客自身的发展与需求的关系、顾客的意见建议)的调查
3、1对企业自身的调查。
要想把握好企业的特点,发掘出真正起作用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目前的价值观状况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中相关问题的看法、对决策方式及对组织机构的想法,员工对企业与自身关系的看法、对企业日常工作环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想法,调查后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使该结果得到应用。其次,在发掘企业文化之前,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这样可以更深入的解析企业文化(同时要结合行业的发展历史综合考虑)。而对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的调查,就要结合企业的性质,例如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对各部门的职能、责任以及实际运作过程中部门所扮演的角色要清楚。再次,对企业人员的调查,这包括管理层人员和职工人员。美国企业文化学者泰伦思`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指出:“若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个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它为员工规定出了成功的标准和方向。因此,管理者的行事风格、为人特色和企业为员工定出的优秀人员的标准,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对企业人员的调查,重点则是在价值观层面的调查。
3、2对企业同行业竞争者的调查
对该项的调查,是为如何更好的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作的准备工作之一。作为同行业竞争者,必定有着对所调查公司产品的印象,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看法,以及与同行竞争者自身的区别与相同点。从此调查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利于企业文化建模的参考意见。
3、3对服务对象(顾客)的调查
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即使是同行业也有区分。在该项的调查中,重点是得知顾客的真实需求和企业所提供状况的差距,并分析所产生的原因。
以上三点只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具体的实施过程要根据个别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只有掌握清楚被调查企业的相关前提条件,才能制定出有实效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加的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使企业文化避免成为空洞的无效概念。